从物流子集团独立看京东生态的光明与阴影
京东物流走向独立 ,以子公司形式运营,我在去年京东Q3财报公布时作出过预判。在去年京东物流品牌发布会上,也曾就此向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商城运营体系负责人王振辉询问过。
我的主要判断依据是:跟阿里一样,京东经过多年发展,平台体量已达相当规模,业务日益多元,生态效应开始释放,内部沉淀下来的技术、物流、金融等基础设施服务,已有明显溢出效应,它需要将丰裕的服务能力独立出来,延伸到更广的市场。
为何选在此刻独立?这一定有内外部条件成熟度的问题。
去年,品牌独立时,王振辉给我的答案是:一是基于行业发展现状,市场条件具备,但公司还没“计划”;二是必须保证用户体验。还没“相应计划”,应该是没到正式披露时刻吧,第二条其实是“品质电商”保障,也说得过去。
但我个人判断,此刻独立与否,应该还有多重原因:它不但事关京东集团的组织与管理的进化、业务升级,更是事关京东财报与市值管理。当然,它也决定着京东未来10年甚至更久的战略愿景的实现。
我逐一来说。
一、京东组织结构、管理的进化,涉及业务升级、商业模式重塑:
这个阶段,你会发现,在集团组织架构上, 京东有些阿里的影子了 ,就是它的组织管理整从集中走向扁平,核心业务开始子公司化,并开始逐步独立,未来也可能形成类似阿里的“履带战略”。
把这动向与前不久廖建文加盟京东担任首席战略官结合来看。应能体会到京东组织管理体系在升级。 它会伴随业务的升级与整个商业模式重塑。接下来,它应该还会有其他板块的人事调整,面孔或与阿里更近。
京东物流独立,正是这动向的落地,比之前京东金融独立更具战略价值。 它几乎可将集团所有战略资源整合其中,决策相对独立。这意味着,未来它虽不能脱离集团,但一定有“出京东记”的能力,否则就没意义。
京东物流已长达10年,在中国电商业有它的战略价值。 它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方案、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数据、跨境物流、快递与快运全方位服务;有线上线下渠道、供应链金融和保险服务,是目前全球唯一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如果再结合全球网络扩充,5年成为中国供应链解决方案领导者、年收入过千亿的物流科技服务商,应该算不上吹牛。
二、涉及京东成本、财务与市值管理。
这层比较隐秘一些。
京东体量已经很大,业务多远,战略落地之后,各板块业务模式会更清晰,让投资人看到它的成长性,有利于京东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过去许多业务都放在一个垂直、集中的体系,搅和一起,各板块独立估值互相影响,很难看清投资价值。
要看到这一面:京东物流既是京东各项战略实现的保障,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吞金兽。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中心。如果只放在京东集团体系,它很难有规模效益,而它的持续投资与扩张,也将持续吞噬京东有限的利润,导致亏损。过去多年,如果抛开这部分,京东确实早就应该盈利。但这种假设毫无意义,一个企业毕竟需要面向未来。
独立出去,就能为京东上市公司相对隔离开,为后者盈利创造条件。 当然它需要独立造血才能走下去。我预言接下来,京东物流一定会引入外部资本,否则看它扩充的愿景,以一己之力,实在难以支撑。
在去年阿里与苏宁参与投资的易果生鲜案中,后者创始人就公开渲染,接下来几年,中国乃至全球会有物流领域的军备竞赛。我相信,京东物流此刻独立出来,有它的紧迫性。
这个符合趋势,但局面确实也不乐观。因为,京东集团不可能完全放弃对京东物流的掌控,这是它的生命线,也就决定了它的成本负担很难彻底消除。随着京东GMV增幅放缓,仓储面积增长也在放缓,随着物流从城市走向农村,落地全球,它的成本管控会遭遇巨大挑战。未来多年,刘强东仍会为此焦心。
这是我对京东物流子集团独立的价值预判。另外,它的商业模式还隐含其他三重风险:
一是规模化覆盖隐含的履约成本压力。
2016年Q4,京东物流配送5.06亿单,履约成本62.1亿元,平均每单12.3元。整个2016财年,京东物流总共配送15.93亿单,履约总成本210亿,平均每单13.2元。无论投建多少设备、设施,最后1公里必须有快递员跑。而人口红利的消失,快递业人力成本上升压力很大。虽然刘强东非常关心快递员,要保证他们的收入“比县长高”,它的履约成本压力会继续提升。
京东物流提到了一些智能要素,比如无人机送货等。 规模化应用还很难。这不是硬件终端问题,而是这背后涉及到ICT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渠道下沉,越是偏远的地区,这种设施就越难。这些困惑,决不是京东一家所能解决的。
长远来看,即便京东物流规模再扩大一倍,履约成本下降空间也极为有限,不降反升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二是竞争风险。 京东物流能提供非常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并涉及最后的快递环节。但恰恰这个环节,可能会为它带来一些麻烦。
京东物流走向独立,它一定会努力构建服务于更多品类的物流生态。 在运营压力下,对于POP平台商家,它可能会慢慢强制选用京东物流。 如此,它将与“三通一达”、顺丰等发生持续交火。
刘强东今天说,京东物流与这类公司的交集不大,是合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关系。这当然是它要追求的部分,但要真正做到,几乎不太可能。
因为,“三通一达”、顺丰们也在走出单一的模式,持续逆向整合,协同更多上下游供应链伙伴,建立自己的生态。 何况它们都是上市公司,来自投资人与股价的压力,可能会让它们持续迈入京东的一些地盘,从而加剧博弈,冲击京东物流垂直整合的价值链。而京东物流不排除借市场地位对第三方商家形成威慑,将成本转嫁为后者。由于京东物流通畅优先保证自营部分入仓,对第三方商家,往往会将订单汇聚到仓集中发货,导致体验不佳。这也是王振辉当初担心的部分。
京东物流成立10年,亏损严重,独立后,或许会寻求财务或战略投资。 但这个过程里,它很难完全甩脱过往通过账期保障现金流的行动,它必须尽快形成造血功能。如此,它也才能获得潜在投资人的青睐。
三、品控风险。
京东物流的独立,一大核心诉求是“开放”,它也顺应着京东集团几年来走出自营走向开放生态的趋势。但是,这个里面同样隐含风险:开放生态意味着品类的丰富以及品质管控的压力。
当京东物流在集团集中管控之下,虽然受限,但是品质风险更有保障,而如今独立出来,它将为自身独立的规模奋斗,事关它的成本与利润时,可能会在品控方面遭遇更多考验。我不能妄猜它会出一些问题,但我相信这个环节挑战一定不小。
而这一方面,也是王振辉去年回答我上述问题时传递的信息。 京东物流独立,确实事关京东整个生态平台服务体验的成效。
确实,京东物流有许多风险与阴影的部分。 但我们还是祝福它有光明的未来。 与菜鸟网络一样,它们都是构建中国乃至全球新零售体系的核心元素。 它们的路径不一,恰恰证明了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的复杂、活跃、生动,它能容纳更为多元的商业模式。双方会有持续的竞争,但随着京东物流的独立,未来,双方说不定在局部会生成有趣的竞合关系。
最后,我也再度断言,随着菜鸟网络生态在全球落地,随着京东物流走出集团集中管控,走向独立、开放,在丰富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新型ICT等要素支撑下,整个社会的基础设施之间会发生更大规模的链接、融合,从而生成更大范围的商业形态。
亿欧作者(苏磊)目前正在进行【 冷链物流领域30企业 】采访,然后会开启【 中国大物流领域领军人物30人 】视频采访。约起来,欢迎添加作者微信( 18518451992 )约采访,或者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