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揭示细胞感知氧气的秘密
亿欧大健康10月7日消息,刚刚,2019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揭晓。他们分别是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获奖理由为“发现 细胞 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
图: 诺贝尔 奖官网 nobelprize.org
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美国肿瘤学家,现为哈佛大学医学教授。 1992年 ,William在自己的实验室科研项目中,了解到了一种叫做von Hippel-Lindau的遗传疾病。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在肾脏,肾上腺、胰腺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位置生出肿瘤。William注意到,这些肿瘤都生长在血管丰富的部位,而且它们会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红细胞的产生。这些特点都表明,氧气可能在它们的生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之后的研究中,他的团队在多种疾病中都发现了氧气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譬如肾癌患者的VHL基因往往会出现突变,导致人体内产生过量的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而这又会促进血管和红细胞的生成。基于这一原理,新药研发人员针对VEGF这一靶点开始研发新药。 目前,FDA已经批准了多种用于治疗肾癌的VEGF抑制剂。
彼得·拉特克利夫(Peter J. Ratcliffe),是一位英国医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现在牛津大学标靶发现研究所担任所长。他生于1954年3月14日,出生在兰开夏郡,母校兰开斯特皇家男子文法学校。后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学习医学。于1978年毕业移居牛津,在牛津大学(Oxford University)接受肾脏医学培训,特别着重于肾脏氧合作用,主要以对缺氧的研究知名。1989年,他建立了一个新实验室以从事细胞氧传感途径的研究。 我们目前对缺氧的大部分理解是来自Ratcliffe实验室。
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博士出生自纽约,美国人,现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细胞工程研究所血管计划的主任。上世纪90年代,William G. Kaelin Jr. 和Gregg L. Semenza作出了革命性的发现,人类得以一探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细胞内氧感受器的具体存在。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颁奖词中表示: 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三位获奖者揭示的是氧气是如何在细胞之中起作用的,人的整个身体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可解释包括新陈代谢、免疫、人体对于高原的适应、呼吸等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机理研究,来进一步探讨相关疾病治疗, 如缺血、癌症、中风、感染、伤口治愈、心衰等。
生物体感受氧气浓度的信号识别系统是生命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学界对此却所知甚少。 三位科学家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为贫血、心血管疾病、黄斑退行性病变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
从1901年开始到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了109次,有9次由于历史环境等因素没有颁发,分别是在1915, 1916, 1917, 1918, 1921, 1925, 1940, 1941 ,1942年。12名女性获得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得生理学医学奖的是发现胰岛素的Frederick G. Banting(班廷),时年32岁;最年长的获得生理学医学奖的是发现诱导肿瘤的病毒的Peyton Rous,时年87岁。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医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二者因在癌症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贡献而获奖。
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奖的中国女性。
今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揭示了生命中最基本的适应性过程之一的机制。他们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 他们的发现也为防治贫血、癌症和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编辑:武单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