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鲜漫文化:让每部作品价值最大化,成为最懂漫画家的泛娱乐公司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专访丨鲜漫文化:让每部作品价值最大化,成为最懂漫画家的泛娱乐公司

2013年前后,纸媒滑坡引起漫画杂志销量大减,互联网开始影响漫画产业,有妖气、腾讯动漫、网易漫画等漫画平台先后兴起。资本也开始关注漫画产业上下游的公司,二次元视频社区A站、B站,漫画发行公司东方二次元、次元力等都在近两年拿到融资。

原创漫画内容不论在题材上,还是数量上、质量上都增长了一个量级,IP源头之一的 漫画CP 也成为资本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夏天岛、动漫堂、高能漫画等纷纷在2016年引资本瞩目。

众多获资本青睐的漫画CP中, 鲜漫文化 较早接触资本,2015年就获得了英诺天使基金和乐游资本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

谈到这轮投资,鲜漫文化COO 郭晨蛟 认为鲜漫是幸运的,“资本对漫画CP的第一波改造是产能不足的问题,以前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要么做不出精品,要么精品不多,资本对漫画CP的团队、模式、制作系统等方面都进行了 产业升级 ”。

“鲜漫走得早,在天使轮的时候就完成了作坊式到团队协作式的生产模式的变革。”鲜漫文化CEO 陈博 补充到。

服务,服务

鲜漫文化成立于2011年底,团队70人左右,其中40人是签约的漫画作者,20人是负责勾线、上色的漫画制作人员,分为10个创作小组,每个小组同时开发三四部漫画作品,月产漫画近1000P。

陈博告诉亿欧,鲜漫不仅是一家漫画公司,旗下还拥有北京苹果箱影业、北京鲜墨编剧团队、日本东京编辑部等子公司,合作组建了北京本格堡垒、苏州云漫时代等多家漫画创作团队,“鲜漫的定位是最懂漫画家的 泛娱乐 文化公司”。

没有拿到融资的前三年,在知名漫画家同时也是公司创始人于小发的作品版税收入支持下,鲜漫文化渡过难关,活了下来。提到这些,陈博有些感慨:“我们把大本营从北京搬到杭州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掉队,坚持做漫画公司的原因也很简单,漫画作者们真的很有才华,从他们身上完全可以看到未来收益的可能性。”

陈博重视漫画作者,在他看来,无论漫画作者如何出名,总是需要助手、场地、设备以及运营作品的,“ 美国的漫画公司最初也是从服务几个作者开始,日本虽然没有漫画经济公司,但它的漫画杂志社和漫画家都住在东京,产业链集中让杂志编辑能面对面服务漫画家。”他告诉亿欧,“中国没有这样的地理优势,从IP创作到IP放大再到IP变现,漫画家需要漫画CP为它提供服务,相应地,服务好作者,漫画CP才能留住作者。”

由于纸媒市场萎缩、盗版等原因,漫画在国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模式,除了每个漫画家的稿费外,鲜漫的收益主要来自下游动画、游戏、电影的改编以及周边产品的授权。“现在漫画CP又面临新的挑战,层层授权导致收益受损,所以很多漫画公司选择参与或自己进行漫画IP开发。”郭晨蛟表示。

小市场,大市场?

资本介入、平台补贴和IP大热导致很多漫画CP如雨后春笋,2016年甚至被人们看作是动漫产业的爆发年。对此,郭晨蛟认为:“现在很多公司在赔钱画漫画,但是我相信市场会冷静下来,回归正常,盈利的公司才能活下来。”

入局者增多,漫画市场的盘子究竟有多大?据艾瑞提供的数据,中国互联网漫画用户2016年的规模为7074.7万人,与2015年相比实现了76.2%的增长。

郭晨蛟认同漫画市场相比以前变得更大,“纸质杂志刊载的作品有限,移动互联网趋势下,传统互联网企业、社交平台、新兴企业以及视频网站等以不同的方式切入漫画,需求量增大,漫画创作人才的金字塔却还不成熟,漫画产量被满足的程度非常低”。

“但是纯二次元的、窄向的市场还是非常小,有两三千万已经不错了。” 郭晨蛟说道,“漫画的用户定位应该是年轻人,新兴的90后、00后从小接触多媒体和彩色影像,他们接受漫画内容,也接受漫画形式,围绕年轻人,市场就很大了。”

量,还是质?

漫画市场扩大,需求与产能的矛盾突显出来,漫画CP面临一道选择题,追求量还是追求质?

陈博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而是战略上的问题。“我们也很敬佩拥有很多制作团队,每年创作多部作品的公司,但鲜漫作为一家认真服务漫画家的公司,选择自下而上的策略,以作者需求为准,作者选择量产或者追求品质,我们都认真做好服务。”陈博解释说。

与每年动辄十几二十部作品的漫画CP相比,鲜漫每年七到八部作品着实让渴望他们量产的漫画平台着急,但郭晨蛟告诉亿欧:“公司到达一定体量后,应该着眼于每一部作品价值的最大化,力求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

事实上,鲜漫的作品的确经受住了市场检验,《 从前有座灵剑山 》、《生死回放》、《东郭小节》、《在下爱神》等近10部漫画作品先后被改编为动画、游戏和影视剧,7部作品点击过亿,在多个平台占据TOP10的位置,动画版《从前有座灵剑山》甚至成功登陆日本电视台,成为首部在日本播出的国漫作品。

专访丨鲜漫文化:让每部作品价值最大化,成为最懂漫画家的泛娱乐公司

横向上,鲜漫通过服务漫画作者不断扩宽作品,纵向上,进行多点开花的商业化尝试,根据作品属性来开发动画、影视剧或者游戏, “IP的选择和开发不一定要大而全,覆盖所有种类,有的IP只适合做动画,有的IP做成影视剧更不错。”郭晨蛟认为。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鲜漫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在这张总结表格里,一开始就会明确IP的风格、节奏、作者团队、开发费用、未来开发方向等,力求把每部作品的判断失误风险降到最低。

“我们并不想以赌徒心态,押宝在一部作品上。”郭晨蛟总结说。

陈博把鲜漫的稳步前进归结于成本控制:“ 资本寒冬一定是不靠谱的公司才会经历的,我们会把钱花在有用的地方,不会裸泳,有一天资本退潮之后,我们还能活下来。”

2016年5月,鲜漫文化获华策影视和AC加速器A轮投资,估值1.5亿元,目前正准备寻求下一轮融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