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甚于“郁金香泡沫”的博傻游戏
“我不知道地狱里的哪路妖魔鬼怪被唤醒了,我们的子孙毫无疑问会嘲笑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疯狂,在我们这个时代郁金香花竟然被如此顶礼膜拜。”1648年,有人如此写道。
作为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17世纪荷兰的历史事件——“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在对财富狂热追求的过程中,由于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等,郁金香泡沫的最终破灭,带来的是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今天,我们回头再看300多年前,荷兰人爆炒郁金香时的种种怪诞行为,可能觉得他们不可理喻。但当今的部分人炒作 ICO 这种虚拟货币,又比那些荷兰人炒作郁金香高明多少呢?
ICO更类似于众筹
所谓ICO,全称Initial Coin Offering,简译为“ 数字货币 首次公开 募资 ”,概念偷梁换柱于股票市场的 IPO 。与其不同之处是,IPO是企业为长远健康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资金,ICO则是企业为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虚拟货币,即发行标的物由证券变成了数字加密的虚拟货币。
简而言之,由于不像IPO那样背后是用拟上市公司的资产为抵押,ICO更像是一种众筹,毕竟它的投资人并不拥有公司的任何股份。而且这种的虚拟技术并非独一无二,只要有较高技术能力的人都可以开发出类似的虚拟货币,于是很多技术牛人趋之若鹜,但由于初期的开发费用过高,所以就必须先面向公众提前销售一些“山寨币”来募集资金,这就是ICO。它的问世,随之带来了一场比郁金香事件更甚的博傻游戏。
“郁金香泡沫”始末
郁金香当时有多火?1608年,一个法国人拿着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只能换取一株郁金香的球茎。但这与郁金香事件的策源地荷兰相比,仍旧显得微不足道。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之后,在舆论的鼓吹下,一些人开始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热情,并开始大量囤积郁金香球茎。很快,1634年左右,炒作郁金香就成为了荷兰的全民运动,刚进来时还是1000元一株的郁金香花根,一个月后的价格已经翻了20倍。仅仅两年之后,所有的荷兰人把能够卖的都卖了,例如房产、田地等,只是为购买一株郁金香。1634年,为方便郁金香市场交易,荷兰人甚至在阿姆斯特丹的证券交易所内开设了专门固定的交易市场,以接受世界各地人向荷兰发出来的订单,不管多贵他们都会毫不犹豫地买卖。
1637年2月,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是150荷兰盾,而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竟然高达6700荷兰盾。必须知道的是,用这笔钱轻轻松松能够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旁边的一幢豪宅。与此同时,郁金香的价格与上一年相比,总涨幅已经达到了5900%!这与2017年疯狂的ICO是何等的相似。2017年ICO到底有多火?没有炒过的人可能都想象不到。拿A股涨停板相比,一个涨停也不过10%。ICO完全不一样,一眨眼可能都是100%的收益,甚至有时是2000%的巨额回报,比捡钱来得还快。一睁眼,账户里又多了几个亿,已经成为ICO这个圈子里最励志的故事。
上帝要让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当人们被轻松攫取的暴利和巨额的财富蒙蔽双眼之时,就会陷入疯狂境地。当一些投资者沉浸在郁金香狂热中不能自拔之时,一场大崩溃来临了。
由于某个无名投资者突然大量抛售郁金香,让公众陷入恐慌之中,几乎是一夜之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土崩瓦解。虽然荷兰政府在紧急声明声称,郁金香球茎价格属于无理由下跌,劝告投资者停止抛售,并希望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却为时已晚。一星期之后,郁金香的价格已经等同于一颗洋葱的售价。绝望中的投资者,纷纷涌向政府希望挽回损失。但最后等来的却是,荷兰政府在1637年4月决定终止所有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自此,郁金香泡沫被彻底击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与郁金香事件有些不同的是,被中国七部委联合叫停的ICO,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 金融诈骗 、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据清晖智库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近200万人在玩ICO。这些不明真相的投资者手中拿的可是有政府强制信用背书的人民币,换来的不过是一串没有任何价值的虚拟代码。他们中有些人在为自己投资虚拟币而沾沾自喜之时,殊不知自己实际上进入了一场典型的击鼓传花、博傻游戏中去。
笔者看来,那些打着高科技旗号的ICO,最终亦会像郁金香泡沫那样走向破灭。等到投资者恍然大悟、人财两空之时,已是为时晚矣。最后告诫一些仍不死心的投资者: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证券时报;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