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憨子:“餐饮芯片”危机预判,过度依赖进口的后果是什么?
源自中兴“ 芯片危机 ”的中美贸易大战开始了又停止了,美国只是费了点没实质成本的口舌,我国倒是费了好大个劲。
5月20日凌晨,“停火!止战!”是媒体用词,憨子的真切解读是:我们将用中长期问题换得中兴芯片短期的解决。譬如,5月24日“人民日报:扩大美国农产品进口符合中国利益”竟然刊登了。
憨子干的是饮食,操的是吃吃喝喝的心,就说说“饮食芯片”吧。
芯片,是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 餐饮芯片 ,是餐饮的核心部件,即食材。说食材是餐饮芯片这个比喻,没人反对吧?
“餐饮芯片”有哪些?
中国的餐饮类型我们往简单点说,就是中餐和西餐,两者的“芯片”有很大不同。
①中餐的“芯片”
粮食,主要是指大米;猪肉;大豆。
②西餐的“芯片”
面粉;乳制品,包括奶油、奶粉、天然黄油和芝士;油脂,主要指烘培油脂;幼砂糖;可可制品,包括烘焙巧克力、可可粉、可可豆等;水果制品,包括果蓉、水果罐头和急冻榴莲。
中国“餐饮芯片”实况
①“中餐芯片”现状
假设有一天,你跑到超市去买米,却发现往日摆着一大堆米的超市居然一粒米都没有时,你是什么感觉?这种画面或许从来不在你的想象范围之内,然而,它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一种现实。
2015年我国进口粮食12477万吨,同比增加了24.2%,而我国全年的粮食产量仅为12428.7亿斤(约62143.5万吨),进口量占到了我国粮食产量的20.1%,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16年夏粮的总产量才只有13926万吨。
中国的粮食危机正越来越严重,中国也从一个粮食出口大国,变成一个需要外国的粮食来养活国民的粮食纯进口大国 ,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粮食储备,最多只能供应半年左右(这还是理想状态,因为我们实在无法肯定下面的粮仓有无造假行为)。
中国人的嘴巴,第一次这样赤裸裸地张口出去,随时有可能被人甩一巴掌回来。
还有,自禽流感后,越来越多的人退出了养猪行业,中国的猪肉市场则被全球最大的泡沫制造专家“高盛集团”接住了大盘。从2004年起,高盛先后收购了雨润、双汇的下游加工厂以及几十个上游养猪场;2009年起高盛开始搞中游渠道,成为中国唯一的一家掌控着这么一个庞大产业的上中下三游的公司。其后,其他国际大鳄也闻风而动。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猪肉供应,至少有接近一半的市场被以高盛为首的国外资本控制着。
再说到食用油的主要原材料大豆。在过去15年里,中国的大豆产量下滑,国内消费需求已经达到产量的5倍。
据美国农业部统计,2016~2017年度我国植物油消费达3568万吨,国产油脂仅占1100万吨,自给率差不多为30.8%。2016年我国进口油籽是本国产量的近两倍。其中,大豆进口量与产量之比最高,达到1.7倍;芝麻和亚麻籽进口规模也不小,分别是产量的1.5倍和1.2倍。 如今外国大豆已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农业价值链中。
②“西餐芯片”现状
西餐的食材原料来源相比中餐来说,更为严峻。
近几年站在风口的各类奶茶店,譬如一點點、喜茶、813...这些品牌的奶粉主要依赖新西兰恒天然奶粉,它基本上垄断了我国烘焙行业的奶粉使用,而国产奶粉在高端烘焙行业建树几乎为零,只有低端烘焙店或者长线产品使用。高端烘焙行业使用的奶油基本也由国外行业垄断,低端会用国产的淡奶油,但原料还主要是进口。
软欧包等各类烘焙店,例如奈雪の茶、面包好了、乐乐茶,其烘焙黄油以新西兰、法国为主,高端烘焙品牌主要使用进口天然黄油,中低端烘焙品牌则使用国产或者贴国外品牌的黄油。 芝士则基本以荷兰、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品牌为主。
芝士食材们,活生生把一个配料干成了流行。如今,无论是乐凯撒比萨还是喜茶,抑或蛋挞品牌,好像没芝士就不能活。但是,芝士都是国外进口。
另外,说说烘焙的用油市场。安佳(新西兰恒天然)、日本不二(日资)、南侨(台资)这三个品牌占据了中高端烘焙的用油市场,其他国产油厂主要以中低端品牌为目标市场。幼砂糖以韩国生产为主,现在国内山东有几个厂可以生产,但也用来冒充进口。
还有高端品牌使用的面粉,一般都使用在国内生产的面粉,但在国内生产的烘焙用粉都要添加来自加拿大、美国、法国等地的面粉,以提高面粉品质,同时和国家的粮食进口政策有关系,这个里面有很大的文章。
可可制品?不好意思,被国外品牌垄断,全球高端通用为荷兰的可可制品系列。
还有很多,譬如水果制品中,果蓉基本一线品牌均为法国原装进口(宝茸、安德鲁等);水果罐头原料主要来自南非的黄桃(芝兰雅,台资企业);急冻榴莲则主要进口自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憨子不忍再说。
未来“餐饮芯片”危机预判
从本文前面“人民日报”的信号可以预判:大量美国农产品将进入中国,中国的食材依赖问题更为严重。
过度依赖进口的后果是什么?
首先,中国餐饮会失去定价权。 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价格完全是别人说了算,我们能做的只有提高下游产品的价格,顺次传导到终端产品。普通人穿的用的最终制成品都会涨价,影响消费者利益。
其次,更严重的是产业安全受到影响。 依赖进口,如果哪一天对方停止供应,就无法正常运行,下游往往更措手不及(餐饮即为典型)。所以粮食为什么不能有过高的进口依存度,就是这个道理。
从这次中美贸易战,我们就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美国稍抠电子芯片,我们就感觉如临大敌,细想,大不了泛娱乐衰退点,大不了自动化改为机械化或手工,GDP下滑,失业率增高。但是,食材如果被美国抠住咽喉,那可不是简单的没有芯片倒退GDP的问题了。
我们自己很可悲的是:身边周围,处处都是毫无信仰的消费型网站APP、消费型媒体、消费型贷款、消费型金融,精英像傻逼一样鼓吹“大消费”,民众被迫扭曲理解“内需”概念,如今,13亿人对物质的眷恋、对美食的贪婪登峰造极,我国民众当前的消费欲望与消费力前无古人。不远的将来,我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最浪费资源的国家之一。
预判:餐饮未来对手原来是TA?
我国餐饮行业规模巨大,2017年餐饮行业规模超4万亿元。不少优质餐饮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取得了不俗的估值。
以上只是中国少数上市餐饮的价值数据,还有诸多近几年出尽风头的新派餐饮创业公司。每一轮融资都在帮他们叠加估值。
餐饮人,在资本的光环下,开始嘚瑟。
这些数据乍看很光鲜,其实,无非是估值而已,可以嘚瑟一下,千万别当真。
憨子还预测一个场景:一个独角兽型的奶茶、烘焙或轻餐饮公司,由于金融资本早就介入,于是IPO成为当然。该公司业绩持续上涨,利润也达到上市要求,辛辛苦苦3年IPO,终于,有一天,材料抵达初审会、发审会,在裁定是否可以上市关键时刻,突然,两会以“主要食材不在国内,存在巨大风险”为帽子扣下来,过不了会!这绝对也是合乎我国上市逻辑的。
憨子还预测一个场景:做餐饮平台的美团点评,未来不可能不做餐饮。做食材的公司,未来自然而然延伸到做餐饮。 餐饮品牌以为对手是另外一个餐饮品牌,未来会惊悚:原来是美团点评,原来是食材商大鳄。
正在嘚瑟的餐饮品牌,少数可能被并购,成为食材业务的下游延展,这算好的。多数会慢慢消亡,其实,一直只是上游食材试错的下游门店。
不可能?看看他山之石:做操作系统的微软做了电脑、手机;做网络平台的谷歌做了手机、汽车;做线上的天猫干了一个天猫便利店;做打车的滴滴,未来怎么可能不考虑做汽车?
亿欧“ 2018全球AI领袖峰会——智能+新服务 ”峰会将于 6月14日下午13:00在上海举办 ,这场活动将聚焦讨论服务生活领域的B端服务商,聊聊他们是 如何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造更多服务形态 ,中国领军企业和投资人们关于人工智能、智能营销、软件创新、小程序等风口话题将展开深刻讨论。
业务等待升级还没找到办法?采购服务不知选哪家?项目好但缺投资人?
这场通通满足你:点击链接: http://dwz.cn/7GxPSJ (咨询请添加微信:18389559886)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吴憨子;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