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诺禾致源CEO李瑞强:基因行业大浪淘沙,以专业引领发展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专访丨诺禾致源CEO李瑞强:基因行业大浪淘沙,以专业引领发展

除生育健康领域以外,肿瘤是基因测序技术应用最广的方向。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近 200 家以基因检测为主要业务的公司,这其中除少部分比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等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为主以外,大部分都集中于肿瘤基因检测。

在肿瘤基因检测发展赛道上,诺禾致源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家。 近日,亿欧记者走进诺禾致源,对诺禾致源CEO李瑞强进行了独家专访。

诺禾致源英文名为Novogene,其中novo是拉丁语“新”的意思,同时这也来源于基因检测里的de novo。为公司取名Novogene,李瑞强希望在新的行业里做出创新

诺禾致源注册成立于2011年3月 ,最初以科技服务为主。2012年,诺禾致源开始拓展肿瘤基因检测服务。 发展至今,诺禾致源业务已经覆盖科技服务、肿瘤基因检测及遗传检测三大领域。

2014年和2016年,诺禾致源两次购买Illumina HiSeq X Ten 。据其官网介绍,诺禾致源已经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两套HiSeq X Ten的公司,目前拥有20台HiSeq X、1台HiSeq 4000、10台HiSeq 2500/2000、4台MiSeq、4台NextSeq 500 和 5台Life Ion Proton(DA8600)等最先进的基因测序仪,建立了亚洲通量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平台,每年可完成40000人全基因组测序的超高通量。 李瑞强向亿欧记者介绍,基于业务发展需要,未来诺禾致源在测序仪方面还会继续增加,从基因测序的规模来看,很快会成为全球最大。

2016年11月17日,诺禾致源宣布获得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招银国际、国投创新、方和资本 。采访中,李瑞强向亿欧记者介绍,其A轮投资方为国投创新,金额为2亿元。李瑞强说,追求短平快往往给企业不合理的压力,其更看重的是大的、长线的资金。 据亿欧了解,5亿元B轮融资过后,诺禾致源估值已经达70亿元,成为基因检测领域又一独角兽公司。

2016年12月8日, 诺禾致源宣布其与新加坡基因测序公司AITbiotech合作成立的Novogene AIT与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GIS)共建联合实验室 。借助HiSeq X Ten测序平台,诺禾致源将“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把业务拓展至新加坡地区,并提升新加坡地区超大规模测序能力。

截至目前,诺禾致源已获得43项发明专利,已发表论文227篇,包括人类基因组26篇、植物基因组69篇、微生物基因组73篇。 李瑞强本人也一直以科研著长, 最新数据显示,李瑞强 相关工作发表研究论文86篇,总被引15000余次,其中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论文29篇,12篇论文入选Nature China代表性科研成果,期刊封面论文14篇,申请专利12项。

除了测序平台、融资数额、测序规模、科研能力, 诺禾致源的团队背景更是令行业瞩目

2002年初,李瑞强以东南大学物理系毕业生的身份进入华大基因。 在华大基因近十年的时间,李瑞强成长为华大基因副总裁、科技服务总裁。 2011年3月,李瑞强创立了诺禾致源。

李瑞强透露, 现阶段,肿瘤基因检测是诺禾致源发展的重点。当在这个领域做成熟了,诺禾致源也会适当地拓展至其他相关领域 。虽然 在财务上,诺禾致源已经可以达到良性发展的状态,但是依旧需要资本的助推 。李瑞强说,公司的发展需要资本,没有资本不行,但是光有资本也不行。

近几年,诺禾致源的员工数量发展很快。2016年初,诺禾致源员工不足1000人。 目前,诺禾致源员工已达1300多人。 李瑞强介绍,诺禾致源团队体系以技术研发为主,明年还会进一步扩展。

回顾自己在华大基因的十年, 李瑞强认为,华大基因对于年轻人而言是很好的平台,在基因组学方面,华大基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1999年到现在近17年,可以说华大基因开创了一个行业,李瑞强说。 不过,在李瑞强看来,每个企业都应该专注做好一部分最擅长的业务,而不能妄图多种业务“齐头并进“,这也是他现在经营企业时时刻所注意的。在接受采访时,“做好擅长的事情”是其多次谈到的话。

目前,李瑞强在公司主要负责战略方向以及新的开拓。 从科学研究到自主经营一家公司成为管理者,李瑞强坦言,现在科研与管理必须有所取舍,不过他依旧会有部分的精力放在科研上。

在个性方面,相对比而言, 李瑞强时时刻刻显得稳重与低调 。在接受采访时,李瑞强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指点江山,而是更多的小心翼翼、谨言慎行。李瑞强解释说,一个原因是基因检测领域比较专业,第二个是行事的风格使其一直说得比较少。

基因问答社区“知因”上的一个主题关于“李瑞强是否适合创业”的帖子引起了亿欧记者的注意。 有人认为李瑞强憨厚却缺少霸气;也有人说他踏实、技术绝对过硬、科研拿得出手……李瑞强如何评价这些评价呢?在接受亿欧记者采访时,李瑞强说,这些评价基本客观。不过,对于到底什么性格适合创业呢?李瑞强把答案抛给时间与市场。“这个应该没有标准,每个创业者都是独特的,最后做得怎么样还是得交给市场来检验。”

李瑞强把公司的快速发展首先主要归功于机会,第二是对机会的判断和把握;其次才是方法、勤奋和努力。

基因测序仪是基因检测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应用最广的是美国Illumina和Thermo Fisher测序平台。根据Next Generation Genomics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基因测序仪器市场主要份额中,Illumina占83.9%,Thermo Fisher占9.9%,该市场的前两大寡头占据整体市场份额的93.8%。目前,中国在基因测序仪方面仅有少数几家企业有能力并且获得CFDA批准。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数据库显示,目前仅有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达安基因、华因康基因等。

在基因测序仪环节,诺禾致源主要通过与Illumina进行合作开发,而非自主研发,这也符合其“做好擅长的事”的原则。

目前, 诺禾致源的肿瘤基因检测业务领域主要包括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而科技服务是其强项。 李瑞强指出,精准医疗是相对以往医疗技术更接近疾病本质的技术,精准医疗从分子水平发现、诊断、治疗疾病,未来甚至将重新定义疾病。

谈及行业,李瑞强认为,虽然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但是这也是必然的。“ 一个行业刚兴起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些投机分子。同时,也有很多企业抱着科学合理的出发点,在不断试错,探索前进。从整个行业来讲,最后肯定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路走对了,才能最终胜出

以下为亿欧记者与李瑞强的部分访谈实录:

亿欧 :我们注意到在2016年7月14日,诺禾致源已经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北京诺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请问这说明诺禾致源正在上市的计划之中吗?

李瑞强 :目前是做好准备,做好规范。总会要走到资本市场的,这个方向是肯定的,有这个计划。

亿欧 :现在华大基因、贝瑞和康也都在上市或借壳上市的进程之中。

李瑞强 :对,这是大的趋势,都在往这条路走,投资人也需要有退出的通道。

亿欧 :注意到之前一个信息,诺禾致源2015年科技服务的国内市场收入达到3.5亿,超越华大基因,成为业内最大的科研服务提供商。请问这个数据属实吗?

李瑞强 :是的。

亿欧 :诺禾致源的主要业务已经从科技服务转为肿瘤基因检测了吗?为什么呢?

李瑞强 :我们业务的主题词和出发点都是基因技术。基因技术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包括临床研究、疾病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我们聚焦于基因领域,不会把技术和平台拓展太宽。我们的背景还是做研发。从长远来看,科技服务的发展会有天花板,商业空间是有限的,但是从科技服务往外延伸却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基因这个行业不仅仅需要有好的测序仪和技术,还需要回到基因和疾病的关系这个科学问题。

2012年,诺禾致源开始做肿瘤基因检测服务。基因检测的临床应用是基因产业化很大的板块,规模也会比科研服务大得多。

肿瘤基因检测是非常广阔的市场,里面有不同的癌种,每个癌种检测涉及到很多的产品开发。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寿命的第一和第二大疾病,人类20%的概率是死于癌症。我们从身边也会听到很多因癌症死亡的例子。另外肿瘤是很复杂的疾病,肿瘤是基因病,根本原因在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了,变化为癌细胞。以后的治疗肯定都要从基因的层面进行,本身也因为复杂、类型多,这不是短期内就能够解决的。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就是因为1980年代肿瘤研究走不下去了所以才有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要系统认识肿瘤,从那时到今天由很多突破,发现了很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也针对很多靶标研发了很多药物,现在的肿瘤治疗也越来越精准。但是我们今天看到,肿瘤的研究还不够,离彻底解决这个疾病还很远、很漫长,到目前来说还处于非常早期、非常有限的阶段。第一批的基因检测公司集中在NIPT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业务;第二批都聚集在肿瘤领域。好的领域都会竞争激烈。

亿欧: 既然已经从科研服务转为临床应用了,那临床应用服务收入已经超过科研服务了吗?

李瑞强: 暂时我们的临床服务还没有这么大规模。

亿欧: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6月基础科研服务收入1.77亿元 ,占比31.52%;而 贝瑞和康2015年度的基础科研服务收入0.55亿元 ,占比12.30%。对比一下的话,在科研服务方面,诺禾致源已经与华大基因不相上下了?

李瑞强: 我们2016年在全球的科技服务市场已经超过华大了,这是我们的原则——我们做的细分方向要做成行业的标杆。

亿欧: 2016年,诺禾致源的科技服务收入有多少呢?

李瑞强: 应该有6个亿吧,从规模来看,是比较靠前的。

亿欧: 诺禾致源要做成什么地位?

李瑞强: 做企业总要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一直围绕基因在做,从严谨专业的科研服务环节慢慢进入临床领域,所以我们定位是提供领先的基因组学产品和服务。

既然进入这个领域,那肯定会投入足够的资源、足够的努力,在每个细分方向,只有做成数一数二,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生态位置。这决定我们会选择性地做一些方向。

亿欧: 具体哪些方向呢?

李瑞强: 会选择一些重要的方向,因为我们在基因行业相对来说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肯定会选择解决重要的问题,包括现在科学研究比较好的: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每个公司都要有自己的标志,有自己的特点。

亿欧: 外界认知诺禾致源的最重要的事件可能还是您公司曾购买两套Illumina HiSeq X Ten以及众多的各类测序平台。为什么购买这么多仪器设备呢?

李瑞强: 我们的平台也是服务于比较专业的领域,这主要是业务发展的需要,是逐步增加的,主要是为了扩展自己的产能。

亿欧: 这一点上是否是在模仿华大基因呢?

李瑞强: 可以认为类似。但是其实历史阶段也不一样,历史场景也不完全一样,只不过规模很类似。我们相当于分两批次购买的,第一套Illumina HiSeq X Ten是2014年购买的,2016年初我们买了第二套Illumina HiSeq X Ten。

亿欧: 一般说基因测序仪是基因检测的关键,目前国内也有多家企业比如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博奥生物、达安基因也已经研发了各自的二代测序仪并且在CFDA注册并被批准,诺禾致源有规划研发自己的二代测序仪吗?

李瑞强: 我们采取的是以和上游的厂商合作的方式进行的,而且合作面在国内来看还是比较广的。目前Illumina在国内授权了三家:贝瑞和康、诺禾致源、安诺优达。我们正处于报证过程中。

亿欧: 为什么不是完全自己研发呢?

李瑞强: 我们没有像华大一样开发完全自己的仪器,因为这不是我们擅长的地方,我们只会专注于我们擅长的领域。

亿欧: 有哪些领域是诺禾致源不会去做的吗?比如NIPT?

李瑞强:类似 天赋基因这类的是绝对不会去碰的。我们会选择科学上非常可靠的东西去做,基因行业要坚持科学、严谨、扎实、专业。目前没有做NIPT业务。因为每个阶段都要有取舍,我们最开始选择了科研服务,做成行业最好;另外在肿瘤领域投入了重大的精力。对NIPT我们没有重点去发展。

亿欧: 这个跟华大有关系吗?

李瑞强: 可以说有,华大和贝瑞在这里已经做得很好了,没有必要进入同一个领域。这些领域都很好,只不过不是所有好的方向都能去做的。

亿欧: 在商业的过程中,会避免华大吗?

李瑞强: 通过竞争,必然会形成差异化发展的局面。每个行业都会有很多的竞争,最终形成合理的市场格局。选择做什么不做什么原因无非两点,第一、市场有无机会;第二、我们擅长不擅长。BAT也想做很多领域,但是也很难所有东西都做,也是各有所长。

亿欧: 现在个人全基因组测序价格1000美金左右,未来预计还会下降吗,又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李瑞强: 以后价格必然会越来越低,只是时间不好预测。当然并不是因为成本会降低,我们就不建平台,因为建平台也不是说永远用下去,你在每个阶段解决现在的问题,今后成本进一步降低可以做更多的应用。

现在价格1000美金的个人全基因组消费,成本已经不是瓶颈了,只不过还有很多科学研究没有跟上。大家要的不是数据,而是在测完之后得到一个疾病或健康相关的建议或结论。基因检测更关键的是信息解读,解读取决于科学研究的进展。这就回到了我们的逻辑上了,我们坚持把科研做好,必须要驱动科学研究的进步,才能够有更多的解读。

未来基因检测要做得更加精准、更加灵敏、更加完整、更快、更低成本;另外就是需要更多科学内容、解读的数据库,需要知道更多疾病背后的基因以及原因。

亿欧: “精准医疗泡沫”在2016年下半年被行业热议,从您科研和商业的角度来看精准医疗有泡沫吗?

李瑞强: 争论很正常。显然,针对每个热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只有争论才能把问题变得更明确。精准医疗还算是一个新的词汇,美国和中国政府都提出精准医疗这个方向,意味着这是很重要的。至于现在精准医疗能做哪些事情,我想这必然是有限的,因为还处于早期。如果这个概念已经成熟了的话,那其实就不需要去提这个口号,去树立这个方向。提出精准医疗,说明这是非常重要的必然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处于起步的阶段,还需要有大量的科学研究,需要更多的创业者、企业、资本投入进去,这是一个要做很多年的方向,甚至需要我们做一辈子的事情。

亿欧: 有观点批评目前基因公司像测序工厂,同时,您又认为中国基因科技处于全世界什么水平?

李瑞强: 这个问题得这么看,因为现在很多产业是全球分工,基因测序仪全世界能做的很少,即使德国工艺一向很厉害,但是也并不掌握基因测序仪的核心技术。我觉得要求每个国家在每个方面都掌握这不现实,应该各有分工,只能在某些方面有所长,其他非所长的地方可以引进别人的产品或服务。相对而言,我国还是处于相对比较领先的位置。

亿欧: 据说,基因检测应用于临床,除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其他的都是不合法不合规。基因检测如何应对法律法规监管的问题?

李瑞强: 有人说,中国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法规在某个历史阶段是合理的,但是在下一个历史阶段可能是不合理的,甚至会阻碍新东西、新事物的发展。而创新必然会突破甚至违反一些既有的东西。

原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也是不合规合法的,但是市场有需求,而且企业做出了标准,随后国家法规就补充上去,所以就变成合法的了。其他临床应用估计也会陆陆续续经历这个过程。新事物一开始刚出现的时候,不可能有法律去规范的。目前,国内的创新支持体系还远不完善。美国的CLIA(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实验室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以前,我们中国因为已经习惯了引入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所以可以直接按照成熟的法规去管理。而现在,我们很多技术研究是跟美国以及世界同步的,甚至是更领先,这就意味着,在监管的层面也要有创新。

亿欧: 精准医疗以及基因科技会给目前的医疗体系带来什么影响呢?

李瑞强: 传统中医虽然也有科学体系,但主要还是基于经验的;西医是基于科学数据证据的,但通过影像学获得的信息和生理生化指标都是表象层面的数据,并不是疾病真正的原因或疾病的本质。生物的根本是基因,如果我们对基因了解得更深更多的话,那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就从现象层面就走到了机理层面、分子层面,这才是以后疾病诊断该有的出发点。比如我们将血压高的症状称为高血压,实际上血压高只是表象,可能有几百种不同原因,应该分解清楚,从病因层面进行分类,对“症”下药。从长远的话,以后临床疾病应该重新定义才对,甚至应该根据病因和基因来分类。

如果疾病诊断真正到了机理层面的话,精准医疗就到了新的阶段。这个目标虽然还很遥远,但是现在疾病治疗正在逐步往更精准、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关阅读:

1、专访华大基因尹烨:精准医疗需要更多中国声音

2、华大股份CEO尹烨:5年内,要在24小时内花2000元完成个人全基因组测序

3、“贝瑞和康”100%股权作价43亿元,拟借壳“天兴仪表”上市

4、重磅!“贝瑞和康”拟借壳天兴仪表上市,或抢先华大基因

5、“贝瑞和康”回应“PE估值远高于借壳价格”等诸多敏感问题

6、华大基因官方回应“IPO中止审查”原因, IPO工作稳步进行中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华大基因ceo大浪淘沙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