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苏如春:鼓励行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保险”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时强调:“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离不开 农业保险 有力保障……提高保险理赔标准,完善农业再保险体系,以持续稳健的农业保险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作为 农村金融 的重要力量,农业保险已逐步成为加强现代农业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和农业灾害救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和保障改善民生的有效手段。”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华农保险董事长 苏如春 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就应大力发展农业保险。
在防范生产风险和市场风险方面,应把贫困户的农特产品纳入保险范围,保成本、保价格、保产值,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和农业生产事故以及市场销售和价格下跌等风险的能力。而 “互联网+农业保险”所采用的天气指数、价格指数等保险形式,恰恰与此深度契合,进一步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不仅能提高行业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加快保险业助力扶贫攻坚的迭代速度,还可更好地促进困难农户尽快脱贫 。
“在国家‘互联网+’战略以及‘互联网+农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农业保险’的发展相对滞后。下一步,有必要加快‘互联网+农业保险’的发展。”苏如春表示,目前全国共建立农业保险乡(镇)级服务站2.5万个,村级服务点28万个,协保员近40万人, 保险服务 乡镇覆盖率超过90%,村级覆盖率接近50%。
但在他看来,现有运营模式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但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模式已逐渐显现出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农业保险承保农作物品种已超过170种,包括主要粮食作物、大宗畜禽、经济作物、森林以及地方特色优势农作物。 但整体看,产品结构依然相对单一,占农险规模97%以上的农险产品保险责任都是固定保障洪水、暴风、旱灾等8种自然灾害或疫病, 保障范围不够聚焦,客户个性化需求依然难以满足。”苏如春以目前的农险产品举例称,由于缺乏互联网、 大数据 等方面系统化的支持,虽然各家保险公司逐步加大了新科技和信息化的应用,但尚未形成体系化发展的局面。
而由于传统农业保险存在着天然的便捷性差、生产效率低、交易成本高等弊端,在农业融资、风险分散方面已难以适应“互联网+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 迫切需要优化农业保险运营模式,采用便捷的方式,提高农业保险的运营效率,降低农业保险交易成本, 而这种方式就是“互联网+农业保险”。
为此,苏如春建议,接下来, 农业保险亟须通过加强互联网的应用,持续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以保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苏如春看来, 要加快引导和鼓励行业加快发展“互联网+农业保险”,尽快推出以价格、天气为保险责任的指数型产品 ,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设计更加通俗易懂和更为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这些产品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支付手段,可以全流程实现互联网运营,能够实现政府、农户、保险公司三方实时动态地监测全业务流程,真正实现客观、透明、科学、合理农业保险运营,并大幅降低运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
“具体来讲,‘互联网+农业保险’ 在承保方面 ,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实现农户自助验标投保 ;在农业的 风控阶段 ,可利用气象信息、价格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等自动化推送,解决信息滞后和不及时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户提前做好风险预警和应对 ; 在理赔方面 ,理赔指标依靠事先约定的气象、价格指标, 辅以现代化的线上支付手段,可实现即时、高效的理赔 。整体上,可节约线下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极大地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苏如春解释说。
对此 ,苏如春建议中央财政应对“互联网+农业保险”项目进行直接补贴,先行先试,逐步铺开。 初期可由保险公司试点申请开展,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