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平: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的颠覆作用比上一轮互联网的颠覆可能会更大!
【编者按】谢平:典型的学者型金融官员,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南湖互联网金融学院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曾担任中央汇金总经理,中国投资公司(我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副总经理。轰动一时的“德隆系”倒塌事件的善后工作是其一手 负责处理 的。
本文转载自南湖互联网金融评论,亿欧编辑整理,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金融科技的应用已经遍布金融领域, 但其中最具颠覆性的应该是人工智能 。从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来看,机器思维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当机器能像人类一样思考的时候,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将会比现在更加广泛。现在大家才刚刚认识到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的颠覆作用,就跟五年前刚刚认识到互联网对金融业的颠覆作用一样,而且现在看来, 人工智能对金融业的颠覆作用比起上一轮互联网的颠覆可能会更大。
在充足大数据和完备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人工智能真正由技术驱动,将会颠覆现在以人为主的金融业,这是不可避免的。大家要充分地估计人工智能对将来金融业发展的深远意义,现有对人工智能的分析可能还远远不够。人工智能并不是简单的图象识别、语音识别、生物识别,它指的是比人类大脑还要发达得多的机器分析能力,这种人工智能一旦存在,就会自动解决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取代人类在金融当中的作用,信用分析、风险控制、贷款审批、公司估值等工作将来都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不仅如此,人工智能还能进行无监督学习,学习速度要比人类快上万倍、上亿倍,对金融的影响和改造是现在无法充分估量的。
货币、支付、账户、存款和贷款不仅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也是当前金融业的基础, 金融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充分发展,会使决定这些要素的变量发生改变 。每个要素都由七八个外生变量或者七八个内生变量来决定,人工智能使这些变量发生重新组合,金融业就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原有的基本要素可能会消失,新的基本要素也可能会产生。以账户为例,现在的金融账户都和身份证联系在一起,金融账户和身份证之间存在映射关系, 当人工智能的模式识别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机器直接就能识别用户身份,到那时,“账户”将不再是账户。
在货币领域,实际上不仅是中国中央银行,全世界的中央银行都已经认识到金融科技对货币的颠覆,但他们希望整个金融科技对人类货币的颠覆,始终不要脱离央行的调控,要在央行货币基础上进行,而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实际上央行货币发展也就一百多年,央行货币可能并不是人类最终的货币,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比特币,比特币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发行的,将来在区块链上嵌入人工智能,会有比比特币更厉害的数字货币出现, 人类有可能走向非央行数字货币,现有的货币体系将会被全面颠覆 。
更值得注意的是, 金融科技对支付体系和账户体系的颠覆将会更加彻底 , 现在的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或者其他支付方式将不复存在 。将来每个人都会创建自己的虚拟账户,我如果想要将钱付给你,不是把钱汇给你,是把钱放在我的虚拟账户里面,而你来用我账户中的钱。假如每个人的账户都是这样的话,跟我存在交易关系的一百个人都会共用一个账户,这样支付将不会存在,那时的支付就是账户共享的问题。人工智能充分发展以后,交易背后会有一套算法,不是一种算法,有N种算法来控制各种各样的智能账户,那时将不存在泄密和数据安全的问题,账户本来就是大家共享的。
存款和贷款领域也会发生颠覆。随着数字货币的推广,存款可能会演变成保管,银行不再为“存款”支付利息,反而会向存款收取保管费。贷款不再需要去银行,人工智能通过分析你的交易记录、资产情况以及现金流等信息,会自动将所需资金转入你的账户,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杜绝不正常的资金使用,在贷款到期之后,人工智能会自动从账户中扣取贷款的本息。
基于此,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从业人员需要学习一些算法,懂一些算法的原理,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大量招聘熟悉人工智能算法的科技人员进来。 目前在金融领域的科技人员还没有到这个数量,可能还认识不到科技人员的重要性 。但是当金融业的科技人员队伍越来越庞大,尤其是熟悉算法的、精通人工智能的工程师,金融业必将发生重大改变, 金融业的公司就不再是金融公司,而是技术公司 。现在摩根史丹利、高盛基本上很少招金融专业的人员,他们认识到科技才是趋势,这些公司很大比例从业人员都是学技术的,这些公司将不再是金融公司。年轻的一代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需要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