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丨医疗影响力排行榜:带量采购、复星医药、DeepCare
上周,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对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提出关键的针对性意见;国家医保局还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保障罕见病患者用药权益问题作出回应;对于行业界颇为关注的带量采购扩围话题,亿欧大健康也从落标企业的生存空间这一角度进行了详细剖析。
「科技医疗100+」专题方面,新增DeepCare联合创始人丁鹏、前美国FDA评审组长孙立英两篇专访文章,对口腔影像、医疗AI等话题进行探讨。企业动态上,热景生物已在科创板IPO,复星医药、通策医疗在上周有投资动作。
「聚焦:带量采购、罕见病用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落标企业、体外诊断、民营医疗机构科研投入」
“4+7”或有新动向?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发通知扩大试点范围
9月30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大区域范围实施意见》(医保发〔2019〕56号),从目标思路、范围形式、政策实施、组织保障等方面提出关键的针对性意见。
国家医保局:罕见病治疗药品数据保护制度正在研究中
针对建立罕见病用药的医疗保障体系的问题,医保局近日回应称,下一步将结合参保人用药需求、医保筹资能力等因素,通过严格的专家评审,逐步将疗效确切、医保基金能够承担的罕见病药物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对创新罕见病的保障模式开展研究,逐步提高罕见病患者的保障水平。
发改委印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重点规划10项工程
9月29日,发改委印发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文件主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10项重大工程,对大健康产业的发展给出了指示和规划。
4+7扩采尘埃落定,流标企业“夹缝求生”
短期市值受影响外,从长远来看,落选企业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形势。按照联采办发布的规则,这25个中选品种采购量是50%-70%,也就是说理想状态下,落选企业还有30%~50%的剩余市场去争夺。“这就很难了,前七八个月医院执行完相应采购量,后两三个月肯定会优先考虑采购中标企业的药品。”米内网总经理张步泳向亿欧大健康分析道。
体外诊断面临“分水岭”,国内市场或生变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的通知》,我国的生物疫苗和诊断试剂产业化进入新阶段。“十二五”期间,“体外诊断产品的开发”被列为“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的重大项目,国家大力扶植该产业的发展。
押注学术科研,能否成为民营医疗机构制胜砝码?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若想追赶公立医院,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地位,加强学术科研建设是必经之路。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下已经有一批“种子选手”上路,开始探索、前进。
「科技医疗100+:DeepCare、医疗AI、智慧医院」
「科技医疗100+」后医疗AI时代,谁来革医学影像的命?
辅助诊断、医疗机器人、医学影像、AI全科医生……AI在医疗健康产业中的应用边际和场景都在不断拓宽、扩大。只不过,这个备受创投圈看好的细分,一改前几年的懵懂和冲动,开始回归价值创造和商业落地上。
在AI+医疗影像领域,如今再要重弹“老调”,肺结节、糖网等病种都成了“过气网红”,但选择差异化角度切入的企业仍不在少数,DeepCare就是其中一员。
前美国FDA评审组长孙立英:探寻医疗AI市场准入难题的中国方案
读大学之前,他是木匠、瓦工和电工;读完硕士,他鼓捣灌注设备;读博士的时候,他又研究原子弹、冲击波和发射器。1992年,他到美国之后任大学教授、做企业、搞IT,还在FDA从事评审工作。
目前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评审工作进度落后于美国。谈及缘由,作为前美国FDA评审组长,孙立英认为,主要原因是从事AI的人员水平不够,一是数据使用的不合规,二是产品性能不稳定。
智慧医院:从信息化起步,互联网化变身,智慧化融合
一直以来,“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就是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分布不均的外部具象表现。再加上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加速,老龄化、慢病等问题日益严峻,医疗卫生服务压力不堪重负。目前医改也进入攻坚期,医保控费迫在眉睫。但与此同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应用于智慧医院建设的技术迅猛发展,为医疗服务效率、质量的提升以及医疗支出的减少带来新机遇。
「医药新势力:药明康德、创新药」
药明康德:千亿巨头还是千夫所指?
药明康德又一次被镁光灯照亮。然而,与去年先后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的高光时刻不同,当下的药明康德正面临着不少二级市场的口诛笔伐:疯狂套现,割韭菜。
事实上,这并非药明康德首次因为股市方面的动态而受到如此关注。2007年,作为国内医药CRO领域的先行者之一,成立仅7年的药明康德便完成了赴美上市。开盘当日,药明康德股票涨幅超过40%,总市值逾10亿美元,这一现象直接引发纽交所新一轮的“中概股”投资潮。
创新药成功在中国上市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在监管审批提速和市场准入放宽等变革的推动下,中国已成为生物医药公司推出创新医疗产品的重要市场。对于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创新药的生物医药公司,充分了解当地文化及监管环境有助于赢得先机。
「企业动态:复星医药、通策医疗、热景生物、Elicio Therapeutics、吉因加」
复星医药斥资近4亿港元发力医疗器械,能否一挽港股与集采颓势?
此次复星医药斥资近4亿港元增持复锐医疗科技背后,一方面有着医美市场持续扩容的考量。另一厢,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出复星医药近期在医药领域的不尽人意。
出资300万元成立和睦门诊部,通策医疗的“蒲公英计划”再次推进
通策医疗发布公告称,杭口城西医院与李小凤女士、赵敏女士共同设立杭州口腔医院和睦门诊部有限公司。该门诊的成立也预示着,通策医疗离今年推进10家“蒲公英计划”分院开业计划又进一步。
热景生物科创板IPO,体外诊断又添新兵,核心技术或成隐患
热景生物已在科创板IPO,外有明德生物、基蛋生物、万孚生物等“虎狼之忧”,内存研发核心技术将到期之患,前路坎坷。
首发丨新一代免疫肿瘤学新锐Elicio完成3300万美元B轮融资
近日,美国新一代肿瘤免疫技术公司Elicio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3300万美元B轮融资,由丽珠医药全资境外投资平台Livzon International Ventures I、国际基金Clal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CBI)、倚峰资本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和高净值投资者共同参与投资。
首发丨吉因加宣布完成近2亿元B轮融资,华大基因再次投资
9月30日,吉因加对外宣布完成近2亿元的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基石资本领投,华大基因、火山石资本、松禾投资、荣之联、德商资本等新老股东共同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吉因加在国产基因测序平台临床应用落地、肿瘤早筛和防治一体化方面的布局等。
【本周精选】 不卖药的电商巨头是不存在的,医药健康类目上线一年来,拼多多的医药生意已略有成绩,不过,在外界看来,偏负面的品牌口碑将为其持续发展蒙上阴影。头顶“下沉王”的桂冠,面对当前混战的医药电商格局,拼多多能再度逆袭吗?欢迎阅读《 拼多多的医疗野心 》
编辑:郭铭梓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