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普家居成功过会,港股转战A股“套路”满满
11月7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了第十八届发审委2019年第168、169次工作会议,结果显示, 奥普家居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奥普家居)成功过会。
招股书显示,奥普家居计划发行4001万新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0%,计划募集资金9.18亿元,主要用于奥普(嘉兴)生产基地建设项建设、营销渠道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奥普家居最早的前身“奥普卫浴”成立于2004年,主要从事 浴霸 家居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2006年1月“奥普卫浴”更名为“奥普卫厨”,奥普卫厨间接控股股东奥普集团也于2006年12月在港交所 上市 ,但据Wind往期数据显示,奥普上市以来股价持续低迷,最低值仅为每股0.11港元,最高值为每股2.70港元,总市值在28亿港元左右,2016年奥普集团完成私有化退市,经过多次改制重组开始转战A股上市之路。
奥普家居主要的股权结构如下图,旗下还拥有8家控股子(孙)公司,4家参股公司,不过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有6家公司尚有亏损的状态。
从招股书披露的经营数据来看,2015年-2018年(1-6月),奥普家居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已现放缓态势,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业务是浴霸和集成吊顶,目前已推出新风、智爱、暖锋、纯平等多个系列浴霸产品,大师、欧梵、印象、自由π等多个系列集成吊顶产品。
同时奥普家居也在尝试扩充更多家居产品品类,比如厨电、照明、新风、晾衣架、集成墙面、热水器等产品,但新业务的开拓尚未形成明显的增长效应,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28%、49.44%、47.75%和51.39%,基本保持稳定,此外拥有商标权269项、 专利权425项。
奥普家居主要采用以经销商渠道为主的销售模式,经销商自建专卖店、专营店,公司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由经销商负责向最终消费者销售,并提供安装与售后等服务,此外还有KA 渠道、大宗客户渠道、直营渠道等销售渠道,截至2018年6月30日,奥普家居在全国拥有778家经销商,共开设了1384家专卖店、2084家专营店。
生产模式方面,奥普家居主要是通过自主生产和OEM外协生产两种方式,公司中高端系列浴霸、集成吊顶主机等主要采取自主生产方式,部分低端系列浴霸采取外协生产方式,OEM方式生产部分型号的浴霸产品及集成吊顶扣板、辅件等;采用委托加工方式对部分原材料如铝卷、铝锭等进行初步加工。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浴霸市场目前主要由专业浴霸制造企业、照明企业、综合家电制造企业以及众多小众品牌企业构成,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发热元件制造、风道结构及风轮叶形结构设计、空气净化技术、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近年来欧普照明、美的集团、博世、西门子、松下以及诸多小品牌都有所涉及浴霸产品,竞争环境相对比较激烈,同时也比较鱼龙混杂。
目前浴霸产品已经从简单的照明、取暖、通风功能发展成为一种集照明、浴室暖房、通风、换气、杀菌、湿度控制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电器,也是多数卫浴间的必装产品之一,保持技术和产品的体验创新性非常关键。奥普家居在报告期各期内的技术开发费用分别为0.34亿元、0.52亿元、0.80亿元和0.58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59%、4.17%、5.05% 和6.49%,整体的资金投入额度不算很高但每年在保持一定的增幅。
集成吊顶行业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新产品设计能力、金属表面处理及表面涂层的工艺等方面,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友邦吊顶、浙江奥华、美尔凯特、法狮龙、巴迪斯等企业,招股书显示,奥普家居的综合毛利率与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同行业上市公司毛利率水平比较)
关于上市后的战略规划,奥普家居将继续以“奥普”品牌为核心,进一步丰富浴霸、集成吊顶产品创新的同时,着力发展厨电、照明产品、晾衣架等新品类业务规模,以及全屋新风系统及全屋智能控制系统,致力于成为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家居生活空间、生活环境整体解决方案的大家居品牌。同时,在未来几年,也计划增加三、四线市场的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继续加强线下和线上的营销渠道建设,整体的发展规划相对比较常规,并无太多的亮点经营策略。
在招股书中,被市场质疑最多的部分集中在奥普家居最近几年股利分配方面,2015年-2018年,向股东分配利润共计9.36亿元,超过此次赴A股IPO计划募资金额,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成最大受益者,更被视为“突击分红”、“圈钱套现”、“利益输送”,对于公司更为实际的发展战略和业务扩张却无多少推动作用。
综合来看,奥普家居在自己特定的行业领域,比如浴霸和集成吊顶等业务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打下了非常好的根基,但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单靠这些业务已难以支撑公司在营收水平上再上新台阶,而正在拓展的比如晾衣架、厨电、新风、热水器等新领域,奥普家居又不具备太多竞争优势,曾在港股萎靡不振的股价转战A股想要获得更高估值还是有些困难的,企业如何在实际的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更积极的探索尝试,给资本市场更多的信心和想象空间是关键,而不是急于进行利益收割和分红。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