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餐饮”:互联网餐饮与餐饮互联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定位生活服务平台,餐饮O2O的竞争也逐渐进入白热化。餐饮O2O兴起后,带来了整个行业的积极变化。如今 餐饮O2O 领域线上和线下正在不断融合,一方面互联网公司正努力向线下扩展,打造更完整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传统餐饮业实体经济也尝试用互联网方式拓展业务。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作为历史悠久,却永不过时地行业,餐饮也不可避免地成为(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巨头和创业者们当作“首当其冲”的领域,2014年产业步入3万亿时代,规模可观,也令诸多资本潮疯狂地涌入。

对此,本文作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哇点科技副总裁孙彦良以政府导向为大背景,从互联网“引领”下的餐饮(以下简称“互联网餐饮”)和餐饮企业结合互联网的升级(以下简称“餐饮互联网”)两个角度来分析“互联网+”。

餐饮成“互联网+”首当其冲的领域

餐饮行业发展的同时,面临着食品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提升、管理人才匮乏、成本控制难等多方面问题,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全国各地传出的信息除了显示餐企营收增幅放缓、成本高起、利润下滑外,更是出现了较高的倒闭潮。

在传统餐饮业不景气的情况下,O2O的异军突起似乎成为了国内餐饮业的救命稻草一般。中国餐饮行业O2O市场是在产业链各方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线上用户无论是数量还是对互联网的熟悉程度都达到了新高度;另外一方面,线下的餐饮商户经历了点评类网站和团购类网站的教育后,它们对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和销售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大幅提升。

而处在产业链核心环节、连接在线用户和线下商户的餐饮 O2O网站 或应用从2011年后迅速增多,而且用户体验也日益提高;加上其它提供支付、CRM、闭环验证等基础服务的企业,中国餐饮行业O2O的产业链日益完善,为市场的快速发展准备了良好基础。

1435279739571537.jpg

(中国餐饮行业O2O产业图谱)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为386.6亿,比2011年增长87.1%;2013年市场规模将增长61.1%,达到622.8亿。预计到2015年中国餐饮O2O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左右。2012年中国餐饮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为0.98亿,相比2011年增长58.1%;2013年中国餐饮O2O在线商务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达到1.39亿。未来几年,餐饮O2O商务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超过2亿。由此可见餐饮O2O的市场潜力仍可挖掘。

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明确地提出制定“ 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为了推动“互联网+”行动,2015年,中国各个地方政府会推出区域化招商和创业方面的政策支持,接下来,就是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专业机均将很快地落实相应的鼓励创新、人才培训和科技孵化方面逐层逐级地落实。无容置疑,我们正在面临“互联网+”所带来的新一轮机遇和挑战!

在互联网平台轮番轰炸和持续性的市场培育下,人们对于在互联网中的餐饮日渐熟悉和接受,并乐在其中,餐饮行业网络化环境和用户消费习惯转变已为既成事实。

互联网餐饮是互联网公司在餐饮行业的“行外改造”

伴随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互联网公司从综合性到垂直性平台模式,逐渐向环节性、细分化、专业化市场快速渗透和深度挖掘的方面发展。

大众点评美团等互联网平台的“餐饮信息、优惠、订餐、点评、团购”到“大嘴巴”的点餐,“食遇”和“饭本”社交化餐饮,再到“青年菜君”的半成品配餐,“爱大厨”的上门现场服务,还有“饿了么”、“外卖超人”、“到家美食会”、“易淘食”等走出去的外卖模式。

站在餐饮由消费到生产的流程和环节角度理解,互联网公司正在从各个细节上入手,帮助传统企业在前端引流、餐厅信息化、菜品与服务标准化、体验极致性、业务网络化、客户数据化、经营精细化等方向改造和优化。

餐饮互联网,餐饮企业正在积极寻求行业“转型升级”

在见识过诸多互联网公司的先期引导和市场验证之后,那些能够先知先觉,与时俱进,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实力的餐饮企业势必会主动寻求业务、服务、数据等方面的自我改造和升级。如:金百万、俏江南、五味等企业,通过提炼自身优势,为企业注入新的互联网元素,以便在餐饮行业未来竞争中取得先行者优势。

另外,一些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型创业者,也正在以全新的视野,开创新颖的餐饮服务模式,例如:“那些年”试水App,无服务员的点餐。

在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的战略性思想之后,立足餐饮行业的产业观察,无论互联网公司、培训机构还是餐饮企业,积极行动,迅速借势,主动寻求优化和改善,大力推动“互联网+餐饮”模式的行动计划,以把握发展过程的宝贵机遇。

互联网餐饮 的模式

综合性平台模式:鉴于餐饮行业的特性,大众点评、美团等网络平台,紧抓时机,分别以“用户点评”、“优惠消费”、“超值团购”等角度,梳理餐饮行业,精炼优质伙伴,协同引领消费,最终,缔造出“点评NO1.”和“团购市场占有合计70%”的战绩。

专业性平台模式:饿了么、淘点点、大嘴巴、青年菜君等互联网公司正在以专注某个细分领域,结合线下的消费心理和生活习惯,打造差异化餐饮平台,抓取并锁定所属的目标客群,长期经营,以建立持续性成长的商业模式。

延伸性服务模式:在餐饮专业化信息聚合和平台导流的情况下,部分互联网企业自建配送体系,帮助餐饮企业解决配送团队构建和高昂运维成本等问题,如:外卖超人、到家美食会、易淘食等,虽然看似模式重,但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对于餐饮行业发展来讲,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市场价值和社会意义。

优化型服务模式:在平台型导流的同时,雅座、天财商龙、石川科技等互联网公司分别侧重会员营销、餐厅信息互联网化和ERP系统等方面,帮助传统餐饮企业留存客群,促进反复消费,优化业务流程,构建企业信息化系统、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以期协助餐饮企业提高结构化效率,谋求可持续性发展。

创新性服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火爆,物联网迅速崛起,一些互联网科技公司在积极地借助硬件设备的智慧化技术创新,开发餐饮行业的智能领域。例如:“速位”在快餐店铺设智能设备,顾客在餐厅外通过APP完成预订、下单、支付,到餐厅扫码即可就餐,有利于提高餐饮企业的翻台率,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节约餐饮服务的人工成本。

在万物互联的将来,“互联网+”不是简单地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地浅层改善,而是行业性深度应用和融合,这将成为互联网公司协助餐饮行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思想。

玩家:他们这样改造餐饮业流程

在整个餐饮业,快餐市场占比23%,中餐市场占据了62%,而剩下不到5%的高端餐饮在面临转型的压力;那么在中餐领域,传统的就餐流程通常是:进店—等位(找位)—上菜单—点菜—下单—制作—上菜—支付—离店,而互联网所能改变是从等位到下单这段过程,这其中的关键节点是点菜,因此有不少产品选择从点菜切入,包括文中未提及的小灰灰点餐。

遥摇排队:2012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排队应用,同时具备提前点菜的功能,并为B端提供排队机(安卓平板+打印机),商业模式主要是广告。

番茄快点:2013年3月在北京成立,是一款基于LBS定位的手机点菜应用,特色是系统可以根据餐厅、就餐人数,通过摇一摇自动点出一桌菜,创始人黄炜曾任职百度地图和58的无线部门,现产品已归入58同城旗下。但是使用场景是用户就餐落座后点菜,模式存在一定的硬伤(下文有分析)。

美味不用等:2013年4月在上海成立,是一款远程排队App(也开发了微信服务号),提供点菜及排队功能,到号时会提醒用户就餐;其从排队切入获取用户,同时为餐厅提供一套包含软硬件的客户管理解决方案,现已获2000万美元B轮融资,并接入支付宝和百度地图。

淘点点:最早取名淘宝点点,于2013年6月在杭州低调上线,选择从点菜切入是有意避开竞争激烈的团购、优惠券,用户可现场点菜或在线点菜,通过现场扫描二维码来提交订单;虽然花了很大力气推广营销但是效果不佳,2014年初开始把重心转向外卖领域,此后走上了与饿了么、美团外卖厮杀之路,目前在外卖行业市场份额居前三。

餐饮互联网 之路

长久以来,许多餐饮企业习惯性地借靠不同的网络平台发布各类信息,吸引线上用户,引导到店消费,以期提升经营业绩,但受信息大爆炸的影响,收效也将大不如之前。

众所周知,从品牌影响、创新意识、企业规模、团队水平、资金基本等综合实力分析,餐饮企业参差不齐,应该分别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化转型之路。

前端性服务改善: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现实条件,餐饮企业已经完全可以轻松解决顾客到店之前,即可了解“菜品、就餐环境、优惠活动、随时随地订餐”等问题,以减少客户等候时间,节省服务成本,以便于餐饮体验服务的切实改善。

“那些年”引导顾客下载“二维火”点菜或叫外卖,鼓励领取会员卡进行充值,顾客一旦到店,即可自行翻阅手机上的菜单,一键下单,吃完一键买单。

餐饮互联化品牌:“黄太吉、雕爷牛腩、叫只鸭、西少爷”等一批深谙“快速扩散,用户暴增”互联网游戏规则的创业者们,精心定位细分市场,在注重打造精致化菜品和精细化贴心服务的同时,激发人们对于“前所未有”的好奇心,激活大家的“无限遐想”,得以迅速窜红。

餐饮企业一方面做好本职,塑造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特性,快速扩散,以赢得更多客户的响应,最终,成功地创建餐饮的互联网化品牌。

客户体验的优化:从长远性来看,“互联网+”意味着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全方位融合,餐饮企业可借助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属性,有益于提高顾客在到店前、等候时、就餐中、餐后等服务体验、社会交互性和品牌联想,使得企业和顾客之间形成更为立体式的客商关系,增强用户黏性。

运营数据化升级:现实表明,传统企业在宣传推广、渠道来源、客户、营业、菜品制作、食材采购等数据存在着落后松散性的问题,“互联网+”帮助餐饮企业运营数据的搜集、规整、筛选、监测和统计分析等精细化管理,做到决策具有客观性的参考,以便于改善经营状况。

金百万坐拥百万会员,日均客流3-10万人次,会员的重复消费率达到80%以上,以开放心态拥抱互联网,深刻认知数据的无穷价值,以会员为基础,靠大数据做支撑,通过“门店辐射+会员服务+线上营销”的方式去扩大市场,能够迅速地完成信息分发和消费回流。

业务结构化提升: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餐饮企业的结构性业务均逐渐将有条件数据化,经营有据可依,这势必有利地提升经营决策的针对性和准确度。

五味餐厅从顾客的下单、支付、评价,到餐厅采购、现金流等所有经营活动相关数据通过系统自动保存在云端,有利于增强经营的信息透明化,规范管理,优化业务性结构。

“互联网+”餐饮发展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将成为举国上下共同关注的话题,并得以广泛的实践,据笔者个人分析,应该会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1、政府大力性支持

在总理明确指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将引起各地政府、商委、科委、互联网协会、餐饮协会、电商协会以及各大高校等连锁反应。与此同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创新型公司,也将会获得企业开办、人才培养补贴等方面的成长性激励,这就为“互联网+”在餐饮行业的落地生根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不仅如此,政府还将号召产业园区加强相关科技型企业的招商力度,有计划地组织行业性主题会议和活动,主动创造条件,撮合互联网公司和餐饮企业达成互联网转型升级方面的深度性合作,为本地化“互联网+”行动树立标杆性案例。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对于“互联网+”相关企业应立即行动起来,保持空杯心态,切实走入餐饮企业内部,实地走访,多多学习调研,真实了解企业现状和存在问题,根据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的痛点提供有针对性互联网解决方案。在帮助餐饮企业互联网转型方面,追求客户量的同时,更要追求质,以对餐饮企业全方位研究和细致性分析,打通互联网公司和餐饮企业的行业隔阂,做好跨行整合的准备。

2、互联网疯狂“落地”

今后,互联网公司竞争更加激烈,也将在餐饮行业更为深入性渗透,着眼细分市场领域的开拓,并借助资本的力量,迅速助推,疯狂成长,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领空。对于“互联网餐饮”方面的发展趋势,大致如下:

群雄逐鹿:BAT等互联网巨头们将进一步加剧移动互联网的战局争夺,同时,会再次快速笼络聚合“终端设备、大数据、云计算“等战略模块,为未来的“大互联”铺路。

收购合并:目前,没有哪个公司能够全面通吃,而采取战略投资或收购方式,直接兼并目标公司,有利于协助整合者快速补充战略布局上的资源缺位。

精细创新:基于互联网在餐饮行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为后来者仍留下了诸多创新的机遇,涉及平台、软件、硬件设备、专业培训、运营推广等范围。

作为“互联网+”的先行者,腾讯阿里、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公司切实起到了的先驱示范和行业教育的作用,值得餐饮企业广泛观察、持续关注和深入研究。

3、餐饮企业急需升级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用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传统型行业,一些餐饮企业正在主动调整思维,积极寻求互联网转型,改变已迫在眉睫,不妨通过与专业机构的紧密合作,让专业人做专业的事,协同完成餐饮互联网的升级。

我们对于“餐饮互联网”方面的发展趋势,大致判断如下:

更注重体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食客不再为了吃而吃,仅仅盯着菜品是否卫生味道好,还将逐渐重视进店之后的环境、氛围、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性体验,往往那些注重细节,推出极致服务的餐饮企业更容易博得客户青睐,赢得更多回头客。

信息化建设:优质餐饮企业不再只是满足于平台导流,吸引客户到店消费,而会逐渐转向注重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基础性信息化建设和发展。

数据性管理:领先餐饮企业从市场拓展、宣传推广、业务运作、日常经营、菜品消费、客户群体等方面,建立健全网络系统,聚合数据,以求精益求精。

标准化建设:任何商业模式的迅速扩张,都离不开标准化和快速复制性,在“互联网+”的帮助下,餐饮菜品、服务、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具备了更为现实的基础。

更新和换代:长江后浪推前浪,面对“互联网+”的洗礼,餐饮从一线服务人员到餐饮企业老板等不同层面的从业者均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洗礼,适者生存,跟不上行业发展需求,必会遭到淘汰,市场永远不相信眼泪,不同情弱者。

“互联网+”是对餐饮O2O的高度提升,广度泛化和深度挖掘,在不久将来,互联网餐饮和餐饮互联网的边界逐渐模糊化,融合成为必然,届时,互联网将成为餐饮企业的家常菜,而非“午后甜点”。

总之,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优胜劣汰”,“互联网+”绝对不是一个快时尚的概念,它将引起商业社会新一轮的重大变革,从政府到企业都将付诸实施,为互联网公司和餐饮企业提供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互联网+”忌讳“停等靠”,一些老旧顽固派企业将应声倒下,而一批新兴的变革企业又将脱颖而出。

典型案例:

大众点评:构建“互联网+本地生活”的生态圈

曾几何时的慢公司,大众点评在去年突然加快步伐,频频出手,接受腾讯战略投资,入驻微信,通过一系列整合行动,快速开启“大众生态圈”的战略布局。

1、前端流量平台的整合:投资饿了么、大嘴巴餐饮外卖平台;

2、专业性应用软件整合:投资智龙、石川、天财商龙、食为天信息等公司;

3、线下智能设备的整合:大众点评联合腾讯投资WIFI运营商迈外迪。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第四季度,大众点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9亿,点评数量超过6000万条,收录商户数量超过1200万家,覆盖全国2300多个城市及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尔代夫、毛里求斯等近百个热门旅游国家和地区。

随着互联网餐饮的深入发展,大众点评已开始合纵连横,不再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C端用户,而同时将联合B端商户的专业服务机构,解决餐饮企业在互联网化中所遇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部署餐饮O2O的线上和线下双向延伸与融合,帮助餐饮企业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与运营,大众点评迅速抢位,正在扮演着“‘互联网餐饮’和‘餐饮互联网’“新业态构建者的角色,通过信息的高效流转,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以满足商家对于效率和服务提升的迫切需求。

大众点评的平台转型,面临着诸多挑战:自己做还是合作,边界在哪里?组织的结构与管理如何与平台型企业相匹配?以及线下商户的互联网能力较低、IT后台不统一与服务产品的非标准化,大众点评坚持“独立第三方”等其他挑战。

自己做还是合作,边界如何确定?

民以食为天。本地生活服务服务领域包罗万象,存在很多个细分行业。大众点评要做本地生活生态链和平台型公司,未来会专注于做好核心的用户体验和用户服务,其他服务则可通过合作来实现,上游接入有流量的公司,下游则接入不同的行业及O2O相关的服务。

目前来看,大众点评对于新业务选择有一定的原则:一是用户平台上黏性和活跃度,二是收入。以外卖为例,短期内很难赚钱,但用户有需求刚性,消费频次也比较高,例如对高校大学生,外卖是一种相对好的业务;而预定业务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方便,同时形成一种商业模式,形成盈利(可以先收钱)。但是,进入外卖业务,大众点评发现入股“饿了么”要比自建外卖业务更加符合自己的战略方向。投资入股多家餐饮ERP公司也是同样道理。

随着大众点评涉足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越来越多,例如宣布进入结婚和酒店市场,哪些新领域将由大众点评自己来做?哪些新领域将通过合作方式推进?这些决策的边界在哪里?在大众点评突破一二线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的战略布局过程中,这些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且紧迫。

如何推动“本地生活生态圈”的落地?

线下商户的互联网能力:大众点评线下商户对互联网的理解对比淘宝卖家还有很大差距。淘宝卖家对于平台规则马上就能够使用,而大众点评线下商户对互联网不熟,定规则没用,因此需要线下销售团队,手把手的把一些东西搬到线上。张涛觉得:“这相对比较重,会比较累一点,比较苦,所需时间也会比较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线下商户的IT后台:大众点评发现,目前最缺的是商户的后台系统。虽然大众点评有点评管家系统可以帮助商户,但自己毕竟不是这个领域的行家。目前上海5万家餐馆,如果有2万家用统一的软件系统,大众点评就可以与这家供应商进行对接。但目前国内还没有这样的餐馆后台系统供应商,都是区域市场占有率不到5%的小公司。后台也很难统一,餐饮商户需求不一,非常难统一。大众点评希望自己能够在此方面有所突破。

线下服务的非标准化:电商卖东西主要是解决物流问题,而商品都是标准化的。但线下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很低,餐馆服务、外卖、预定,美容院,酒店都是不一样的。同时,服务不像商品,服务的提供本来就是整个商业运营里面的一环。提高服务,需要切入商家的ERP系统,要切入到商家的服务流程,改变时间会相对比较慢一点,花的功夫也会比较多。

“独立第三方”价值观:为了保证在用户与商户之间的独立公正,大众点评的销售团队与网站内容团队一直完全隔离,有严格的公司制度使得双方不能互相影响。商户不能通过大众点评来改变消费者对商户的评价。随着本地生活O2O业务的深入,大众点评挖掘利用UGC点评内容时,如何持续秉持“独立第三方”价值观?

悠先点菜:提升餐厅点菜效率的APP翻桌率提升近30%

案例概述:

悠先点菜(原名优先点菜)为消费者提供智能点菜方案、为餐饮商户解决上座率管理的点菜软件。于2013年9月上线,是一款基于在线点菜,通过C端提前点菜并支付来帮助B端提升经营效率的App,用户的账户红包还可以直接抵现,目前合作商户近千家,主要是杭州、上海两地的连锁中端餐厅,未来会覆盖到更多的城市。其创始核心团队既有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海龟”,也有来自阿里巴巴、华数集团的“土鳖”立足杭州辐射全国,有望成为国内手机点菜市场交易额最大、用户数最多的第三方餐饮O2O移动平台。

产品体系:

——“悠先点菜”。用户可在餐前下载悠先点菜APP——即可实现远程选点、点菜、下单、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用手机就能快速选店、远程点菜、下单、完成支付的快速点菜通道,满足高峰期优先点餐、节省时间、个性化就餐等需求。

——“悠先服务”。为餐饮门店店长、服务员、收银员量身打造的手机应用,通过手机就能管理用户订单、验证入座,即时下单后厨,操作方便快捷,有效提升工作方式。

——“悠先收银宝”。帮助企业实现上座率管理、财务管理和VIP客户管理的CRM系统工具,使企业有渠道掌握市场供需,预测订单数;掌握顾客消费数据、预测消费行为、提供有价值的VIP客户服务;使企业节省服务时间,提高翻桌率,提升服务质量,从而实现结构效率的提升。

解决“痛点”:

一般来讲,单店提升营业收入的方法最主要有两种:增加客流量、提高翻台率,因此新餐厅的痛点是引流,而对于知名餐厅来说,他们需要考虑的则是效率问题,加之餐饮业的一大特性是具有集中性,在午市、尤其是晚市高峰期,等位是经常性的。当桌位成为稀缺资源后,有效的解决办法包括:在线取号排队(也可现场取)、预订桌位(门槛较高,恐有最低消费)、提前点菜,预留桌位的话用户的等待时间是最少的但对餐厅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单纯的排队系统能减少客人的流水但还是不能提高翻台率,在线点菜通过尽力节省用户的点菜时间来帮助餐厅提升效率,间接地增加了营业额,但对于用户习惯还是一个挑战。悠先点菜的解决方式就是把时间提前到就餐前,把空间放大到餐厅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看菜单及点菜下单时间,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

平台成效:

排队最火爆、生意最红火的餐厅选择与悠先合作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包括外婆家、炉鱼、老头儿油爆虾、新白鹿、西贝莜面村、Thank U Mom等一线餐饮品牌,餐饮商户每月新增60%,实现全城覆盖,满足手机点餐消费需求。据悉,与悠先点菜合作的杭州“老头儿油爆虾”滨江星光店接待量从晚市的250桌提升到了320桌,效益还是可见的。此外,目前用户点菜后没有就餐时间的限制,一周后到店都没有问题。平台上线一年,用户数每月递增速度达200%,合作商户近1000家。至今,每笔来自悠先的订单至少为门店节省10分钟服务时间,全年至少节省服务时间5000小时。

悠先商户端系列产品适合中餐、西餐,火锅、料理等中高端连锁餐饮企业,帮助常年排队的火爆门店提升运作效率,减轻运营压力;帮助需要扩大知名度,提升利润的门店运营品牌,获取精准营销数据,降低营销成本,提升经营业绩。

本章节出选自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二部《“互联网+”:产业风口》。

本文作者孙彦良,亿欧网专栏作者,《客户能量学》理论创始人、哇点商学院执行院长;微信号:taylor0007;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