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领域孵化出独角兽,至少还要3年
【编者按】科技的发展助推教育机构的成长。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新型教育机构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成长,成为独角兽。然而,要保持不败,在教育这个“慢行业”里,“独角兽们”还需要长期布局,提高核心竞争力。
本文盘点了近年来教育领域成长出来的独角兽,以及陪着它们成长的投资机构,并对未来可能诞生独角兽的赛道作出预判。
本文首发于“金融论坛”,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教育行业出现了14家独角兽公司,99家投资机构参与了这14家公司的成长。信息科技的发展是推动这些教育机构加速成长的关键因素,互联网对日常生活的高度渗透催化了市场教育的成熟,最终推动老牌的、新兴的教育机构在过去3年内借助资本的推动突破10亿美元的估值线。
需指出的是,从独角兽公司继续蜕变为能够获得盈利的公司,这些教育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技术优势或运营优势有助于教育机构在中短期内加速成长,然而,要在教育行业保持增长的势能,最终长成常青树,无论位于哪个细分赛道,教育机构都需要在教研、内容、师资等核心竞争力上进行长期布局。 教育行业的“慢成长”需要被尊重。
14家教育机构成为独角兽
截至2018年7月底,教育行业一共出现过14家独角兽公司。2015年教育行业开始出现独角兽公司,当年有4家,2017年出现了5家,2018年出现了5家。从诞生到成长为一家独角兽公司,iTutorGroup用了17年左右的时间,尚德机构、沪江、掌门1对1和网易有道也都用了10年以上的时间,而VIPKID、作业帮、朴新教育和辣妈帮则仅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就蜕变成了独角兽公司。
从投资轮数观察,14家教育独角兽公司大部分每隔1年左右就会有一轮新的融资。其中,有6家在完成C轮融资后估值就超过了10亿美元;3家在完成D轮融资后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一起作业和猿辅导(也称猿题库)在完成E轮融资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朴新教育在2015年和2017年进行两轮规模不大的融资后,2018年估值迅速超过10亿美元并登陆美股;尚德机构经过2014年、2015年和2017年三次规模不大的融资后,也在2018年成为独角兽公司并登陆美股;网易有道2006年底推出测试版,但在2018年4月才完成首次战略融资,融资后估值达到11亿美元。
99家机构陪伴教育独角兽成长
具体到参与这14家教育独角兽公司成长的投资机构,一共有99家机构参与了这14家公司成长中的数轮融资,其中,经纬中国投中的独角兽公司最多,淡马锡的投资命中率最高。
经纬中国一共参与了5家教育独角兽公司的投资,从2008年到2018年的近十年时间里,经纬中国在教育行业投资的项目数量将近30个,诞生独角兽项目5个,实现上市或即将上市的项目有2个,分别是尚德机构和宝宝树,被并购的项目有3个,分别是被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盛通股份)收购的乐博乐博、被京东集团(简称京东)收购的拇指阅读和被一起作业收购的快乐学。
启明创投在2家教育独角兽公司的A轮融资环节、1家公司的B轮融资环节就成为了投资者。从2008年到2018年的近十年时间里,启明创投在教育行业投资的项目有12个,不到经纬中国项目数的二分之一,但投中了3个独角兽项目,独角兽命中率达到25%。
顺为资本是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和其他投资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资深人士共同创办的。自成立至今,顺为资本在教育行业投资的项目有15个,超过了启明创投,但也仅投中了3个独角兽项目,独角兽命中率达到20%。
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和顺为资本在同一年成立,但投资教育行业却晚了两年。2014年7月,腾讯与新东方合资成立在线教育公司—北京微学明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微学明日),这或许可以算作腾讯向外布局教育行业的开始,也让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将投资的视野扩展至这个行业。2014年,腾讯投资了两个产品,分别是微学明日开发的题库类产品“优答”以及考研培训机构北京尚学跨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跨考教育)。2014年之后,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在教育行业的投资明显加速,至今,投资项目已达到30个,超过经纬中国的投资数量。和之前提到的几家投资机构不同,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在教育行业的投资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回报和退出等维度的考虑,还有产业布局的意图。除了利用投资来延伸在教育行业的布局,腾讯还有另外两大类工具:一类是微信所连接的流量衍生出来的师、生、教学链等,另一类是腾讯的游戏。
和前面3只投资基金不同,淡马锡在教育行业只投资了两家企业,分别为iTutorGroup的B轮融资和一起作业的D轮融资,而它的全资子公司祥峰集团也只投资了一家教育公司—学霸君的A轮融资。也就是说,淡马锡系投资的教育公司都长成了独角兽公司。
有15家投资机构都投中了两家教育独角兽公司,如果把这些投资机构按照投中的公司来分类,我们发现,题库类产品和在线语言学习类产品是最受这些机构青睐的。
题库类产品方面,这15家机构中将近一半的机构参与了百度孵化的题库类产品—作业帮的投资。除了作业帮,一起作业、学霸君、猿辅导也都是以题库服务起家的,这4家题库类教育机构都在资本的追捧中长成了独角兽公司。尽管如此,题库类教育机构商业模式的探索尚未进化到成熟阶段。究其本质,这些题库类产品的盈利模式最终都是向培训辅导这一传统的商业模式靠拢。在差异化特色打造方面,除了使用线上教学模式外,利用搜题、作业等渠道积累的数据开发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是这些题库类产品共同的选择。 随着这些公司从题库类教育机构向培训辅导类教育机构的转变,他们将不得不在教研、师资上加大投入,这是不可回避的成本增长。 最终,这些公司能否在一片红海的K12培训市场绽放异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凭借技术优势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以及确保个性化方案设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在线语言培训产品最亮眼的莫过于VIPKID,它彻底颠覆了青少儿英语学习的模式,加速了在线培训教育市场发展,甚至惠及了所有在线教育产品。 然而,在2015年就实现了正现金流的VIPKID,至今并未完成盈利目标。 相较于VIPKID,另外两家在线语培的独角兽公司都拥有较长的成长史。iTutorGroup成立于1998年,沪江成立于2001年,是这14家教育独角兽公司中年龄最大的两家公司。因此,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这两家公司已经建立起了综合的业务网络。这些在线语培公司通过提供相应的服务获得了大量的用户流量,这是他们能够成为独角兽公司的重要原因。然而,盈利这一目标仍然是他们尚未跃过的高高龙门。为了建立品牌口碑、竞争壁垒而花费的师资成本、教学资料成本和为了跑马圈地抢占市场份额而花费的营销费用是消耗现金收入的主要因素,从各个角度尝试业务多元化则是他们向盈利目标努力的主要手段。
未来的教育行业独角兽
从股权投资者的视角来看,成为独角兽并不意味着投资的成功,通过并购或者上市实现有收益的退出,才能达成一笔成功的投资。对教育机构来说,被并购或者上市也并非意味着100%的成功。已经在纽交所上市的尚德机构和朴新教育仍处于亏损状态,正在准备上市的iTutorGroup、沪江和宝宝树,仅有宝宝树实现了盈利,盈利主要来自广告收入和电商收入。 当然,成为独角兽意味着教育机构至少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优势,意味着参与投资的各方除了资金外还会提供更多的辅助资源,这对于教育机构的成长和突破都有积极作用。
下一家教育行业独角兽公司会在哪里呢?之后出现的教育独角兽公司带有信息技术或者人工智能基因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只有技术能突破地域、时间、师资等客观存在的边界,带来更多的可能。尽管如此,技术很难成为长时间的壁垒优势,因为教育行业所引进的技术容易被模仿甚至超越。以技术优势成为爆款的教育机构,或需要通过技术快速积累庞大的流量,夯实大数据基础,在数据基础上持续地实现产品快速迭代更新,不断加宽护城河;或需要在中短期内通过技术抢占市场份额,赢得用户群也赢得时间,同时为中长期的发展投入人力物力,打造教研、内容和师资等壁垒优势。
从大范围来看,技术因素几乎已经是每个教育机构的标配了,尽管存在利用程度和效率上的优劣,一些通用的方法模仿起来也并非难事。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机构的运营模式也可能决定了一家机构能否在中短期时间内迅速成长。 然而,运营方法的模仿壁垒也并不太高。于是,当通过高超的运营手法获得了大量的用户之后,如何在长期内保有并持续扩大市场规模,如何持续地刺激用户的付费意愿,和之前提到的以技术优势成长起来的机构一样,最终都必须回归到教育的内核打磨和积累上。
从覆盖的人群来看,未成年人教育领域是绝对的重心。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教育行业股权投资有185起,其中,138起和未成年人教育相关,110起涉及K12教育领域。因此,未成年人教育领域更可能出现下一家独角兽公司,有可能是2018年上半年拿到1亿美元好未来和老虎环球基金C轮融资的DaDa,或是2017年底拿到1.2亿美元华平资本和元生资本D轮融资的掌门1对1。当然,成年人教育领域也仍然存在机会,2017年拿到1亿美元C轮融资并于2018年9月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的流利说也可能是下一名种子选手。不管下一只独角兽出现在哪个领域,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独角兽公司要长成教育行业的常青树,都必须在教研、内容、师资等领域投入长期的精力。
最后,提一下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领域。2018年上半年,在K12阶段,泛素质教育投资项目有61起,其中,31起可以归入STEAM教育领域,25起涉及编程、机器人等的STEM教育。2018年上半年,素质教育类项目的投资可以说是一个大爆发,这和国家推动的中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综合素质评价趋势有关,也和2018年2月开始的针对中小学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行动有关。 然而,素质教育领域要孵化出独角兽公司,恐怕至少还需要3到5年的时间。 一方面,中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并不如预料中那么快;另一方面,素质教育的市场尚未成熟;同时,素质教育类项目的师资缺口更大、培养时间更久。这些都限制了素质教育类机构的成长速度。另外,政府对校外培训市场的规范多多少少会涉及素质教育类机构,由于这些机构大都规模偏小,政策调整也可能给其带来较大波动。因此,素质教育领域会更多地呈现出教育行业“慢成长”的特色。
相关推荐:
桃李资本获数千万元战略投资,要精准服务“教育独角兽”
VIPKID之后,教育行业的下一只独角兽会是谁?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