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独立 滴滴出行的未来“野望”
【编者按】在 自动驾驶 领域 滴滴 尚属于初学者,想要在这个领域闯出一番成绩,成为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智慧交通建设的引领者,滴滴尚需时间。
文章转载自汽车之家,原作者为王林,由亿欧汽车整理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业内有人认为,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独立意在进行IPO,而IPO对于独立公司及滴滴本身来说益处繁多;也有人认为,滴滴自动驾驶独立意味着其移动出行生态闭环的进一步夯实,未来滴滴极有可能凌驾于传统汽车制造商之上,成为移动出行生态的“话事人”。 那么,自动驾驶部门独立对于滴滴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通过本文大家或许能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内部孵化四年 自动驾驶部门最终独立
从时间线上来看,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的雏形最早孵化于2015年,甚至更早。
2015年5月份,在滴滴名为“出行梦想”的发布会上,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在其演讲当中表示,滴滴将成立机器学习研究院;2016年4月,滴滴机器学习研究院改名为滴滴研究院;2017年3月,滴滴在美国硅谷成立研究院;2018年1月,滴滴 人工智能 研究院AI Labs正式成立;2019年8月5日,滴滴自动驾驶部门正式独立。
也就是说,从最开始的遮遮掩掩,到最终的开诚布公;从最开始致力于利用大数据及算法为其打车业务做“智能匹配”,到最终以自动驾驶为基石打造“移动出行生态”,滴滴用了近四年的时间去完成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迭代与进化。
按照滴滴出行CTO兼新公司CEO张博的表示,新公司希望进一步开放与汽车主机厂和产业伙伴的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 那么现在自动驾驶业务也已经独立,滴滴接下来需要做的或许就是完善其未来的出行生态。
滴滴的出行生态是什么?
虽然滴滴没有对外清晰地描述过其移动出行生态是什么,但从其开展的相关业务模块也能大概梳理出一个思路。
首先是滴滴最基础的出行服务及其衍生业务。 从国内业务上看,凭借“出行”这一基础业务,滴滴已经向外延伸出汽车电商、汽车金融、汽车后市场等业务,虽然在这些业务模块当中有些业务模块(如汽车电商)最终未能成型,但不可否认的是滴滴已经开始在这些方面进行过深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看其全球业务,滴滴接连投资了东南亚出行公司Grab、南亚出行公司Ola、欧非出行公司Taxify、美国出行公司Lyft;收购了巴西打车平台99;与中东北非出行平台Careem/日本软银进行战略合作;在澳大利亚/墨西哥推出出行服务等。通过上述投资、并购或合作,滴滴基本的出行业务实现了全球覆盖,而其衍生业务覆盖全球同样是早晚的事情。
其次是与整车企业的战略合作。 自2014年与大众传出绯闻之后,滴滴与各大车企之间的互动越发频繁,而2018年4月份成立的“洪流联盟”可能是滴滴与各大车企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在那次会上,滴滴宣称将与31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几乎囊括了所有主流车企。随后,鉴于更为深层次的潜在需求,滴滴又先后与大众、丰田等单独成立合资公司以期达成更为深度的合作。
最后是滴滴所建立的技术架构体系,这也是滴滴移动出行生态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从滴滴Global官网上,我们能够发现,滴滴的技术体系主要囊括“滴滴大脑”、“智慧交通”、“滴滴安全”、“人工智能实验室”及“智能驾驶”四大板块。其中,前三个板块更多的是为了支持其出行业务,而后两个板块则主要支持其自动驾驶业务。
从上述业务板块当中,我们能够大致梳理一个移动出行生态的框架,也就是以滴滴(APP)为平台,通过其技术体系支撑其出行服务、衍生服务以及未来自动驾驶服务这三大业务集群。在这一生态当中,自动驾驶业务集群的成功与否则决定着滴滴未来是否能够对整车制造企业有强有力的把控能力,而这或许也是其自动驾驶部门最终选择独立的一大因素。
当然,底层技术仅仅是自动驾驶业务得以落地的一个方面,在其他方面滴滴同样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比如,通过出行服务,滴滴积累了海量的出行数据,且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滴滴也掌握了大量的交通基础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将为滴滴高精度地图等底层技术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甚至有能力参与到定义地图标准、自动驾驶产品当中去,这是滴滴得天独厚的优势所在。
鹰狼环顾 滴滴自动驾驶独立前景待解
尽管自动驾驶独立至关重要,但滴滴自动驾驶部门独立的前景如何依然待解,鹰狼环伺的竞争环境当中,滴滴自动驾驶部门若想脱颖而出并不算容易。
首先是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据Navigant Research关于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排名显示,排在第一梯队的包括Waymo、Cruise(通用旗下)、福特,而滴滴并未进入该榜单;而在日前日媒曝光的一份全球自动驾驶专利技术竞争力排名来看,名列前茅的依旧是Waymo、丰田、通用旗下、福特等,滴滴在全球的排位仅在第90位。也就是说, 滴滴刚刚独立的自动驾驶部门如果想要完成追赶,还需要很长时段时间的努力和积累。
其次是来自于资金的压力。自动驾驶是一个十分烧钱的业务,即便是安身于谷歌麾下的Waymo也不得不采用外部融资的道路,而对于资金规模本身并不如谷歌的滴滴来说,支撑其自动驾驶部门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如果想在自动驾驶业务上有所建树,那滴滴必须还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而自动驾驶部门独立或许就是为以后进行IPO做准备。
最后则是来自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压力 。这一点与外部竞争环境压力的区别在于,外部竞争环境主要还是在技术层面,而这一点则主要是未来话语权的竞争。众所周知的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在未来移动出行生态上进行布局,比如丰田已经搭建了其全球移动出行生态的基础框架(《从投资滴滴说起 丰田移动出行生态初探》),而从滴滴方面的布局来看,与丰田的布局多有相似,只是丰田是由上向下,而滴滴则是由下向上。那么,尽管滴滴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多建立了战略合作,但在未来双方之间或许也会爆发话语权的争夺。
编者后记
实际上,在自动驾驶领域滴滴尚属于初学者,与Waymo等先行者还有不小的差距;自动驾驶领域是一个非常烧钱的业务,存在资金压力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滴滴自动驾驶公司刚刚独立,很多业务也都在调整当中;对于未来移动出行生态,每一家涉足这个领域的企业都有各自的逻辑,滴滴也需要不断地对自身的业务进行整合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闭环。
也就是说,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需要突破的困难还有很多。在滴滴出行2018年年会上,程维曾表示,滴滴未来的目标是成为共享新能源汽车运营商和智慧交通建设的引领者。 这个目标何时能够实现,也许就如滴滴所说,未来的变化如何就交给时间去验证吧。
科技创新正触发新一轮物流竞争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在此新形势下,整个行业、企业如何抓住在新一轮物流竞争中抓住新机遇?又如何实现内部产业变革与升级,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基于这些观察与了解, 亿欧物流将于9月20日在北京举办以“科技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GIIS 2019第四届物流科技创新峰会。 如今,峰会嘉宾与议程已经公布,报名通道也已开启,感兴趣的朋友,快马加鞭来参会!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53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