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因机场的落建而站稳脚跟?
两天前,
顺丰机场
正式立项获批,顺丰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建有自己机场的快递公司。王卫眼中的“快”又提高了一步。
机场对于上市一周年的顺丰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顺丰机场建成后,将成为亚洲第一、全球第四的航空货运物流枢纽。
顺丰机场作为王卫战略的关键一环,在顺丰体系中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机场将成为顺丰构建航空运输网络的关键节点,与航空物流网络、陆地物流网络形成顺丰的 全物流体系 。
伴随着“ 四通一达 ”的崛起,低调的王卫也开始为顺丰站台;曾扬言“不融资、不上市”的王卫面临友商的四处围攻;一年前,王卫带领他的顺丰帝国在深交所上市。
上市过去的这一年,低调的王卫频频上财经与娱乐的头条,坚持“不打广告”的顺丰也频频出现在媒体人的笔下;王卫眼中的“顺丰不快”也成为用户日常的“笑谈”。
快递业的兴起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四通一达”依托淘宝等电商平台低速布局市场,顺丰则专注重服务、提速度等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在小件市场迅速扩张,站稳脚跟。如今,“四通一达”已不再是王卫眼中的对手。
和马云、刘强东不同的是,王卫更像小说里的隐世侠客;伴随着顺丰的上市,与马云的“ 菜鸟网络 ”、刘强东的“ 京东物流 ”在快递业之争才刚刚开始。
90年代,十几岁的王卫高中毕业便踏入社会,尝试开工厂做生意;受邓小平南巡影响,在这个阶段最流行的是“前店后厂”模式,即珠三角制造,香港销售;香港与珠三角信件、货运业务开始几何式暴增;王卫从中发现了机会,觅得商机。
23岁的王卫拿着父亲10万元的天使资金在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申通、中通、宅急送也先后成立。
创业初期的顺丰仅有6人:王卫和他的5个兄弟;接电话、下单、接件、卸货、搬货、发件;每个人都是全能型人才。
王卫利用低价、快速的方式很快在香港赢得了市场,“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很快在香港租下几十平的店面,使他的兄弟们在香港有了落脚点。4年后,顺丰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随着市场需求旺盛,王卫很快将顺丰以珠三角为基地,向全国布局;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分公司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
类似“传销”的加盟制度,王卫把珠三角的快递市场牢牢地握在手中,野蛮生长的背后为顺丰埋下了定时炸弹。
顺丰的员工没有统一的服装,没有统一的制度,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顺丰人在珠三角搞起了“快递革命”;王卫逐渐意识到公司管控力度薄弱,造成营运和服务质量跟不上,客户投诉增多。顺丰看上去规模很大,但实际运营阻碍重重,乱象频发。
进入新千年后,王卫为了顺丰的长远利益,决定强势收权,顺丰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在深圳设立顺丰总部;顺丰确立了非常明确的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主要做高端市场的文件和小件业务,不做大件重货的运输和派送。
2003年非典爆发,快递业迎来挑战,顺丰也迎来了转折;疫情期间,航空公司的生意非常萧条。王卫从中看到合作机会,顺丰也由陆地快运向航空快运进军;顺丰与扬子江快运签下5架包机,为顺丰的“快”奠定了江湖地位。
凭借革命性的服务,非典过后,顺丰的货量翻倍,收入抵消了包机增加的成本;也将“四通一达”甩在了身后。
2006年,本命年的王卫已经带领顺丰占据了国内快递业的领军地位;顺丰覆盖了国内20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及3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顺丰在物流领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庞大商业帝国。
2008年的金融危机,快递也遭遇历史性低谷,加之在华跨国公司的价格战打压,很多公司亏损、倒闭;低调的王卫与他的顺丰在金融危机后幸运地活了下来。
2009年,民航总局宣布顺丰航空正式获准运营,顺丰正式建立航空公司,购买两架属于顺丰人的飞机;王卫开启了顺丰的“飞行”模式。
经历过收权风波的王卫已经从青年时的狂妄不羁变成了后来的成熟稳重;王卫深知顺丰拥有航空公司,在硬件上已不输任何快递公司;王卫意识在顺丰成为快递业独角兽后,需要顺丰品牌的建设。
王卫在少见的一次采访中谈到:“顺丰想追赶国际快递大企业,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不是规模,而应该是服务质量和声誉,追求像他们一样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社会尊重。”
为实现与国际巨头比肩同行,王卫始终坚持专业化的发展路径;顺丰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在埋头研究如何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地提高效率,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2010年后的6年,算是王卫最舒服的几年,已经甩开了“四通一达”的竞争,菜鸟网络和京东物流还没成气候,顺丰这几年可谓顺风顺水。
顺丰开始尝试试水电商业务,推出“顺丰E商圈”,以出售食品为主,电商业务并非像快递业务那样顺风顺水,很快以失利而告终。同年,马云宣布了大物流战略,自建物流系统。
2011年,低调的王卫意外地走到了前台表示:“顺丰未来在物流业做大之后,现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三流”结合将是顺丰未来的方向,并明确指出电子商务和金融业务是未来开拓的重点所在。”
在电商领域遭遇打击的王卫并未放弃。两年后,“顺丰优选”上线,定位为全球美食网购商城,主营进口食品;上线后的顺丰优选也是磕磕绊绊。
在电商领域的过度投资,影响了顺丰的现金流;一年后的2013年,豪言“不融资”的王卫接受了国有资本的入股;获得国有资本的背书后,顺丰优选在2014年的双十一爆发,单日业绩达到7000万,依然不及阿里、京东的零头。
对于王卫来说,顺丰快递相当于铺路,路铺好后,王卫左手连接电商,右手连接线下零售,这才是顺丰的未来。
2014年,顺丰嘿客便利店正式在全国启动,4个月后就铺了2000家,覆盖一、二、三、四线城市;王卫“数据+金融+电商+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模式逐渐显现。
王卫作为零售领域的新兵,还没探索出商业模式,顺丰嘿客在2015年遭遇了滑铁卢,顺丰嘿客改名为顺丰家,改变了嘿客店的“只能看不能买”的营销模式,线下店完全以销售为主,不再明显地强调向线上引流,逐渐增加店里的实物销售,扩大了销售和增加用户购买转化。
2016年,王卫将所有顺丰家便利店统一改为顺丰优选;逐渐从一个向线上导流为目的、以图片展示网上下单为主要形式的销售形式变为一个面向中高端销售进口实物食品的便利店。
这一年反映出王卫将顺丰从物流服务向电商、 新零售 以及金融服务的战略改变。这次转型,是顺丰由传统行业拥抱互联网的开始。
一年后的2017年,顺丰借壳鼎泰新材,终于在深交所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伴随着股价的疯涨,顺丰的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豪言“不上市”的王卫,个人身价也随着顺丰IPO而一路飙升,逼近1500亿,位列大陆第三,成为中国首富也近在咫尺。
顺丰上市三个月后,菜鸟网络接到顺丰发出的数据接口暂停告知,紧接着,顺丰又关闭了整个淘宝平台物流信息的回传;顺丰与菜鸟之战全面爆发。
最终在国家邮政局的快速干预与协调下,顺丰和菜鸟双方很快和解;顺丰、菜鸟之争,背后是 大数据 之争,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用户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趋势,还包括用户画像与用户分类。
王卫在进军电商和新零售不顺时,必须在物流上保有优势。如今,后有“四通一达”蒙眼狂追,前有阿里的菜鸟网络与京东物流咫尺相望;低调的王卫很难再低调下去,顺丰也会随着顺丰机场的落建更好地站稳脚跟。
顺丰、京东、阿里在物流领域之争,看似没有腾讯的影子,其实背后是阿里与腾讯之争。
随着生鲜电商的发展,和新零售变革的日益深入,冷链行业发展环境可谓是日新月异。不少冷链企业面临着转型难、技术应用难、标准化发展难等问题,以致于难以满足人们消费升级的热切期望。在冷链物流发展的黄金时代,快递企业、传统零售商、电商、医药企业、物流地产商等开始杀入冷链领域,想要在这个领域中分一杯羹。
4月18日,亿欧将举办“发掘新动能——GIIS2018中国冷链物流峰会”本届峰会将邀请传统冷链企业、生鲜冷链企业、医药冷链企业、冷链设备供应商、冷链投资机构、冷链行业专家代表以及行业领军人物一起挖掘冷链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活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544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