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SUV下半场:销量下滑也阻挡不了后来者的脚步?
据相关数据统计,十年前,SUV销量仅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7%,而2016年SUV却占据了中国市场售出的所有汽车的37%,这在数量上是一次明显的飞跃。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SUV车型的增长率维持在17%左右。
在如火如荼的SUV市场上,有一只细分市场频频遇冷—— 小型SUV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统计数据,5月份,小型SUV实现销量15.57万辆,同比下跌10.5个百分点。其中,只有宝骏510的单月销量突破了2.4万辆,位列小型SUV车型之首——也成了唯一单月销量突破两万辆的小型SUV。
令人错愕的是,早在今年年初,就有7家车企发布了2017年款的小型SUV车型。既然小型SUV的生意这么难做,为什么阻挡不了后来者的脚步?
定位失准,自主品牌开场即失守
事实上,自主品牌车企早在2007年就发现了小型SUV市场的空白点。从那一年开始,众泰2008、奇瑞瑞麟X1、长城M1、M2等小型SUV车型陆续上市,价格集中在4万-8万元区间。然而,与自主品牌预测的消费市场不同,小型SUV的增长点并不在二、三线城市,而是集中在成熟的一线市场。在这一区域,新一代消费群体率先崛起,他们对车辆的需求,已经摆脱了过去空间大、外观正的审美取向,对品牌、性能、外形有自己独特的要求,国产车型品牌力不强,配置较低,并没有在年轻的消费群体中引起共鸣。
直到2012年,上海通用导入别克的昂科拉,由于定价偏高,昂科拉初期的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不过在降幅超过2万元以后,昂科拉的性价比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销量也是节节攀升,直到高居前六。与紧凑型SUV有别,小型SUV的定价主要集中在10万-15万元区间,这正是80、90后消费人群关注的领域。有调查数据显示,在首次购车人群中,20-30岁年龄段的年轻消费者约占27%,其中有22%的人选择SUV车型作为自己的首款座驾。
从先入者昂科拉开始,一个沉默的细分市场被唤醒,小型SUV也被贴上了时尚、个性的标签。拿本次成都车展亮相的自主品牌小型SUV来说,液晶显示屏、智能车载系统、胎压监测、一键启动、电动车窗、定速巡航、行车记录仪等配置一应俱全,为的就是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谁动了小型SUV的奶酪?
小型SUV刚刚兴起时,几乎是出一款车就火爆一款,就算是瑞风S3这样外观很不符合审美的车型,都能凭借着较低的价格登上销量榜首。而后竞争越发激烈,引得很多外国品牌和合资品牌都竞相试图在中国小型SUV细分市场上分一杯羹。除了长期盘踞高位的缤智和XR-V,铃木维特拉也推出小排量车型拉低价格。近期日产劲客也加入竞争,而劲客的一个杀手锏就是价格,虽然低配车型配置够低,但价格却进入了10万元以内。和自主品牌相比,这些对手的竞争力显而易见,即便在豪华品牌阵营中,奥迪也蠢蠢欲动地计划引入Q2来开辟一片新的战场。
某种程度上,小型SUV今天面临的困境早已在轿车领域上演。
早几年奥拓、QQ和比亚迪F0等微型车、小型车红极一时,但目前微型车市场已经全面萎缩。即使是小型车市场,自主品牌也没有交出满意的答卷,反被飞度、POLO少数外国品牌小型车“弯道超车”。和轿车市场类似,近年来,不少一线自主品牌都有7万元价位的紧凑型SUV,随着紧凑型SUV车型的丰富和价格的下探,小型SUV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毕竟很多中国消费者还是喜欢大车。
小型SUV市场真的会熄火吗?
面对前后夹击的现实,各家车企并没有停止进军小型SUV市场的脚步,在刚刚结束的成都车展上,单纯亮相或上市的新车多达6款,自主品牌有吉利远景X3、广汽传祺GS3、荣威RX3和海马S5 Young,外国品牌SUV则包括铃木IGNIS、纳智捷U5 SUV两款车。
明知大环境不好,但却又都在不断推出新产品,各大汽车品牌做出这样的逆市行为,究竟是为了什么?
反观同级别的小型轿车市场,今年1-7月,仅7月小型车市场月度销量首次高于去年同期,此前3月最惨,下跌19.0%,占轿车份额跌破10%;5月跌11.6%;6月跌12.4%。因此,尽管7月份小型车在轿车市场的占比达到11.01%,比去年同期还高,但倘若观察前7个月的总体表现,则还是下跌两位数(降10.4%至698,197辆)。由此看来,虽然小型SUV呈现出下滑的态势,但是相比于同样大小的轿车来说,日子还是好过了很多。
除了考虑市场的因素以外,技术和成本也是汽车品牌考虑的要点。相对于研发制造12-15万左右的紧凑级SUV,10万元以下的SUV很多都是由微面、或者轿车底盘直接提高,没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各大车厂也在完善自己的产品线,补全自己的短板来提高整体竞争力。所以自然而然,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小型SUV仍然能够成为市场的宠儿。
从2017年的情况可以得知小型SUV新车效应的效果也越来越弱,所以对小型SUV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现在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力来看,如果厂家仅为了推出而推出小型SUV车型,其在市场上短时间内可能会有不错的销量,但从长远来看,持久发展的可能性并不大,或者说难度很高。
现在,“大逃杀”才刚刚开始,市场格局还没有固定,各路英雄蜂拥而至,但是留下的只会是综合能力最强的几个,而其余的也仅会是疯狂的炮灰。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