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讨论丨科技医疗的期待和挑战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圆桌讨论丨科技医疗的期待和挑战

2019年7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指导,怀柔区经信局、怀柔区商务局、怀柔区卫健委战略支持,亿欧公司、亿欧大健康联合举办的“ 雁栖健谈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于2019年7月25日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峰会为期3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业内人士齐聚北京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共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下一个十年”。

本次峰会以“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采取领袖峰会+4场产业论坛+项目路演的形式,聚焦医药创新、医疗大数据、非公医疗、 科技医疗 四个主题,聚集50多位重量级嘉宾与数千名观众,共话变革机遇,见证医疗产业从“规模”到“价值”的发展新纪元。

在科技医疗产业论坛上, 中科院 计算所研究员赵地、 联影智能 联席CMO高荣强、 远毅资本 合伙人杨瑞荣和亿欧大健康运营负责人梁永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一场关于科技医疗期待和挑战的圆桌讨论。

以下为现场讨论速记(有删减):

梁永生 :感谢主持人,很荣幸今天有一个机会与三位嘉宾与现场的观众坐在一起探讨科技医疗的发展与现状。今天分别邀请到了来自学术、资本,以及行业从业者三个不同领域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针对科技医疗进行一些讨论,我们先请三位嘉宾做一下自我介绍,以及介绍一下自己所在的机构。先从赵博士开始。

赵地 :非常荣幸,感谢大会的邀请。2005年,我在美国读计算机博士学位,但是在计算机系主要研究医疗的问题;2010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OSU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我来到北京,在科学院工作。现在,我在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从事传统计算机研究,但是很多项目跟医院交流很多。以自己的经历来讲,医学计算机,计算机医学,来来回回,非常荣幸跟大家见面,谢谢!

高荣强 :大家好,非常荣幸参加亿欧的论坛,我来自上海联影智能公司,从事医疗 人工智能 二十多年。1998年,我在华为工作一年半,从事IT领域,其他的时间全部都在医疗领域,算起来二十多年。在华为和迈瑞做了五年的技术,2005年开始在通用电气做营销,一直在国外的公司工作。后来又参与创业,现在加入了联影智能做人工智能。因为我们相信人工智能在整个医疗健康领域能够改变很多的东西,包括医疗资源不均衡、专家知识的沉淀能够被记忆和传承等等。谢谢大家!

杨瑞荣 :大家下午好,我是远毅资本杨瑞荣,跟几位行业专家进行交流,我感觉有点诚惶诚恐。远毅资本一直关注医疗投资,但是我本人对医疗不太懂。我们今天的话题和基金的方向非常契合,基金投资的定位是医疗科技,并专注四大方向,基本上都是医疗和科技相结合的领域。比如,第一大方向是移动医疗,也就是移动技术和医疗相结合的领域,关注基层医疗和流通领域产生大的变化;第二个方向是医疗器械和设备,涉及技术和医疗的结合,比如AI影像,还有像GPS等高端医疗器械与基层医疗的结合;第三个方向是AI和大数据,以及基因测序,基因测序的底层都是同样的技术底盘,但是输出的数据不一样,行业应用都不一样;第四个方向是医疗跟保险技术的结合,目前中国医疗保险或者商业化的医疗保险还尚未发展壮大,其中一大部分原因受限于中国医疗数据的现状,或因为数据质量差强人意,或因为数据量不足,或因为“数据孤岛”难以打破,但目前有很多新的方式能够获取数据,再跟保险相结合又可以创造新型保险公司。这是我的简单介绍,谢谢!

梁永生:我先抛一个比较宏观的问题,科技医疗发展到现在,无论是从科研、政策,还是从资本层面上,科技医疗都属于行业里面比较火热的一个话题,先请几位简单地谈一下科技医疗现在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也可以用几个时间节点做一下总结。另外,概括一下现在布局科技医疗企业的玩家大概都有哪些或哪些类型? 赵博士先来。

赵地 :这个很专业,根据我的观察,科技医疗或者医学人工智能,主要还是在影像的方面,有很多的原因。包括有很多大的企业,甚至包括BAT都是有非常大的部门去做医学人工智能,当然还有很多创业公司。还有电子病历、基因检测和医疗机器人等等也算是科技医疗的方面。总体来看,整个行业处于欣欣向荣的阶段。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 医疗健康行业从来都是监管非常严格的行业,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其研发速度又远远高于政府审批的速度,真正产业落地的话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是我的一些见解。

梁永生您从科研的角度上跟大家分享一下,现在有没有一些技术以及科研成果是没有应用到市场的?

赵地 :就医学人工智能来讲,现在创业公司是非常强的,有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就研究单位来讲,可能聚焦在比较复杂的器官。比如马上要推广的国家脑计划,联影智能也做了很多相关的工作,这些是比较前沿的。在这方面,创业公司做的相对来讲就比较少一些,因为它的工作量比较大。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来讲,创业公司有相当的技术实力,不亚于专业的科研单位所做的工作,这是我对现状的一个看法。

梁永生:谢谢赵博士,高总对此怎么看?

高荣强 :就这个话题,我谈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我几乎没有离开过医疗领域,从研发到销售。整个医疗行业里有很多种类,包括从耗材、信息化到设备,设备有影像设备和临床设备,每个领域在医疗里面看起来都是一个行业,医疗各科不同的耗材和设备是不同的科技和医疗的结合所导致。在整个中国的科技医疗里面发展的并不均衡,从1990年以后逐渐有公司在做,之前也有,但是那时候更多的是针对相对中低端设备,即便迈瑞一开始也只做中低端的设备,它从设备的可用性上达标了,但是跟最顶尖的国际产品比拼还是有差距。 从2000年到2010年之间大家逐渐是比肩的过程,无论是低端、中端、高端都是有比较一致的水平,发现无论是耗材还是临床设备,国产的设备耗材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由个位数到了两位数,甚至到了35%以上,占领到国内第一的位置。

从影像设备行业来讲,开始于1993年,后来在2004年和2005年发展艰难。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张强总在2011年创立联影,2010年很多技术已经比肩或者跟上国际设备了。又发展很长一段时间之后,联影在医学影像跟国际比肩的同时,在2017、2018,特别是现在,在一定的领域,中国科学家团队做出的东西已经在国际上被大量认可,而且是领先的。

就AI领域来讲,底层的AI技术欧美比较多,中国的科学家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中国在医疗领域又有大量的需求和数据,在这个领域,目前我们跟国际上是比肩的、同步的,甚至在一些应用领域超过了国际上的应用,因为我们的数据量足够大,我们的医生很需要,很多科学家也归国。联影智能也有近三十位的海归科学家回来做,我们希望跟医疗结合的创新产品在国内和国际都是领先的。我相信这个时代到来,中国是有信心做很多中国智造的东西,智力的智,智力创新的东西,这是我个人的观点,谢谢!

杨瑞荣 :从远毅资本的观点来讲,中国的医疗投资跟在美国的医疗投资非常不一样,在美国没有特别领先的技术出来创业,基本上机会不大。那么,在 中国,我们认为,整个行业发展有三大动力,第一个是 消费升级 的概念 ,大家对此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个需求是非常大的推动力; 第二个是技术的赋能 ,我们更多看好技术应用的领域,中国的市场土壤里最有机会的是应用层面的技术。打个比方,基因测序大家都知道,大家在批评华大和所有的基因测序公司是“富士康”,用的是国外的技术底层,但是在这个技术底层之上,中国能在应用的层面上创造更大的价值,有好几个方向。第一个方向,在RND研发的方向,中国比别人更多一些;第二个方向,中国作为单一市场比其他的都要大,我们能够获取的病历数也比别人要多很多,让你积累得比别人更快,研发速度也提高;第三方向,中国市场无论是唐氏综合症筛查,到用药,再到活检,再到肠道微生物,在应用层面,中国都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比如,中国的RND比美国发展的更好,中国癌症用药领域公司的数量和体量比美国都要多、都要大,这是第二大趋势,就是技术的应用层面; 第三个不可避免提到的就是中国政策层面的变化 ,中国本身无论从原来卫计委到卫健委的变化,还是说整个医保局重新成立,从支付的层面倒推整个医疗市场和技术对健康医疗领域产生的变化,这都是非常大的驱动力。

以新型数据获取为例,获取这些医疗数据之后如何创造新的保险?比如,我们投资了一家公司叫镁信健康,它与药店联合拿到癌症病人的数据,通过数据再和保险公司、医药公司一块合作,生产药品福利管理产品,虽然美国有同样的模式,但是中国发展的速度要比美国快很多。

梁永生 :谢谢杨总,我追问高总一个问题。 联影智能本身算是在整个国内做AI影像比较头部的企业,在数据获取以及数据标注,还有落地变现层面,联影智能现在是怎么做的?有没有遇到过这三方面的困难?

高荣强 :这个问题对一个AI企业很重要,回答起来比较难。我试图以我的经验解释一下。

首先 在获取数据方面 ,中国监管非常严,但是联影智能有一个先天的优势,第一,联影智能脱胎于联影集团,它有大量的合作伙伴,比如说三甲医院;第二,联影智能拥有很多海归专家,擅长医疗AI;第三,在人工智能领域,联影智能做了分布式算法平台,数据不用出院,医院模型与模型之间也能做技术交流。

数据标注方面 ,第一,基于很多高精尖的科研项目,医生自然愿意亲自标注;第二,联影智能自己也建立了庞大的标注团队,这些团队跟医生学完了再进行标注工作;第三,我们有一些基础模型,在课题研发上面,联影智能有一些图像的基础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只需少量标注就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模型。

第一个是数据获取,第二是标注, 第三个商业化落地,这是所有AI公司目前的痛点。 但目前第一个是注册证的问题,只有有“证”才能真正形成商业的环节;第二个是国家收费标准问题,从医院的角度来讲,目前医院不愿意买这个东西,因为医院也是一个生产企业,它不希望贴本,希望国家能有收费的支持,这些都是商业落地最重要的基础。

其实, 整个联影智能从创立之初就盈利了 。一是,因为我们拿了大量的科研基金,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商业也是一方面;二是,今年,联影智能做了基于AI的科研平台,有愿意付费来使用的企业;三是基于联影智能先天的优势,我们人工智能软件可以跟设备做捆绑,由此也会产生一些收益。未来,我相信医疗AI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好的方式实现商业化。

梁永生 :您能否给出一个猜想, 预计什么时候医疗AI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变现?

高荣强 :因为我们都是从业者,第一,我们相信AI的价值,第二,在去年和今年,国家在各个监管单位也做了很多研究, 我相信在今年底和明年初就会有企业拿到三类证,预计医疗AI企业在明年下半年大面积推广商业落地应该是比较容易的,而且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 。   

梁永生 :谢谢高总。赵博士,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科研领域有所应用, 从科研的角度上去讲,您觉得最近比较火热的5G会给科技医疗带来哪些改变?

赵地 :说到5G,我并不是很在行的专家。据我了解的来讲,首先就是带宽的改变,带宽能给我们很多有价值的应用,包括数据上传到云端和远距离视频等等,对于远程医疗等方面 作用巨大。

其次,在跟华为5G部门负责人交流的过程中,他介绍5G支持多用户,可以实现差异化的服务。县城一是5兆的带宽,县城二是4兆的带宽,这样能带来新的模式。

最后,我觉得随着5G的出现可能会形成新的行业,甚至会形成新的职业,这个都是有可能的。

所以,对于5G来讲,中国的技术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我们跟新的技术能够结合的话,整个国家在科技领域来讲,一定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梁永生 :行业的创新离不开资本的推动,杨总,据我所知, 您之前有投过一些科技医疗企业,您在投资科技医疗企业的时候更看中于企业的哪些特质?以及怎么去分析、研究这家企业的产品和业务?

杨瑞荣 :刚才讲到中国在技术发展过程中商业化的作用,怎样在应用领域去落地技术,更直白一点,从商人的角度有没有变现的可能性?有没有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中,有本身市场化的推动,也有一些政策化的推动。

我举两个例子,第一是医保局的成立,以后是按病种付费的方式,但本身电子病历质量不好,有了政策的倒推和医保的推动,质控就变得非常重要。

第二是回到影像,远毅资本也投了一家企业叫数坤科技,那也是我们天使轮的一家公司。在各个影像领域里,从最早AI在药物研发方面的应用,到后面数坤做心血管影像的应用。现在,数坤拿到二类证,而且部分实现商业化,今年应该有规模化的产品,它解决了前端医生的痛点,一个医生看CT片子,他的手术方案要花很长时间,通过对数坤科技产品的使用,医生可以把时间缩短到十几分钟,让前端手术医生能多做一台手术,给医院增收,给医生增加收入。 在这个情况下反而会突破证的限制,医院愿意买单。 现在拿到二类证了,采购的医院在想,如果企业只是拥有简单的二类证,不帮医院解决实际问题是没人买单的,但是因为 能帮助医院和医生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个科研项目,所以,医院是愿意买单的。

梁永生 :您刚才有提到一个词叫商人, 最近科创板算是属于比较火热的话题了,从投资机构以及行业从业者的角度去看,大家对于科创板如何看待?

杨瑞荣 :从投资人角度来讲,这永远是个好事,不管科创板怎么发展,变成美国纳斯达克,还是像新三板,总归有一个新的市场出来,创造了企业退出的新通道,这终究是个好事。

梁永生:高总,您发表一下您的看法,以及联影智能在资本推动上的动作。

高荣强 :坦白讲,我们对科创板关注不多,虽然我们知道公司一定会上市,但是在公司发展中我们不考虑,我们考虑的是价值创造。包括很多海归科学家们抛家舍业回到中国,他们想做点有价值的事情。当然从体系上来讲,如果有更多的渠道能够募集更多的资金,做更有意义的事情肯定是非常好的方向。

梁永生:回归到整个圆桌的话题,三位觉得整个科技医疗行业在未来将会面临哪些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以及有哪些值得我们整个行业期待的?

赵地 :就医学影像领域来讲,我们的算法和应用跟美国相比没有明显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超过了美国。我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研究者,我认为,我们的短板就是硬件,做医学人工智能需要像TPU计算卡这样的东西,最近中美贸易战对这些高端的器械是有一些限制的措施,我非常期待中国企业在硬件相关的领域有一个大的突破,把短板补齐。这样一来,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引领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非常有希望的。

高荣强 :就医学人工智能领域而言,目前我们有一些担忧。从2014年、2015年,特别是2016年—2018年大量的行业人进来,这对行业特别有帮助。与此同时,我们担心这些从业者是不是有耐心和毅力,能否付出长足的努力。我们知道人工智能三起三落,现在又发展起来了,大家在一定的热度之后没有想象中那么持之以恒,包括也有一些文章有状况和资本往外退等等,对行业来讲是有一些危险。

我们也担心行业的落地发展,很多的科学家预测说这次的腾飞和产业结合能够持续下去,因为之前几次AI几起几落没有具体跟产业结合起来,但现在无论从语音的识别,像翻译、自动驾驶和医疗,尤其是医疗结合较为紧密,对从业者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不希望潮流来了,一窝蜂上来,一旦有小挫折,一窝蜂下去,我们更多的希望持久投入在这个领域。

杨瑞荣 :从我的角度,作为早期的投资人永远有句话,你只有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才可以成为早期的投资人,要不然会死的很惨。我们一直是乐观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讲,任何一次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都能够带来各个领域,尤其在医疗领域带来巨大的机会。以基因测序,五年前我们开始投华大基因的时候,它的产品出来还是当做一个非常简单的IVD。等到去年我们投资三代测序希望组的时候,我们看它的角度完全变了,它完全变成了大数据的公司,这时我们就会从他的分析能力和产生出来的结果的角度去考虑。那是因为整个测序成本的迅速下降,才导致各个应用层面的落地成为可能,在科技的各个领域也是如此。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三个底层技术,一个算力,一个算法,还有数据,如果不是算力迅速增长,人工智能也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我们希望技术的突破带来成本的下降,带来应用层面落地的增多,增加投资机会。

梁永生 :感谢杨总,资本的助推、科研的突破,以及政策的利好,相信未来科技医疗会越走越顺,就像几位嘉宾所说的要充满积极的心态,以及保持耐心。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圆桌讨论就先告一段落,下面时间交给主持人。谢谢各位!


圆桌讨论丨科技医疗的期待和挑战

作为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十大主题论坛之一,全球人工智能健康峰会以“智汇健康 · 预见未来”为主题。
希望借助峰会构建一个多元、开放、创新的全球性共享交流平台,汇聚世界人工智能健康领域的有识之士、专家学者、业界精英,就人工智能健康领域发展趋势、行业监管、创新技术、实践应用及投资风向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9年8月30日9:00-17:00
上海市徐汇区西岸艺术中心A馆

邀您相约充满艺术和人文气息的徐汇滨江,探索人工智能赋能人类健康共同体的新模式与新动能,引领全球健康产业新发展。

点击报名: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50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科技与挑战圆桌科技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