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ion Fund张璐:自我造血、应用落地是创业公司的根基
“硅谷投资”是全球投资圈长久以来的金字招牌,苹果、Facebook、Google、亚马逊等闻名世界的前沿科技企业,早期都曾获得过硅谷知名投资人或投资机构的助力。可以说,一家公司如果受到硅谷资本圈的青睐,那么它将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土壤。
事实上,硅谷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拥有KPCB、红杉资本等老牌投资机构,知名院校、传统大企业所带来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也吸引着许多优秀创新创业者纷至沓来。
在这其中,Fusion Fund作为硅谷VC阵营中杰出的新兴投资机构,在近几年脱颖而出。
创始合伙人张璐是硅谷知名中青代投资人之一,创办Fusion Fund至今累计管理超过亿元美金,专注于美国市场新兴技术类初创公司的投资,已成为硅谷深科技以及医疗领域投资机构的杰出代表。从最初的连续成功创业者,到转型为投资人,再到2015年创立Fusion Fund,张璐已经在她过去的投资生涯中,获得了许多亮眼的成绩,不仅已有多家已投资企业成功上市以及收并购退出,她本人也被选为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硅谷影响力女性,以及福布斯美国30under30投资行业主题人物。
初创公司的“自我造血”很重要
Fusion Fund成立至今已投资了近50家美国初创科技企业,很多企业已经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在创业火热的时代投资初创企业,除了需要拥有实力很强的技术团队,我们还非常看重企业的自我造血能力——VC资本是帮助企业加速的,但企业本身必须有可行的商业模式来进行技术变现,同时获得市场验证。在现在的经济低潮期,这类企业的存活率也更高”张璐在采访中告诉亿欧。
这其实与硅谷投资圈经常讲的投资“Things that people need,not people like”逻辑相似,要去找到真实的市场需求。确认了这一点后,Fusion Fund判断项目会关注这几点:创始人的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团队整体的技术应用能力、面对特殊情况的快速应对能力。
有这样的能力,面对危机时就会更加从容。比如此次新冠疫情,既是各行各业的危机,也是企业发展的试金石。“在决定是否要投资一家公司时,我们通常会关注到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创始团队在遇到困难或低潮时的解决方法和成果。市场好的时候,有很多创业者的愿景很好,但是 当市场进入当低谷期,有些人在风险管理、危机预案等方面的短板就暴露出来了 。我本身自己也做过企业,企业经营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创业者需要在短时间内及时调整,同时要有灵活且广泛的信息来源,最终灵活作出战略部署——这些是我们在投资时着重关注的。”张璐说道。
另一方面,对于投资人来说,这段“低潮期”也可能意味着机会。“很多伟大的企业是在市场衰退期创立的,这其实也是对创业者的一种筛选——如果不是真的有比较好的技术或产品,可能也不会在这个时候仍旧坚持创业。”与此同时,创业公司的估值也会走低。正是因此,Fusion Fund保留了一部分资金实力,为在这段时间内以较低价格投资未来的独角兽做好准备。
Fusion Fund拥有多名具有成功创业经验和多年投资经验的顶尖投资人加盟,这让团队在看项目时拥有多角度的专业观点。张璐本人曾是医疗领域的成功创业者,鲍哲南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今年初,刚退休的惠普全球首席技术官Shane Wall也加入了张璐的团队。
虽然合伙人的技术背景突出,但他们都明白,有时候创业并非是完全的“技术为王”:长久以来,硅谷科技圈已储备了大量优秀技术和产品人才,但仅仅有技术的话,并不一定能将企业做大做强。
“技术的确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市场需要的是足够好的技术,同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要和产业的整合非常的流畅。”
这也意味着,一方面创业者需要了解到底产业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解决方案,另外一方面还要尽量保证在原来基础设施的框架上去带来变化。因为产业要去应用技术的时候,不可能把基础设施全都重新搭建一遍,只为试用一个新技术。
“我们经常在互联网里面讲的一个概念叫destruction,就是变革,但是变革对于互联网时代可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深科技来讲,它其实是先整合再变革。”张璐表示。
另外,硅谷除了创业者多,VC机构也很多,所以对于非头部机构来说,想要投出好项目还是有较大难度的。张璐表示,除了在过去几年建立了高质量高效的项目源网络和数据库,Fusion Fund还会一直进行深度的行业研究,提前布局,坚持自己的投资方法论。也有媒体给Fusion Fund定义为“智库型”投资人,一直在投资方向和项目选择上取得先机。
“企业管理者在融资时都会讲对于公司未来愿景的看法,但我们会追问更多的信息点,比如为什么现在做,如何判断和把握市场时机和技术应用时机,现在的时间点为什么开始融资?融资过后企业是否可以独立发展1-2年时间,何时是企业预期的发展拐点等——当然,短期连续融资并非不可,但创始人一定要有严格逻辑下的企业发展规划。”
科技创业后的投资人逻辑
张璐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拥有多项技术专利的她不仅是投资人,还是一位创新者和创业者——她曾创立了一家专注于二型糖尿病早期无创诊断技术的医疗设备公司并担任CEO,后公司于2012年被并购。
成立Fusion Fund前,张璐曾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管理资本为10亿美元的硅谷资本Fenox Venture Capital。并同时在微软创新营、NASA的 Singularity University(奇点大学)等知名创新中心担任顾问导师。
很多关注科技的投资者都希望选中的项目能以“应用”为主,Fusion Fund的投资逻辑也与此类似,但如何分辨项目是否能够真正落地应用,同样需要投资团队的综合判断能力。
在投资大方向的选择上,Fusion Fund的国际化视野也帮助他们进行了更加高效直接的选择。例如在国内的B2C项目成长得很好,移动支付、同城/跨城快递等移动互联网服务在短短几年内便已发展成熟,但在张璐看来,这样的过程并不完全适用于美国市场。
“美国用户接受新事物的速度相对较慢,且受民俗、政治、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用户的使用习惯也相差甚远——我有一位合伙人是在印第安那出生长大的,他家乡的人们无论在出行还是购物方面,消费习惯和纽约这类大城市完全不同,且人口密度高的大城市之于整个国家来说也并不算多数,所以很难出现类似国内的飞速增长的一些B2C的商业模式。”张璐说道。
当然,前沿技术并非全都难以应用。Fusion Fund投资的一家隐形计算公司Mojo Vision,以隐形眼镜为载体,开发出了下一代信息载体技术。这家公司开发的智能隐形眼镜将微小电池和芯片都集成其中,佩戴这款隐形眼镜时,可以通过眼睛直接投射到眼前的画面进行信息交互,让用户直接获取信息,在未来甚至可能替代手机。这款隐形眼镜第一批商业产品已经交付,张璐表示,相比于Google Glass初期对于产品应用领域的模糊不清,这家企业在创办初期便确定了一些工业领域应用为其产品的初期落地方向,这也让这个非常具有未来感的前沿技术在发展初期便获得了商用合作和快速的市场验证,到目前为止,Mojo已经获得硅谷顶尖投资机构超过1.5亿美金的投资,张璐和Fusion Fund是Mojo最早的投资人。
“其实很多的B to B模式针对的工业和企业,甚至说其他的一些军工相关的企业,他们对新技术的应用还是非常快速的,对我们来说,这就是有很多高科技成分的创业企业同时又有比较好的应用场景的案例。”
掌握投资大趋势
除了对于项目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了解,张璐与Fusion Fund很了解自己擅长什么,以及如何在“擅长”和“大趋势”间平衡投资策略。
“关注的领域肯定不能局限于自己的能力圈,能够通过分析了解的行业同样是Fusion Fund的目标。我个人是工科背景,另一方面经历过创业到退出的整个周期,这在早期投资里是比较重要的。而我的合伙人们年龄比我大一些,且都曾经带领过非常优秀的企业,大家既具有每个人的独特性多样性,又有一致的投资方法论,在对趋势和行业的判断上也就更敏感。”张璐说道。
2015年,成立初期的Fusion Fund就将深度科技及医疗作为主要关注方向之一并展开了研究。张璐认为,美国医疗市场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它占据美国GDP的20%。同时,部分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的早期筛查技术都未成熟,而这些技术对于临床医学而言却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投资医疗能够对世界带来很多正面的影响,这和她及团队相信的的投资哲学不谋而合——“改变世界同时变得富有,但最重要的是改变世界”。
在确立大趋势后,Fusion Fund接连投资了多家医疗领域的早期项目,于2017年发布的《AI in Healthcare》报告也成为当时风投转向医疗领域投资的风向标。张璐表示,“如果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可能大家更多关注企业所在市场的整体空间和财务模型,但由于我们更偏向于‘科技圈的投资人’,这时候团队成员多样化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在张璐看来,投资医疗是比较需要投资人拥有多方面知识的,只懂技术不懂落地方式、落地政策的话,项目技术拥有再好的产品也无法获得良好的经营情况。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Fusion Fund的另一个被投项目: 大数据 分析服务商「斯图飞腾(Stratyfyd)」。
在Fusion Fund投资斯图飞腾之前,大数据企服已经成为全球投资圈关注的热点方向,绝大多数企业在介绍业务时都会提到“降本增效”,而由于一些知名的企服软件(如阿里钉钉)已经取得的优异成绩,让部分投资者开始盲目押宝。
张璐和团队在2015年关注这个领域时,则坚决认为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依然是由其技术本质决定的——技术低劣或实用性差的企业是没有前景的。
“自我造血、应用落地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一些技术类产品上,盲目依靠资本叠加来获得‘成功’的企业同样没有稳固的根基。”张璐在提到斯图腾飞时表示,当时选择这家企业投资时,其并不是第一家做大数据分析服务的企业,但产品在非结构化数据采集、分析、直观输出等方面做的实用性很强,这让Fusion Fund最终选择了它。
类似的案例还有许多,之于张璐而言,项目名气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无论在任何时期,产品技术实力都是衡量项目价值的首要依据。
“过去的创业者可能是一个变革者,比如乔布斯,比如Elon Musk。但接下来这一批科技创新中,整合的能力非常重要。创业者需要非常深入的对现有行业的一个理解,做一个行业整合者,而非梦想家。未来完成核心技术整合、公司发展成为行业的顶尖,最终定义新的行业规则。”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