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伟华:车后市场暂无行情,都别瞎折腾

最近很少在文章里再提及后市场的事情,原因很显然,风口过去了,瞎折腾也是浪费功夫,不如多读书多见朋友,为两三年后的风口到来做好准备。我在前几天的文章里说过,中国的汽 车后市场 顶层设计是美国人设计的,设计的初衷不是为了让中国本土资本赚钱,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跨国 车企 和零部件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汽车后市场确实透明度不高,尤其是前几年投资人疯狂注资的一级市场,但后市场是存在股票二级市场的,相对而言二级市场的数据是透明的,我说后市场暂无行情,依据的是二级市场过去几年的表现。事实上,即使在后市场投资风口最劲的时候,港股的几个后市场股票也表现非常糟糕,套死战略投资人的这些“仙股”,深耕中国后市场很多年,如果后市场真有什么行情,不可能不反映在这些企业的财报上。
很多人不信邪,非得和趋势作对,这属于穷折腾,我举几个穷折腾的例子:
第一,挖空心思要搞门店信息化
在后市场比较疯狂的时候,有人指望通过后市场门店的SaaS系统掌控线下门店,然后变成全球最大后市场连锁,登顶全球首富。各位同志,用友汽车已经有上万家4S店用户,如果做个软件就能控制门店,用友的小伙伴们怎么至今仍然得靠写代码给车企当乙方。
门店的信息化当然要做,但别想太多,能写出来一个门店愿意用的软件已经不容易,想太多了,即使软件好用,也没门店敢用。比如最近我就听一4S经销商老总抱怨,他想解决多个门店数字化监管的问题,但似乎当下的各种软件都想太多,数据安全根本没有保障,安全都没有,即使好用也等于零。这样的一种安全现状决定了4S集团只能自己雇程序员开发自己的软件,这种为了喝奶得养牛的现状决定了后市场很难诞生大型软件公司,本土企业缺乏信息化支撑,很难供给侧升级!
第二,处心积虑要搞配件电商
从2014年风险投资的泡沫开始,全国就有数以百计的团队要做汽车零配件的淘宝、京东,这些团队大多数都从原有汽配城起家,主要思路是把线下生意搬到线上,套路有两种,一种是打着互联网思维的旗号拿汽配城经销商众筹的钱补贴交易双方,实现线下交易线上化,二是造出来配件供应链概念拿着投资人的钱去补贴交易双方,实现线下交易线上化。从这两个路径看,都没有给整个生态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对配件生意而言,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有两个:
一是改变产品本身,由配件知识产权方开发经济型配件(第二品牌配件),从而用更有品质保障的产品、更高的售价,取代原有假冒伪劣零配件。 这个目前国内是空白,这块业务的发展主动权在车企,后市场能做到事情有限,说到底,假冒不伪劣的所谓同质件很难在未来重视知识产权的商业环境下生存下去。2019年大概率得建立质量惩罚性赔偿机制,这是供给侧改革 消费升级 的基础,也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很难想想各行各业都是拼多多的市场生态里能让大多数人获得中等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一旦采取质量惩罚性赔偿机制,同质件的质保成本将大幅增长,未必能比车企大规模制造的经济型配件有价格优势。
二是改变流通模式,通过共享库存、共同配送等技术手段,全面降低借鉴车企生产线配件供应链管理机制,关于车企的供应链机制限于篇幅我就不再赘述,总之,过去100年汽车行业最重要生产技术变革不是什么流水线,而是以EDI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制造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生产车间的装备水平高于发达国家,但部分车企的综合成本长期高于发达国家,原因就在于整体制造生态的信息化水平非常糟糕。
车企仍然采取的零部件企业压库存保障自身零库存的原始生产方式。 事实上,直到沃尔沃被吉利并购启动国产,面对奔驰宝马奥迪的既有市场优势,沃尔沃通过引入欧洲相对公平的零部件供应链模式,迅速建立了在中国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这个体系对于沃尔沃迅速形成产能并同时控制成本至关重要,同样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被用于领克,这才是领克超越其他本土品牌的关键,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决定产品成败,那些自称产品不错但市场失败的本土品牌毫无例外都是因为缺乏供应链管理能力。归根到底,在中国,没有卖不出去的车,只有性价比扯淡的车。
回归到后市场的配件流通模式,如果按照现有汽配城或者披着互联网外衣的汽配城模式,只有假冒伪劣可以生存。真正的后市场配件供应链管理显然不是目前这种玩法。随着新能源和 智能网联汽车 的占比增加,最终后市场配件会完全被汽车生产企业完全掌控,独立后市场只能琢磨给润滑油、轮胎、电瓶这些跨国品牌配件当代理商,至于在线上还是线下,其实没有本质区别——就那么大利润空间,BAT分多了,代理商就分少了,东家一分钱都不能少。至于BAT想搞品牌自营取代这些跨国品牌,那只不过是另一种假冒伪劣而已。
文章写得太长,就此打住吧。我不认为2019年适合在后市场折腾,但2019年的确适合合纵连横搞创新。比如新能源车、保险公司都面临亏损,以往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都变得可能。这种情况下,搞MVP创新最合适,等待这个周期底部过去,行情来的时候,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后市场模式自然会长出来。可以肯定,中国的后市场商业模式一定不是美国模式,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后市场创新者仍需潜行!
时值技术大潮汹涌而至,冲击着百年汽车产业随之变革,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亟为迫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汽车产业中必将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随之而生。
2019年4月17日,科技出行产业内容服务平台亿欧汽车将主办“新动能时代 · GIIS 2019第二届智能网联产业创新峰会”,与引领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企业共迎产业新趋势,共创美好生活。
活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1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