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京东、苏宁等让物流自动化“起飞”的这些年
2019年5月28日,由菜鸟网络主办的“2019全球 智慧物流 峰会”(GSLS)在杭州隆重开幕,这一次,物流行业将聚焦放在了面向未来的物流数字化加速之路;在随后的29日,2019中国(广州)国际物流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在广州揭开帷幕,围绕着“智能制造,智慧物流”为主题,与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不谋而合。
可以说,这些年, 数字化技术 的应用推动着物流行业自动化发展进程,开启了智慧物流的新时代,而中国依托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自动化已经走在世界前沿。
从打造智能装备、科技系统到推出 配送机器人 、 智能快递 塔等无人物流新技术,各大快递企业都在积极提升快递分拣、配送速度,以此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效率问题。
在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菜鸟网络董事长张勇畅想了他眼中的智慧物流前景。“未来的物流一定是从数字化到 数智化 ,数智世界将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时代”。
从2018年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 马云 提出的“ 新物流 ”概念到现在张勇提出的“数智化”概念,阿里显然是引领着物流自动化变革的那个。但在阿里之外,另辟蹊径的京东已经将物流开放平台做得风生水起,而以电商巨头为首,快递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的物流变革。
菜鸟打响的“第一枪”
2014年7月,菜鸟正式上线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和WMS仓储管理系统。在菜鸟的推动下,目前国内排名前15的快递公司已全部实现电子面单的普及使用,意味着占全国电商市场份额90%以上的主流快递企业全部完成了快递基础业务的信息化。
客观讲,电子面单在整个行业的普及,帮快递公司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数据即时采集和信息前置。 菜鸟的这个举动不亚于一次全物流行业的数字革命。
正是得益于电子面单普及打下的信息化基础,之后的转运环节的智能分单、海关通道的秒级清关、分拣中心的摄像头视觉识别、流量流向预警的物流天眼以及人机协同的机器人分拣系统等,一系列智能化操作和黑科技应用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菜鸟电子面单的普及至少将通达系快递的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应用提速了5年。”有行业分析人士称。
电商的快速发展倒逼物流企业转型升级,这在2015年爆仓的快递量中足以窥见。
2015年双11当天交易额达到912亿元,接近千亿大关;其中移动端占比首次过半,达到68%;当天产生的物流订单量达到4.67亿,较2014年的2.87亿增长62.7%。
2016年11月11日清晨,灯火通明的阿里巴巴西溪园区1号楼7层的“摩天崖”,一百多人群见证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52秒后,交易额突破了10亿人民币,6分58秒后,交易额突破了100亿人民币,而去年的“双11”,这个数字花了12分28秒。
而在此之前的11月7日凌晨3点,在菜鸟网络的海宁物流园区(节点仓)1号仓,德马集团的张舒原带着他的团队完成了对海宁智能仓系统的调试。海宁智能仓是德马集团与菜鸟网络共同开发的全自动仓配系统,从入口到出口全自动,中国的“全自动仓”。
巨头的自动化追逐战
回顾电商物流快速发展的这些年,自动化始终是主旋律。
2016年底和2017年初,中通、韵达和申通均在转运中心引入了自动化分拣设备,与以前的人工操作为主相比,该设备可以降低中心70%-80%的人力成本。
2018年10月25日,菜鸟宣布位于江苏无锡的中国首个IoT未来园区正式投入服务天猫双11。该未来园区内的近700台机器人也正式上线运行,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机器人智能仓库。
事实上,菜鸟网络也将合作伙伴拉进了技术改造升级的通道。在仓储、运输节点、车辆、包裹等环节加大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带动整个行业研发和技术投入。
2018年,中通投入的自动分拣设备数较上一年已经翻番,申通也在浙江、山东、河南相继上马“小黄人”自动分拣设备;圆通投入近40套自动化分拣设备,对近半转运中心进行改造,分拣效率大幅提升。
在圆通萧山分拨中心内,菜鸟与圆通速递联合启用了超级机器人分拨中心。高峰期内,2000平方米的场地内,350台菜鸟“小蓝人”昼夜作业,每天可分拣超过50万包裹,机器人三天的行驶里程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圈。
而中通快递在24个转运中心上线了双层自动分拣系统。申通快递有超过14个新建及改扩建转运中心投入使用,预计新增操作面积超过23万平方米,新增日均快件处理能力达1000万件;德邦快递上线了智慧车队。
与菜鸟相对应的,自然是京东的布局。京东物流在科技创新、无人设备研发应用上的投入,可谓不遗余力,并将自身定位为技术驱动、数据智能的物流科技企业。
2018年6月5日,京东与新时达在智慧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建立全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8年6月12日,京东与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智慧化无人仓AGV、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创新和定制化生产展开合作。
一个月内,和两家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足以窥见京东想要抢占物流自动化先机的决心。而在之后的9月12日,京东物流又与ABB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表达了京东物流智能化转型的强烈需求。
京东Q1财报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运营超过550个大型仓库,运营20座大型智能化物流中心“亚洲一号”,物流基础设施面积约为1200万平方米。
“亚洲一号”作为京东物流的“台柱子”,目前已经在国内投用20个。已经实现了高密度储存和高速拣货,应用搬运机器人、分拣机器人、抓取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处理复杂的业务场景。
除了京东以外,苏宁云商在智慧物流建设上也算是可圈可点。亚洲地区建筑面积最大智慧物流基地——南京苏宁云仓已上线苏宁自主研发的物流系统乐高平台、仓库控制系统指南针、物流监测系统天眼平台,以及RF支持系统、GPS定位等新技术。
早在2016年10月初,苏宁上海奉贤和北京通州两大物流基地,同期完成了仓库的自动化升级;2017年双十一前夕,苏宁物流的第一家智能仓库——上海AGV机器人仓上线运营;2018年4月,苏宁物流济南AGV机器人仓正式投入使用,这是苏宁物流的第二个全国智能仓库。
目前,苏宁不仅实现了“末端配送机器人-支线无人车调拨-干线无人重卡”的三级智慧物流运输体系,更完成了全流程无人化布局,实现无人物流技术应用的闭环。此外,苏宁物流通过5G、 人工智能 等技术武装仓储,会更智慧,更柔性,自动化程度、效率更高。
物流机器人“起飞”
GGII数据显示,2018年电商行业AGV增速同比增长75.86%,增速远超其他行业。快递/电商领域AGV销量增长迅速,以快仓、Geek+、立镖机器人、海康机器人为代表的企业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在快速爆发的电商物流自动化需求下,物流机器人进入景气拐点,产业链上下游整合加速,投资并购案例迭起。
2017 年,马路创新完成的单仓 135 台智能 AGV 集群化调度项目实施,并经受住双十一考验。同年,马路创新获得由京东领投的 6,000 万人民币 A 轮融资。
2017年开始,旷视与艾瑞思开始在技术、产品方面合作,旷视为艾瑞思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机器视觉和智能调度算法技术支持,以提高物流机器人的智能、增强人机协作效率。同年,旷视对艾瑞思进行战略投资。
2017年3月29日,快仓宣布完成B轮近2亿元融资,由菜鸟网络和软银中国投资。快仓携手菜鸟网络打造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已经在全球建立了数十个智能机器人仓。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物流机器人领域投融资事件超过10起,涉及金额超过5亿元。事实上,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之前受资本市场宠爱的一些热门领域明显热度削减,但仓储机器人领域却一直受到资本的高度关注。
2018年11月,布科思科技宣布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12月,盈科视控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同月,智久机器人也宣布已经完成A轮1亿元融资。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2019年,物流行业货运量和快递量仍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为物流机器人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从2019年1月到现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已经有超过8家仓储物流机器人企业获得融资和增资。
近日,致力于AGV的定位导航核心技术及关键解决方案的辰天科技正式完成千万级人民币融资;2019年5月14日,物流机器人企业科钛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19年4月,仓储物流机器人公司Syrius炬星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19年2月,无锡恺韵来机器人有限公司完成天使轮融资。
仅2019年1月,就有爱啃萝卜、鲸仓科技、木神机器人、牧星智能四家企业宣布融资消息,其中爱啃萝卜机器人完成数千万Pre-A+轮融资;鲸仓科技近期已完成B+轮7500万元融资;木神机器人宣完成A轮融资;牧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增资。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竞争者的加入,2019年,激烈的竞争态势也势必催生更多细分行业的发展。
GGII认为,虽然AGV领域国产化率较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技术层面与外资领先企业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大型项目的承接能力,高效率的调度系统和精准的对接能力,如Kiva系统可承载700万+的SKU,国内厂商还有一定的差距;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于外资厂商,从电机、传感器到控制系统,外资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产品设计偏向中低端,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可靠性偏低、实用性不强。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 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