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在新零售时代难以活下去?
电商 兴起后,一群人根据自身的消费习惯,断言:实体店已死。的确,每年各个电商制造的各种购物狂欢节,直接抢夺了传统实体店的客源。业界甚至把2016年称为实体店“倒闭年”。
也是在2016年, 马云 带热“ 新零售 ”概念以来,各电商大佬纷纷开始了线下实体店布局,跑马圈地的力度让坚信“实体店已死”的人看不懂了:身边很多实体店正在走上死亡,为何大佬们还这么看好实体店?
实体店的确死了很多
实体店的确死了,确切地说,传统的实体店死了。为什么死了?死于太懒。
相信大家对于那些精致的情怀店见过不少:各种营造的概念店、精致的小装饰、黄晕色的灯光……
这样的饭馆很多,食物口感与颜值严重不符,大部分人去一次就拒绝第二次。
这样的创意生活馆也很多,大部分把最贵的镇店产品放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大部分人进去拍完照就走了,恍若逛了一圈丽江小店。
情怀的坑,在于很多人把情怀当产品卖,而忽略产品的本质。忽略产品本质的结果,就是营造的精致造成高昂的成本,加上高昂的店铺租金,收入与支出严重不符。久而久之,只能关店止损。
这是很多人理解的“新零售”,只浮于表面,未能真正做到在互联网时代的优雅转身,就消失了。
这并不全是电商的锅
如果要把“实体店已死”的锅全甩在电商的头上,也未必能看得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比实体店,电商确实拥有着商品种类多样化、方便快捷、无店面租金等优势,但实体店之所以能在电商的冲击下屹立不倒,就是因为实体店的真实存在能够让消费者参与其中、并真实体验,与电商的物理空间缺失有着明显的界限。
况且线上的销售也已遇到瓶颈,线上体验创新不足、高端商品购买力缺失、竞争不断加剧等问题,致使很多电商转战线下,重新在线下开店,那么增强顾客体验和服务,不失为提高转化率的一步好棋。
一味守旧,免不了被新一代的消费者给淘汰掉。
那么实体店是怎么落到现在的地步的呢?
只看人家怎么做,不考虑我是谁
中国人有一个习惯,即喜欢看别人怎么在做。近几年行业门店的装修和布局高度“神似”,就是这个原因。
你们有看过屈臣氏每个门店的装修是一样的吗?是不是与其他店铺与众不同?我们很多本土的零售店,其实都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所以不要老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最后迷失了自我。
只考虑自己想卖什么样的商品,不考虑顾客是谁
我相信大部分零售店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管是谁进店,都只想推自己最想卖的商品。
只考虑自己,不考虑顾客的感受,更忽略和不尊重顾客的真实需求,这种单向式的经营思想,你认为还能走多远呢?
只考虑客单价,不考虑提篮数
什么叫客单价和提篮数?如果你的平均客单价是50元,那这个客单里面是一两个商品,还是三个以上的商品,意义完全是不一样的。
客单价越高,提篮数越低,意味着有利润、有客单的产品销售占比过高,能培养人气的商品和基础品类占比过低,也说明店员都在主推她们想卖的商品。
客单价越低,提篮数越高,则表示人气商品和热卖品类占比更高。当然,目前大部分零售店存在的问题都是前者。
只考虑商品的毛利率,不考虑商品的“流转率”
有些名品或容易热卖的人气商品,可能毛利很低,但流转率高。
以白酒为例,假如它是10个点的毛利(低的要死人),是不是毛利空间就很小?但如果说它每个月可流转1次,一年可流转12次,以本金10000元为例计算,也就意味着一个月可以挣1000元的毛利,一年下来周转十二次,就产生了毛利12000元,那它的年毛利就是120%了!
同时,更重要的是,这10000元一年周转十二次,还意味着为你带来了大量的关注、消费名品的主流客流和人气。
可是,现实经营过程中,实体店在这个方面却只认死理。因此,品类结构不合理,坪效更无从谈起。
只考虑促销方法,不考虑实体店的“进店率”
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很多店主天天琢磨,看对方怎么做活动自己也怎么做,却忽略了做活动是为了提高门店的进店率。
如果零售店所在的商圈普遍缺乏人气,进店率不足,如果活动都是为了提高成交率和销售业绩,而没有考虑去提升顾客进店率,那么即使有再丰富的销售技巧和活动打折,没有顾客进店,成交又靠什么实现呢?
自我麻痹,用同行生意的冷淡来安慰自己
阿Q精神,今年大环境不是很好,所以很多人就先看看对面的店,也偶尔出去看看其他地区的店,发现人家生意好像也不是那么好,心里就踏实了,晚上睡觉就觉得很安稳了!
流量为王
不论是传统的实体店,还是如今的新零售线下体验店,所遵循的最大原则是一致的:流量为王。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服装店老板,你把店开在了步行街:
你每获取一个潜在客户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流量成本。明白了流量成本,那么再来看电商与实体店,你会发现一个更客观的世界。
流量为王,但只有流量是不行的。流量进入,转化成消费,才能称之为有效流量。
这时候就能体现新零售的全能。线上线下大数据共享,能够准确定位购物者画像,从而有针对性地布置购物场景和产品,促进消费。
在双11数据中,95后已经在购物狂欢节中展露头角,也是未来购买主力军,极有可能改变其他年龄层购买习惯。以往商场注重品牌,在数据中发现,这已经是一个更注重“人的体验”的时代,“品牌”并非第一位。
同时打造数字化互联,互动,高度个性化的实体店购物体验。线上扫码,线下体验的购物模式,完全符合新一代购物习惯。
实体店不景气?你根本不懂新零售
攻不破的“线下壁垒”
在电商风起云涌之时,我们听闻了许多恐怖的增长率、惊人的创纪录以及“线上终将取代线下”的预言。
但从数据上看,虽然线上消费如火如荼,但体量和线下相比仍然是小巫见大巫。而且在一些领域,电商始终难以攻入。
例如服饰,虽然上网买衣服已成了许多人的习惯,但消费数据来看,服饰、日用品,线下仍然占据着半壁江山。
在电器、食品、个人护理等领域,线下消费则大于线上。
至于珠宝、奢侈品、家具、生鲜等领域,则是线下消费占据着绝对的统治。
线下地位无可替代,有以下几种原因:
➀即时消费场景;
➁眼见更放心;
➂线下更便于尝试;
➃买的不是商品,而是体验。
这些是线下的“旧壁垒”,也是线下消费的“新机会”。
联想到各大电商遭遇发展瓶颈、纷纷开辟线下实体店的新闻,其实,此处有个好机会。
新风口下的新趋势
新零售风口之下,谁能抓住趋势快速探索出一条适合企业自身的新路径,便能在细分领域成为佼佼者。但是,若想乘上这波风口,必须注意到一些新现象。
纯电商是B2C,新零售则是C2B
过去,用户直接选购商家所提供的商品,没有太多选择余地;而新零售时代,用户的需求将成为商家生产产品的最重要基础。
以服装业为例,以往的生产周期长达一年,最快也得提前两个季度,但流行趋势变化太快,往往新品刚出来,就成了用户眼中的“过时货”。
对整个行业而言,亟待打造柔性供应链。
新零售消费场景将成商家主战场之一
以往购物,我们或多或少会碰到这样的场景:低端门店的售货员有一张活不起来的“死脸”;而高端门店的导购员则是一张瞧不起人的“死脸”。
而新零售时代的消费场景必定以用户为中心,逛得舒心、买得省时、花得有性价比,才是王道。
当然,未来的消费场景将远远不止这些。当90后和新中产成为新一轮的消费主力军之时,他们的消费观也更高级了,相比从前购买奢侈品给人带来优越感的观念,他们更注重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带来的愉悦感。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当线上流量越来越贵,互联网进入精耕细作的下半场之时,与其花重金买流量、打造渠道,不如用匠心打造符合用户真实需求的产品,因为好的产品都自带流量和粉丝。
那么,B2C终将远去,C2B正在到来。
互联网新时代,实体零售积极寻找线上队伍,线上巨头也逐渐在蚕食线下实体。在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零售人该如何寻找新的机遇,应对新的变化,巩固行业地位?
6月15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和亿欧公司联合主办的 “2018全球智能+新商业峰会”——“智能+零售” 峰会聚集10多位零售顶尖人士共同探讨,如何迎战新的零售格局。
了解详情请查看此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