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大生态:雷军能否避开雷区,绕过陷阱吃上馅饼
创业,是创业者心中的种子,企业是创业种子长成的树,种子有大小,树木有高低。如何把一棵树开枝散叶演绎成一片森林,是许多企业家毕生的梦想。这让人想起,最近两年来企业界提及最多的一个热词——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意味着企业集团可以独成体系、呼风唤雨,甚至改变世界。
雷军是谦虚和警觉的,用他的话来说,创办小米的初衷,就是想“做点事情”,如果翻译成偶像乔布斯的语言,那就是“改变世界”。而只有小米的大生态系统,才可以承载雷军“做点事情”的宏大叙事。
雷区的危险
雷军 秉承“ 专注、极致、口碑、快 ”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点燃了小米,4年来以火箭的速度飙升,2014年收入达到800亿元,2015年预计营收达到1200亿~1400亿元,资本市场估值也达到了450亿美元,如日中天,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少。人们几乎认定董明珠必输,也似乎忘记了马云善意的提醒:跑得快算不上厉害,跑得久才是真厉害!
相对于阿里,小米还是小的。马云用15年构建了阿里的云图,群星灿烂,渐成气候。在 阿里的企业生态系统里共包括9大子公司群、25个事业部、2个事业群,包含200多家子公司。 雷军也不甘示弱,小米要投100家以上生态链企业,并且动作很快, 2014年底小米并购的生态链企业已达27家。 小米大兴植树造林,打造小米生态系统,有比肩阿里之势。 投资生态链企业说白了就是企业在实施多元化。 小米手机、电视与新产品如iHealth、小米插座基本用途不同,但它们之间有密切的销售关联性,小米试图将生产的新产品销售给原来的“米粉”,增加粉丝黏度,以满足他们新的需求,属横向多元化的经营战略。
相对于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开发,多元化是所有成长战略里最凶险的一种。 要想成功实现多元化战略:
第一,企业要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独特的产品、独特的发明、独特的技术或独特的营销手段能力;
第二,多元化项目本身的规模要大、回报率要高、风险可控;
第三,进入行业有成长空间、竞争不太激烈;
第四,企业的资源要足够。
一句话, 成功的多元化要以核心竞争力作为支点,以资源作为抓手,以行业作为杠杆来撬动多元化项目。 一般企业,要经得住诱惑,避免盲目追求规模而做出多元化的决策。当环境大好时,大家都能赚钱,赚多赚少而已,当环境不好的时候,赚少的那一块就可能亏本,所以,搞多元化一定要非常小心,不然掉下来的不是馅饼,却掉进了陷阱。
小米显然已经开动了多元化的战车,看起来开始得顺风顺水。小米在选择多元化项目时,反复强调要是百万量级的,也就是,明年这个产品做出来要卖出100万台以上,但到目前为止,小米只有手环出货量超过100万件,而苹果手环的滞销也为小米敲响了警钟,手环的新鲜感过后,需求能不能持续还是个问号。而小米的路由器从去年4月份上市,离100万台还有一定的差距,而寄予厚望的iHealth智能血压计出货量迄今为止也不过几万台,而与智能家居相关的灯泡、开关、网关、环境控制器的“热”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体验店里。小米总裁林斌表示,小米电商只做精品和爆品,并且小米基本不看利润,不准备在上面赚钱,这说明小米更看重规模而不是回报。
然而,小米的资源足够吗?去年,雷军为了拯救凡客砸下了1亿美元,遗憾的是到现在为止,凡客回天乏力;接着,小米受让美的股权花了12.66亿元;豪赌“Allin”云服务预计投资10亿美元;3亿美元入股爱奇艺。原本3年花掉10亿元人民币投资50家企业,现上调到100家后,随着门槛的提高估计投资将超过30亿美元。这些投资折算成人民币达到了135亿元。
而且从行业竞争的层面,小米一贯采取低价策略。笔者为小米算了一笔账,小米2011年下半年销售30万台手机,收入5亿元,每台手机均价为1666.67元,而到2014年上半年出货2600万台手机收入350亿元,每台手机均价为1316.15元,均价下降21%,每台售价比同档竞品低800~1000元,小米手机的赢利水平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最严峻的是,国内的智能手机行业已成红海。细算之后,我们不禁为小米后续资金的供给暗暗捏一把汗。
目前,小米已在不少行业被定义为行业破坏者,一些企业拒绝与小米合作。乐行CEO周伟颇具代表性,他总结了 小米“虐”企三招:低质低价、低估值高占比、自废品牌。 这样,小米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无疑难度会大大增加,生态圈的构建面临挑战或成为烂尾工程。况且,小米现有一些项目正在亏钱,雷军心里清楚 “老是赔钱我们也扛不住” 。
回过头来我们还是不禁要问,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营销手段的创新?但 “米粉”的热情正在消退,电商直销的模式也面临企业自营电商,垂直电商,电商平台的分食,竞争力大打折扣。
显然,小米光鲜的背后暗流涌动,多元化的风险正在垒积,有步入雷区的危险。现在,至少可以预见这些地雷:
1:专利。 专利是小米特别头疼的问题。董明珠也叫板小米:“格力有14000项专利,你小米有多少?”。小米采取OEM生产的模式,虽然用心倾听了粉丝的意见,但在产品的研发上明显投入不足,缺乏独特的产品、独特的发明、独特的技术,这方面与它的竞争对手华为相差太远。爱立信在印度对小米手机提出的诉讼,敲响了警钟,小米的国际化遇到类似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对于打着高科技旗号的小米,专利战是其成人礼。
2:用投资做实业的思维。 雷军生态系统核心的一环就是硬件,我们观察到雷军依然用做软件和投资的做法来做实业,这一点应该向格力的董明珠学习,吸取工业精神,否则很难形成创新机制,组织研发出极致的精品、爆品,否则快就是个梦。
3:“屌丝”产品难以逆袭“高富帅”产品。 在手机行业,如果苹果、三星向下渗透,将有可能重演2005年国产手机昙花一现的残酷,危及小米的生态系统。
4:松散的生态根系。 是合资、控股或是合作,小米必须算计清楚,否则难以主导生态链。松散的生态链对小米没有任何意义。
5:雷军感性的投资。 雷军也很任性,其追加 凡客 的投资,更多是出于对陈年的感情。感性的雷军也是小米的一个地雷。回放老友陈年,2011年曾经喊出“我希望将来能把LV收购了”,然后是狂热的大跃进,断崖式的下滑。雷军也说:“我的目标是让小米在5~10年的时间里,成长为一家世界级的伟大公司。”在去年11月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表达了小米赶超苹果的愿景。殷鉴不远,但愿雷军不要步陈年的后尘。这五个地雷在小米前进路上布下了的雷区,雷军只有小心地拆除了这些地雷,构建生态圈才成为可能。
生态圈逻辑
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苹果从来不像阿里、小米一样喊出“生态系统”这些让人意乱情迷的辞藻。苹果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对雷军赶超苹果的喊话,也表现得很淡定:“说来容易做来难。”雷军则回应道:“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作为小米的领航者,雷军收获小米飙升的快感,依旧激情燃烧,带领小米急行军,生态圈没有一丁点停下来的意思。
当然,雷军有着自己独特的逻辑,也有一定的资本,作为一名围棋高手,其善于谋篇布局。作为四家上市公司、一家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手里也有不少的棋子,小米生态圈背后一定有逻辑,那秘密是什么呢?
通过梳理小米各个业务的关系,小米生态圈的内在逻辑跃然纸上,可以用一个WiFi图标来体现:
尽管小米生态圈涉及众多的企业,但可以看出,小米生态圈各种业务群的内在逻辑宏大而清晰。 基于核心位置的是小米的MIUI操作系统,其作为生态系统的神经中枢和连接入口,串接、指挥整个系统,对整个系统起到后台支撑作用;然后由内到外依次规划为内容制作,云服务到手机、电视、智能硬件等从软到硬的梯级业务群组成,也就是将影视娱乐游戏等内容存储到云盘,再从云盘分配给各种智能设备,实现从水面以下到水面以上可用、可视化最终功能呈现,从而为用户提供价值。整个小米的生态圈是一个不断分层向外发散,既有着内在相连的根系,又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共生系统,其景象蔚为壮观 。这就是小米的逻辑,雷军梦想的格局。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我觉得,这正是急行军路上雷军鲜活的写照。今天,一切都在互联网化,作为富有企业家精神,富有创业家精神的雷军,如果再有足够的分享精神,把握好互联网化所带来的十万亿级商机,避开雷区,构建起小米万亿级生态圈的中国梦也许真的就能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