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一产品到系统化,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将成金科公司未来的发展路径
近期,央行官网发布新闻表示,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 金融科技 (FinTech) 发展规划 (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规划》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
同时,《规划》还确定了六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强化金融科技 监管 、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
那么,《规划》的推出后,金融科技监管将怎么走?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又将带来哪些改变,如何去做?未来金融科技行业又将呈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监管:设立门槛和底线 ,监管沙盒试点或启动
央行在《规划》中指出,虽然我国在金融科技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促使金融业务边界逐渐模糊,金融风险传导突破时空限制,给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金融监管等方面带来新挑战。
为此,央行提出要建立 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 。
其中提到,针对不同业务、不同技术、不同机构的共性特点,明确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应遵循的基础性、通用性、普适性监管要求,划定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门槛和底线。
在建立健全创新管理机制方面,《规划》明确,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规范管理,出台基础性、通用性监管要求,明确不可逾越的监管红线和底线,运用 信息公开、产品公示、公众参与、共同监督 的柔性监管方式,划定金融科技守正创新边界。
同时,金融科技行业也有望迎来监管沙盒模式。《规划》明确了科技创新的边界和发力方向,提出了16字原则,即 “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 ,尊重科技发展的开放性,引导创新资源重点发力普惠民生领域。
此外,从《规划》中可以看到,在科技的推动下,监管模式侧重点也有所转移。《规划》提出,运用数字化监管协议、智能风控平台等监管科技手段,推动金融监管模式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消除信息壁垒,缓解监管时滞,提升金融监管效率。
同时,针对 事前、事中、事后 监管,《规划》提出,事前抓好源头管控,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内部管控和外部评估,严把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入口关。
事中加强协同共治,及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产品风险隐患,杜绝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带病上线”,筑牢金融科技创新安全防火墙。
事后强化监督惩戒,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加强违规惩戒,确保创新产品不突破监管要求和法律法规,不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一般监管政策和风险事件的发生都是呈正相关关系。
如何突破这一短板?
在推动强化法律法规建设方面,《规划》提出,针对现代科技成果金融应用新特点,推动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研究调整完善不适应金融科技发展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推动出台金融业新技术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条件成熟时将原有立法层次较低的部门规章等及时上升为法律法规。
厘清法律边界,明确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能和金融机构的权利、义务,破除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营造公平规范市场环境,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持牌金融科技公司:突破体制束缚 ,重视人才培养
《规划》提出,从长远视角加强顶层设计,把握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强化统筹规划、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战略部署,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保障。
对于一些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来说,管理模式较为传统,部门之间壁垒严重等问题依旧存在。
对此,《规划》指出,着力解决利用金融科技实现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组织方式的调整优化,理顺职责关系,打破部门间壁垒,突破部门利益固化藩篱,提高跨条线、跨部门协同协作能力,加快制定组织架构重塑计划,依法合规探索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创新模式。
科技,是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无疑是创造、创新的源泉。对于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鉴于此,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规划》指出,要合理增加金融科技人员占比。金融机构要在年报及其他正式渠道中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科技人员数量与占比。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社会招聘吸纳成熟人才,通过校园招聘构建后备力量,通过顾问、特聘等形式引进行业尖端智慧。
制定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深化校企合作,注重从业人员科技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造就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专业人才,优化金融业人员结构,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所谓“金融科技”,也就意味着“科技”是要为金融服务,是要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去解决传统金融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切实做到服务实体经济。
对此,《规划》提出,要拓宽金融服务渠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做强线上服务,丰富完善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为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金融服务。
进一步发挥线下资源优势,构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经营发展模式,加快制定线上线下渠道布局规划和全渠道服务实施方案,实现电子渠道与实体网点、自助设备等的信息共享和服务整合,增强交叉营销、跨渠道服务水平,解决线上线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同时,《规划》指出,借助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软件开发工具包(SDK)等手段深化跨界合作,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将金融业务整合解构和模块封装,支持合作方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自行组合与应用,借助各行业优质渠道资源打造新型商业范式,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构建开放、合作、共赢的金融服务生态体系。
另外, 如何保证数据合规安全,也是目前金融科技公司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
《规划》指出,要科学规划运用大数据。在切实保障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与敏感数据前提下,强化金融与新法、社保、工商、税务、海关、电力、电信等行业的数据静源融合应用,加快推进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实现数据资源有肢整合与深度利用。
未来金融科技行业:规范化发展 ,整体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主流
中诚信征信董事长岳志岗表示,《规划》落定后,金融科技行业将呈现 两大发展趋势 :
一是,监管政策、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行业将从粗放式的发展向更为精细化的方向演变,行业发展将更为规范;
二是,在监管机构的战略引导下,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战略地位得到巨大的提升,金融科技公司也将迎来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不过,从《规划》在发展目标中所提到的“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市场主体“可以看到,金融科技市场的发展分化也将日益凸显,不排除会出现并购、整合的现象。
当然,《规划》明确指出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 。既然是金融创新,必然要受金融监管。
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表示,要警惕Bigtech“赢者通吃”可能带来的垄断问题,这不仅会妨碍市场竞争,还会给监管带来更大的挑战。
所以,对于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未来的定位就是 流量输出与科技赋能 。
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只单一的提供产品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或许也将不再具有吸引力,而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则将是核心所在。
科技创新正触发新一轮物流竞争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在此新形势下,整个行业、企业如何抓住在新一轮物流竞争中抓住新机遇?又如何实现内部产业变革与升级,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基于这些观察与了解, 亿欧物流将于9月20日在北京举办以“科技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GIIS 2019第四届物流科技创新峰会。 如今,峰会嘉宾与议程已经公布,报名通道也已开启,感兴趣的朋友,快马加鞭来参会!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53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