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收银、Amazon go来了,无人超市离我们还远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无人收银、Amazon go来了,无人超市离我们还远吗?

国内在阿里巴巴的带领下,新零售的概念正被炒得甚嚣尘上。放眼海外,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也欲于2025年之前,在7-11和全家等5家大型便利店全日所有店铺引入消费者自助结账的无人收银系统。

通过在商品包装中嵌入IC标签,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消费者进入便利店之后,只需要将选购的商品放进特定的购物篮中,然后放到机器收银台上就能自动完成结算和装袋工作。

无独有偶,其实早在去年年底,亚马逊就已高调推出 无人零售店Amazon go 。相比松下为便利店提供的解决方案,Amazon go显得更为智能,其使用了计算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及传感器融合技术来追踪用户选购商品的过程,与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中使用到的技术类似,亚马逊称之为“just walk out”技术。

顾客打开Amazon go的APP进行扫描即可进入店铺内,入口的摄像头会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当顾客在货架前选购商品时,放置在货架上的摄像头以及传感器也会捕捉并记录顾客取走或放回的动作和商品。选购结束后,顾客将商品放进包里“just walk out”离店,传感器会扫描顾客带走的商品,并自动在其Amazon账户上结算支付。

原本亚马逊计划在今年3月底就可以对外开放Amazon go。然而经过数月的测试发现,在数百平米的店里,选购人数一旦超过20人,店内的设备就无法正确追踪记录用户的行为及选购中的产品标签,开放计划只好延迟。

无人超市能解决什么问题?

欧洲、美国、日本零售业的毛利率普遍高于中国,达15%-25%,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人力成本的支出,中国目前人力成本占比在7%左右,欧、美、日则在12%左右,加之日本老龄化的现象日益严重,欧美及日本引入无人超市、无人便利店的概念,的确可以解放劳动力,有力地弥补用工短缺,缓解雇佣成本过高带来的盈利压力。

除了可观的降本效应外,智能的收银系统也能给消费者带来更佳的体验。在传统的消费场景中,消费者选购结束,仍需要等待收银员一个商品一个商品的扫描条形码结算,然后进行付款,在人流高峰期,消费者甚至需要排队等待结账。因而自助选购、自动结算有效地优化了这一费时费事的购买流程,改善了顾客的消费体验。

未来伴随着技术的成熟,人机交互方式再升级,系统将成为个性化助理,根据消费者以往的购物记录,为消费者做出符合需求的个性化推荐。

无人超市能投入实际使用吗?

无人超市的概念提出初期,就有人质疑落地推广的可行性。

RFID或是其他技术在对商品进行扫描时如何避免误读、漏读或是重复读取,而灵敏、准确地计算出最终消费金额,尤其在实际相当复杂的交易环境下? 就像Amazon go的测试场景最终被限制在少量用户或者用户选购、移动速度较慢的情形下,松下的无人收银系统又是否能战胜购物篮里任意摆放的商品,得到正确的结果呢?

一家布满红外传感器、重力感应装置、荷载传感器及可以捕捉手势识别的摄像头的便利店,其成本之高必是多数企业都无法承受之重。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个Amazon go店面的投入金额高达数千万美元。只是为了替代几个收银员的降本效应,且短期内效益的提高也并不会非常明显,付出如此巨大数量级的代价是否值得呢,可就见仁见智了。

智能设备全面替代人工?

假设无人超市的技术难题得以解决,投报比高到令人眼红,智能化设备是不是会全面替代人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我见未必。

机器的局限性在于只能完成既定的指令,没有感性思维,无法回应人类的情感诉求。机器仅提供自助选购的环境和自动结算的服务,摈除了多余的动作与交流,确实将效益提到了最大化,超市、便利店等购物场所的隐性的社交价值却被降为了0。这些看似智能实则死板的机器,可不会跟你寒暄,也不能回答你哪种洗发露去屑,更不能帮你一起提重物。

无人超市离我们生活还很远?

但如果因为上述这些障碍,就说Amazon go或者无人便利店离我们还很远,似乎也并非如此。

拿离大众生活更近些的餐饮行业来说,诸如、美味不用等、点单宝等智慧餐饮系统的出现也使得人人湘“无人餐厅”得以实现,而最近走红网络的天津农业大学食堂使用的智能餐盘也搭载上了NFC芯片,将餐盘放到指定区域即可一秒结算。

这些“黑科技”早就渗透到我们生活中了。或许未来真的已来,智能生活的普及也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菌菇;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amazon go 技术亚马逊amazon goamazon 无人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