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让学习更美好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让学习更美好

11月2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教育升级 ‘育’见未来 ·GIIS2018中国教育行业创新峰会”在上海正式举行 ,此次活动主要围绕教育行业的技术升级、理念升级两大方面,与教育行业人士一起探讨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

在此次峰会上, 一起教育科技 联合创始人肖盾发表了主题为《 人工智能 ,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略有删减):

我是来自一起教育科技的肖盾,非常感谢亿欧的邀请,非常荣幸在这和各位同行进行分享,我很珍惜学习交流的机会。

谈到人工智能,大家确实也都能感觉到,人工智能时代在到来,曾经我在2013年看过牛津大学发的报告《未来的工作》,这里提到了很多现在经常能看到的工作,像超市、高速公路的收银、货物搬运工、汽车驾驶员、保安等都会受到危及,最主要的动力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像语音、图像自然语言的理解机器都在慢慢向人的能力靠拢。 实际上报告中也提到有一个职业是很难被替代掉的,其替代率在0.01%以下,这个职业就是面向青少年的老师。

人工智能会让教育回归到本质

我个人的观点也是这样的,我觉得一个老师能为学生成长进行很多判断,真正能帮助学生有两个最主要的元素,一部分是教,一部分是育。 教的部分可以标准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但是育的部分非常困难。

所以今天的会叫“教育升级,“育”见未来”, 我自己觉得人工智能会让教育回归到本质,让我们把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交互更多变成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老师的角色也更多地从知识传播者走向兴趣的引导者、激情的传播者、灵魂感召发起者。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简称“AI”,中文的汉语拼音就是“爱”,怎么样更好地通过科技和教育的结合把每个人都具备的爱更好地激发出来。科技是手段、教育是本质。在过去几年中科技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到很多影响,在过去很多偏远地方无法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可是科技可以跨越时空,把最好的内容、最好的老师用相对高效、相对低成本的方式给到最需要的人。

另外一方面,科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老师教学的效率, 过去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到现在大家讲人工智能还是对教育产生了很多的影响。未来新技术像VR、AR、区块链肯定也会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但本质上谈到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对教育最大的影响是需要培养人的目标在发生变化。用原来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人走到社会上以后未必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本质上我们创业者需要思考、实践做的是怎么样通过科技+教育的手段帮助培养更适合未来的人才。

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目的是让学习更美好

我们公司的使命比较简单,我们想了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狭窄的使命, 但也是有挑战的“让学习成为美好体验”, 如果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对未来的人,最重要的部分是每个人都要学会学习,每个人都要对学习本身产生兴趣,有终生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要做到这一点的学习体验应该是美好的。本来每个人就觉得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愿意探索世界学习世界,怎么样能够把与生共来的天赋发挥出来。

讲一个小故事,从小我妈妈觉得男生数理化问题不是太大,但是语言会有挑战,于是从小就教我英语。在中小学的时候我很多年都担任英语的科代表,当时我去英国后,老外问我How are you?他说了好几遍我终于听懂了,我说fine, thank,and you?我们公司有一个高管,英语高考考了145分,从来没出过国,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每次一看到面试官就两腿发抖说不出话来,老被拒签。

过去英语教育走了十多年的时间不是太容易,因为中国本来会说英语的中小学英语老师都不是太多。 对听说、交流、训练的最好方式还是一对一、实时、有反馈的输入输出的过程 ,原来老师训练的方式是请你回家读3遍课本,让你的家长签字。2011年我创业调研中国一二三四线城市的英语老师,他们还都是这样训练的。

我们创业做的第一个产品是很简单的产品,可以理解为点读笔、复读机的产品,比如说欢迎你来到上海,小孩儿跟读,电脑说你说的真好,再来一遍。就这样很简单的产品受到了很多用户的喜欢。

现在把这项产品通过人工智能进行了结合,目的是让学习更美好。 除了标准音的输入还需要更精准的指导,现在发现了在中国有地域的特征,比如说在福建H和F是不分的,为什么不分呢?因为发音的口型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到这种因素级别的问题以后可以给他个性化、有针对性地改进,进行口型的指导。

除了在语音本身发音准确方面,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怎么能去更好地交流。过去也有很多公司、机构通过外教对话的方式,这个方式也是非常好的,我自己学英语也是通过跟外国人交流越学越好了。但是外教的问题是成本太高了,如果你跟一个老外聊的话再便宜也是100块钱一小时,就算通过科技手段,对宽带要求也是很高的。

今年我们推出了“薯条英语”,就是人工智能的对话,有点像siri,但是没那么开放没那么愚蠢。话题是有限的,人工智能对话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没听懂”,但你只要讲我们想聊的话题,只要在这个话题内就有语料库,识别度非常高,小孩儿可以进行对话。这个产品小孩儿在对话的时候进入感是非常强的,可以随时做,所以有很多小孩儿甚至跟平台上的人工智能都产生了一定的情感,他们在对话过程中经常会调侃他们。

再讲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北京的小孩。他爸爸是北京国安的运动员,他爸爸这一代的足球运动员都做的不怎么好,他爸爸希望他把中国的足球梦做的更好,这个小孩儿很小的时候就跟他爸爸踢球,也被选进了北京国安的青年预备队。今年暑假时他还跟着中国的足球代表团跑去俄罗斯参加世界备的活动,这个小孩儿央视采访他,他说我最好的两个朋友是足球和一起学课堂。

我听完以后很振奋,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学习和踢足球是一样的,都有很大的挑战,都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本来这个球怎么都踢不进去,后来经过自己的努力练习就进去了,进去以后很有成就感,在成长的过程中成就感让他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我们对学生学习兴趣本身并不是特别能理解,兴趣作为科学的研究还是很早期的。我的观点是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深度融合目标就是为了提升学习的兴趣。我们自己做过一个调研,大概有95%的学生都觉得通过智能学习的方式是受益的。

传统的学科学习依然很重要

最近教育改革大家都在讲,怎么能从所谓的应试教育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核心素养, 我自己理解原来所谓传统的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之所以这么重要有它的道理,我其实不太认为走到二十一世纪以后这些学科就变的没那么重要了 ,反而是音乐、书法变的更重要了,并不是这样的 。当然其他的音体美当然固然重要,但最核心的底层还是通过语文数学教育、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体现出来,只不过过去应试教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

我自己看到的路径是从更多关注于学科的知识走向学科能力提升到思维模型,更多从思维模型往底层走,走向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路径通过数据刻划出来非常简单,一个学生有终点、起点,有很多的数据可以不断地给他个性化的路径。艾瑞去年发的报告提到, 现在智能教育用户规模突破了1亿,市场突破了2000亿,未来肯定还会继续增长。

这是我们自己的情况,全国有7000万用户,13万所学校,4700万学生,每天产生的数据是数亿条,对数据了解的更深对学生个性化的帮助就越好,对教育的理解就越深。

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讲的“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but the kinding of a flame。 如果我们能更好地通过科技和教育的结合,更好地把人工智能和教育结合,更好地把爱灌输到教育里,这是一种点燃!

我们公司叫一起教育科技,意思是希望把教育和科技更好地结合起来,而结合也不光是我们自己做,而是大家一起做的。

谢谢!


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智能融合、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创业者需要一场可以指导各产业发展方向、厘清各产业发展脉络、引导并链接资本风向、有重大影响力和启发性的行业聚会。  

2018年11月29日-30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智能产业 美好生活”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曁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将在北京国贸大酒店盛大召开,这将是一场汇聚5000名各产业创新者、行业领袖、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行业盛会;是一场以引导、指引产业风向为目的,启发并分享成功案例,将国内外先知学者的思想提前带到国内的预见性盛会。

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曁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详情链接:

https://suo.im/4N2Qbt

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教育与人工智能相结合,让学习更美好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肖盾;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教育需要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教育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