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菜场,后来者难居上
2019年的互联网菜场之争,来得浩浩荡荡。
先是美团上线“美团买菜”业务,布局四大城市,接着“盒马菜市”迎来开业,饿了么宣布牵手叮咚买菜。与此同时,腾讯投资谊品生鲜,加入生鲜市场之夺,京东也开始不断加码生鲜领域的投资。
一时之间,菜场成了互联网巨头和资本关注的焦点。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来看, 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将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
但看似繁荣的生鲜赛道,实则也难掩亏损阴霾。美团布局的小象生鲜门店基本关店,仅剩北京两家门店继续营业;目标三五年内开设上千家店的7FRESH,如今只开了十几家;而永辉旗下超级物种因业绩亏损被剥离上市公司。
在机遇与危机并存的时刻,苏宁小店仍选择“杀入”菜市战场。“苏宁菜场”上线半年,先后布局南京、北京、上海三大城市,凭借小店的扩张速度和点位优势,截止12月初,已累计拓展门店已经达到了350家。
尽管门店优势尽显,但作为后来入局者,苏宁菜场想基于自己的平台占领生鲜电商高地,似乎并不容易。
模式相似,苏宁菜场难寻亮点
看似拥挤的生鲜赛道,目前也只有两种模式:“到家”模式和“到家+到店”模式。
以美团买菜、京东到家、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到家”模式,消费者在APP下单后,电商通过物流配送,一个小时内即可将生鲜产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以7FRESH、苏宁菜场、盒马菜场为代表的“到家+到店”模式,生鲜电商在开设门店的同时,也承担着消费者在APP下单后的配送功能,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满足了消费者不同的买菜需求。
以苏宁菜场为例,消费者通过苏宁小店APP的“苏宁菜场”入口下单,次日早上7点开始即可在就近的苏宁小店提取新鲜的菜品。目前,苏宁菜场拥有蔬菜、新鲜水果、海鲜水产、肉禽蛋品四大品类,这些产品为苏宁菜场带来优势了吗?
对比来看,美团买菜主营蔬果、海鲜、肉禽蛋、酒水饮料等10大品类,拥有商品SKU数量达1500个;盒马菜场门店不仅蔬果产品丰富,且都以散装形式出售,给了消费者更多自主挑选的空间;京东到家更是覆盖生活中所有高频消费场景,从生鲜果蔬、社区菜场、鲜花蛋糕、到商超家居、医药个护样样俱全。
模式的相似,品类的重合,并没有让苏宁菜场在这个赛道中显示出特殊优势。
烧钱补贴,价格之战难以长久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各电商平台不得不通过采取优惠券满减、0元购、0元配送的方式吸引用户。
但生鲜本身的利润空间本就不高,加之烧钱换来的用户无忠诚度可言,很多生鲜平台,诸如菜管家、后厨网、许鲜网,已经因为烧钱补贴和供应链的原因面临倒闭或被并购。
根据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2018年)发布的数据来看,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中,亏损率高达88%,巨额亏损率为7%,持平率为4%,实现盈利的只有1%,而在这1%的盈利者里面,也没有哪个可以堪称领先众人的。
一路疯狂扩张、走优惠路线的苏宁小店,也没有显示出多么亮眼的成绩。截至去年7月底,苏宁小店全国878家门店实现营收1.4亿,净亏损2.96亿,债务高达6.53亿,算下来平均每家店每月就近乎要亏掉5万。
加入菜场战争,不知道又会为它带来怎样的战绩。
消费习惯未完全形成,传统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尽管生鲜市场规模愈来愈大,消费者网购生鲜的习惯逐渐形成,但总体来看,仍难与线下市场相媲美。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2018年我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到4万亿元,2018年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103.2亿元,较2017年增长49.93%,但渗透率仅5%。
一是由于生鲜电商用户的高频购买习惯未完全形成。尽管超六成用户每周会在生鲜平台消费一次,但购买频次多为一至两次,且购买金额相对较低。与之相对应的线下市场,即使有时间、距离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但多数人仍愿意选择具有“烟火气”的菜市场,且消费群体更为广泛。因此,线下消费习惯在短时间内仍不可替代。
二是由于全国消费能力的不均衡。盒马菜场、7FRESH绝大部分门店只开在一二线城市,苏宁菜场虽然仍在走拓张道路,但出于地理位置、经营成本、冷链物流技术等多重考虑的考虑,仍有许多限制。
早在今年1月,张近东就已经声称要将苏宁小店的开店数量加码至15000家,届时,依托于苏宁小店的菜场也必将随之改变。接下来两年,生鲜行业的竞争将持续升级,势必推动原有的行业格局加速洗牌,顶着开店成本攀升、新店盈利能力不足压力的苏宁小店,不知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亿欧;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