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费金融蒋宁:“科技创新”是下一阶段消费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持牌 消费金融 公司、巨头消费金融公司、创业消费金融公司等百花齐放的当下,科技驱动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的“新常态”。
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消费金融公司运用新科技实现了全流程线上服务,这不仅降低了传统信贷的重资产成本,而且提高了用户获得融资服务的体验,同时也提高了放贷企业的运营效率。
与此同时,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消费金融公司对于获客的需求越来越大。此消彼长,企业也将面临着业务增长减缓,新用户获取成本增加、同业竞争压力提高等瓶颈。
在马上消费金融CTO蒋宁看来,“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中同样适用。
蒋宁认为,下一阶段消费金融公司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
一方面,是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在运营效率、风险控制、用户体验等进行深耕;另一方面,预判市场,对高速变化的市场作出相对的反应,同时通过强有力的IT实力不断地创新、迭代产品。此外,布局新业务、开展新的服务模式也是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与“用户体验”并行
与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不同,消费金融扎根于 普惠金融 ,面向互联网普惠人群,要摒弃传统银行线下开店、人为审批等展业模式,要有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营体系,要思考如何运用科技手段,在获客、审批、贷后等全生命周期中提升用户体验。
蒋宁向亿欧金融表示,目前马上消费金融在大数据风控、反欺诈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据了解,在消费金融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产品也非常多样化,但技术本身还未进行标准化。与此同时,作为消费金融展业的一项核心技术,人脸识别在反欺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微小的提升都可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
“马上消费金融现在做的就是通过对2000多万活跃用户服务中产生的基础数据,自主研发人脸识别系统,并通过生产实践和理论基础进行迭代,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标准化。”蒋宁表示,“这是从业机构在展业过程中,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结合产生的结果,不但提高了平台的运营效率,而且减少行业的欺诈风险。”
与此同时,蒋宁认为, 在消费金融领域中用户的体验也同样非常重要,它是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的要素,在互联网时代,C端用户切换服务的成本几乎为零。
在用户体验方面,一般的线上还款模式在支付机构扣款和企业后台信息之间存在着“时间差”,即在用户还款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平台继续提醒用户进行还款。
据介绍,马上消费金融已经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两者的相对同步,主打“还款无时差”,在用户还款后,催收中心所有的电话号码及欠款的记录将立即被清除,避免出现用户还款后依然接到催收电话,造成不良的用户体验。
此外,传统的催收模式主要依靠人为催收,一方面人力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存在着暴力催收的风险。
蒋宁称,目前,马上消费金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智能语音产品已经替代了80%以上的人工催收行为,极大的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避免了暴力催收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在能力不断优化的过程中,马上消费金融对线上信贷的全流程进行了重塑,并开始布局新业务、开展新的服务模式。
开放金融云,“赋能”B端机构
科技赋能逐渐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突破业务瓶颈的新思路,蒋宁透露,2019年马上消费金融也将实行开放平台策略,以自身业务优势打造金融云并对外输出。
“马上消费金融希望为合作伙伴提供与零售金融相关的能力,包括风控、反欺诈等,也包括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回访、智能催收这些跟智能科技相关的能力,从而提升合作伙伴的运营效率以及管理水平。”蒋宁表示。
Fintech是当下金融产业转型升级最具含金量的创新成果,在过去的几年里,包括蚂蚁金服、腾讯 金融科技 、度小满、京东数科等互联网巨头,同盾科技、百融金服等风控企业,乐信、趣店等创业公司等纷纷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其中,蚂蚁金服、度小满、京东数科等巨头已经与南京银行、天津银行等城商行达成了合作。相比之下,马上消费金融布局TOB业务较晚。蒋宁表示,与非持牌机构不同,马上消费金融作为持牌金融机构,虽不占时间上的先发优势但却掌握有一定的资源优势。一方面,马上消费金融可以接入央行征信、社保、公积金、公安部等合法数据源,极大提升数据的多元化和权威性。另一方面,马上消费金融主要赋能的客户是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而银行业在金融领域里所用的金融云,不管是IaaS、PaaS还是SaaS一定是由具有牌照的机构来主导。虽然阿里云、腾讯云已火拼多年,但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核心业务系统放在这两者上面的并不多,这对于马上消费金融来讲就是大机会。
对于马上消费金融的升级和多元化发展,蒋宁信心十足。 “马上消费金融之所以敢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一个坚实的基础是‘马上会一直将消费金融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消费金融业务作为土壤,培育和孵化更多‘可能性’。在发展自我生态时,赋能更多合作伙伴,共生共赢。”
消费金融仍大有可为
在过去的一年里,“消费降级”的舆论如阴云般笼罩着整个消费金融行业。
对此,蒋宁认为,2018年确实是比较有挑战的一年,从强监管、去杠杆到降存、减税,宏观政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对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从2018年到2019年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来看,除去房贷和车贷消费金融的市场规模在2万亿到4万亿之间,按照每年30%的增速来计算,预计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万亿到7万亿以上。
目前,头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放款规模在1000亿到2000千亿的水平,集中度非常低。消费金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市场,在供给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仍大有可为。
从趋势上看, 第一,用户对分期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分期的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而且提前消费正逐渐成为年轻人生活方式的Style,从这个角度来看,消费金融支撑了从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向消费模式发展的演变。
第二,随着技术环境越来越完备,中国的智能手机普及率位居全球首位,金融的可获得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贷款改变生活越来越容易,预计未来该趋势还将加速。
第三, 国家宏观的政策和经济环境趋势,虽然用户有获取金融服务改变生活的需求,但是用户实际可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有限。在国家大力支持 消费升级 的环境下,消费金融高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提升从经济发展的总量到质量的转变。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