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众点评CTO龚世海再创业:技术研发是被低估的武器
“在你眼里,Simon( 龚世海 )是个怎样的人?”
“有能力、有理想、很踏实”, 张涛 答复我。作为 大众点评 创始人,张涛对公司的前CTO给予了很高评价。
十年磨一剑,只待出鞘时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经历了五年的颠簸,趁着2005年第二次互联网 创业 潮,龚世海加入大众点评。十年的时间,他带领技术团队从4人扩充到600多人,帮助公司建立起完善的IT系统。尽管奋斗在一线,但龚世海任职大众点评的十年间埋头于技术,很少露面。
2014年底,龚世海逐渐退居二线,利用短暂的休整时间调整自己的状态以及之后的方向。期间,一些通过中欧商学院结识的朋友开始积极地向龚世海发出邀请,希望能从技术研发或者外部顾问合作方面求得支持。
事实证明,不少初创团队在研发上存在短板,对于技术具备极大需求。这个发现给了龚世海启发,他决定组建一家能够聚拢技术大咖的机构,通过技术咨询服务规模性地帮助创业公司解决早中期遇到的重大技术挑战。
抱着这个想法,龚世海前后约了十个左右的CTO并向他们讨教。携程网叶亚明,百姓网潘晓良,1号店韩军,赶集网罗剑……业内很多履历丰富的CTO都曾被龚世海“约聊”。
龚世海回忆,过渡期内,张涛也给过他不少创业方向和企业定位方面的支持。直到2015年9月,龚世海正式离开点评。10月, HiCTO 正式发起。
一次只打一场战争
“一次只打一场战争”是1861年林肯针对“特伦特号事件”提出的一句话,与HiCTO如今的战略需求异曲同工。HiCTO将处于A轮或A轮之前、估值在1亿-10亿元之间的成长型企业列为主要“攻克”对象,针对这类公司商业模式逐渐复杂化,团队管理、流量、数据量都开始出现压力的问题,提供帮助。
如果将HiCTO的服务内容总结,可以发现“技术加速、人力资源、项目孵化”是其核心三点。
技术加速即CTO定期问诊,技术专家跟进,即时问答,共性组件源码助力;人力资源即企业核心人员招募,人才评估,组织能力诊断,搭建薪酬绩效和股权激励体系;项目孵化即基于合作的战略性项目整体外包开发。
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HiCTO参与到初创团队的日常中,用CTO的经验、技术、人脉核心协助创业团队解决两个问题。包括如何让技术团队少走弯路,解决研发效率不高,招人难的痛点;如何提升初创团队技术管理,团队管理等能力。
在初创团队追求小步快跑,高效运作的背景下,对技术重要性的强调成为创业者一致的观点。但从技术层面来看,开发与研发不同,开源中不同的技术路线最终也将导致产品不同,所以在考量项目整体商业价值,以及是否能够真正为项目提供帮助前,HiCTO内部也需要以投委会的形式进行讨论后才能最终决定。
下一步,做技术层面的尽职调查
龚世海将技术比喻为“万金油”,除去广告,大数据,硬件等行业较少触碰外,HiCTO在领域方向上并没有特别倾向。
个性化定制服务的最大限制在于可复制性。2016年5月份才正式以合伙人身份加入的 潘晓良 曾计算过,如果对一家公司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平均一周需要半天时间,对于他们这样全方位支持的CTO来说,结合其他活动和内部时间,一周支持5个公司已是服务的极限。所以到今天,从HiCTO正式服务过包括鱼大大,方糖小镇,兔博士等在内的十余个项目来看,这个成绩是超过预期的。
可以说,HiCTO的第一年仍然处于摸索期,其项目来源多是通过线下私董会,口碑传播或者与资本方之间的互推,高榕资本,君联资本,DCM,启明创投等一些主流VC都曾与HiCTO合作。尽管现有的服务规模相对于市场来说还存在差距,不过基于现在的理解、需求、资源,HiCTO将逐步扩展业务线。 下一步,HiCTO准备为投资机构提供技术层面的尽职调查。
技术不存在门槛,但技术仍是难题
相比美国硅谷创业惯用技术实现颠覆式 创新 而言,国内的互联网创业多以模式创新为主,“他们有很好的构想,但不善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去达成目标”,这也是龚世海觉得HiCTO能有很大市场空间的原因之一。
技术产品能改变公司的成本结构,优秀的CTO更是创业公司的强力助手,另一面龚世海也认可“世界上不存在什么技术门槛”的说法。某种维度上,HiCTO可以被看作综合体,承担技术顾问职能的同时还扮演着HRD的角色,从招聘人才,组建团队,评估团队到降低技术研发风险等层面为创业公司保驾护航。
说到底,CTO是怎样一种存在?当在询问过若干创业公司CEO和CTO后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在公司成立早期,结合整体方向完成技术雏形;在公司的成长过程中,搭建团队并设定目标;当公司朝向更大的方向发展时,思考如何建立核心技术,让其成为战略规划的一部分。
创业公司常有,CTO不常有。在技术这条路上,HiCTO还有很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