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近日,阿里 城市大脑 亿级项目被刷屏,重点是单一采购来源。4.8亿的海口及1.3亿的德清,相信阿里在城市智能领域攻城略地刚刚开始。而今年早些时候,阿里ET城市大脑进入吉隆坡。

目前全球云计算三强是“三个A”,亚马逊微软及阿里,与亚马逊不同,阿里云除了提供“云服务”,还提供增值服务。 阿里ET在吉隆坡的应用很简单,利用 人工智能 实时分析各个路口的摄像机数据,从而调节交通信号,改善交通。阿里的这个理念很早就出现了,很多人认为是阿里吹的一个NB,但不幸的是他又实现了。

按照安天下前文:中标鄙视链:唯一供应商(单一采购来源)> 高价围标 > 高价中标 > 低价中标 > 低价也不中标> 陪标 > 中标后被废标 > 赔钱中标。显然阿里云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可以藐视其他厂商,重要的是,阿里城市大脑生态的建立可能非常快速。海康凭借AI Cloud,意欲图谋大安防生态,但估计应者很多,因为他们相信海康的实力;华为意欲借Connect理念,意欲图谋安防云大生态,响应者不少,因为他们相信华为的实力;阿里意欲建立阿里云生态,估计海康大华和华为都会“抢应”。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大数据时代城市治理的挑战在于海量公共数据与全局管控效果之间的矛盾 ,城市中的环境、设备不停地产生活动数据、环境数据(环境传感器、城市摄像头、电磁线圈)等,靠人力很难深入理解城市“数据海洋”水面下隐含的真实交通需求。从实时治理交通、解决社会问题的良好愿望出发,“交通人治”模式往往会陷入“硬件建设-交通拥堵”的怪圈,国内很多城市为了提升交管、治安、环保能力,每年铺设大量摄像头、线圈等硬件设施,但海量视频数据都在“沉睡”,能被监管者查阅的不到10%,而且不同监管部门的硬件重复建设导致数据孤岛越来越多,然后却无法及时保障出行安全与体验。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在复杂多变的交通网络中,安装单点智能摄像头、智能红绿灯属于指标不治本 ,拥堵路口、治安事件会动态转移到附近路段,单点数据分析往往带来“近视眼”问题,幸好云计算让全量数据实时融合、大规模网络模型运算成为每个城市用得起、用得好、用得爽的互联网技术,即保证个体效率要求,又避免城市中出现整体运行效率瓶颈,在局部应急和全局最优之间找到决策平衡点。

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城市化推广,触发着城市管理存量系统和现行执法流程的系列改变,单一技术厂商、单一软硬件产品正在形成新的“科技孤岛”,因此数字化创新技术的“开放性”是城市转型升级的成败关键。一方面“云原生”(Cloud Native)应用服务商让现有的系统平滑迁移,另外一方面互联网级数据开放平台、PB级数据治理体系让全球更多的生态伙伴、产业极客加入进来,遵守同一个开发标准实现迭代创新、融合创新、群体创新。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回到安防 视频云 应用,前几日,阿里云IoT发布了云边端物联网视频服务LinkVision 1.0,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 该服务包含了物联网视频开放平台和物联网视频AI解决方案,可帮助传统摄像头厂商与安防工程全面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从系统图看,无他,很简单,三级架构,网络摄像机、边缘媒体服务器及Link Vision Cloud,其中边缘媒体服务器侧重存储及AI, 边缘媒体服务器类似传统的NVR/流媒体服务器/IVS服务器、海康AI Cloud的边缘域,而Link Vision Cloud则是全局AI及云中心。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阿里云Link Vision物联网视频AI解决方案可以实现最多128路本地工业级网络摄像头的联网接入,企业能够提取高质量的视频AI结构化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存储,轻松实现全局范围内的视觉对象、视觉事件的搜索、布控、跟踪等上层业务。

目前看,Link Vision物联网开放平台旨在助力技术开发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能快速升级为“硬件+软件+服务”的模式。 128路本地工业级网络摄像头的联网接入,非常适合总部/分部企业 视频监控 部署,继海康、华为的“生态共荣圈”,阿里开始拉拢中小安防企业。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阿里Link Vision物联网视频AI解决方案,发力于视频物联、底气在AI(阿里同时投资了AI头部公司旷视科技和商汤科技,还有自己的iDST研究院),依托阿里云服务、剑指城市大脑及大数据。阿里云IoT认为,“无处不在的计算”是一条必经之路,这种计算不仅在云上,也在边缘端和设备端,换言之,这种计算可以在云边端三侧进行协同。

安防行业,当下做的最好的当属海康威视,但是海康目前还是硬件主导、力推一站解决方案 ,海康的视频云,从开放性、标准化及通用性评价,貌似不具有“云”的典型性,AI Cloud虽也提倡生态共赢,但给人感觉姿态大于实际。而阿里以开放、生态、标准化等优势,强势切入视频云领域,视频是未来流量最大的增量。不仅是阿里,目前全球IT巨头都高度重视视频云,包括谷歌、亚马逊、IBM等。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目前高端安防主要包括几块,面向城市的安防(2G市场),面向行业/企业的安防(2B),面向个人的智能家居安防(2C)。 面向个人这块,海康的萤石云已经独大,难以撼动。平安城市大体量的视频云这块,主要是海大宇等安防企业在做,而阿里则虎视耽耽。 抛开城市级、中心化的云应用,未来SMB及平安城市的县市级云应用将更普及,云不一定是大规模,可以"小型化"、“边缘化”、‘易部署’、但要自上而下进行规划设计。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安防云系统的各个环节,图像视频压缩编解码、传输、存储是基础,人工智能(AI)是关键。阿里(多赛道布局)和海康(自研及场景落地、渠道)的布局都已经领先,深度学习虽降低了视频AI的门槛,但阿里已经准掌控了两家(商旷),优势更明显。

一直以来,安防系统的开放兼容性让集成商和用户非常困惑 ,A厂商的摄像头、B厂商的NVR、C厂商的存储、D厂商的平台、E厂商的解码、F厂商的视频分析,集成商和用户在规划系统时,比较顾虑的就是这些产品兼容问题,全部采购一个厂商的所有产品则有被绑定风险。进入视频云时代,理想的模式就是:用户可以选择市场上不同厂家的网络摄像机,然后基于通用的服务器构建或者购买云存储及AI资源,再根据需要,勾选一定的AI license。从这个角度看,阿里云+AI更有通用性及易用性。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云平台 应该是一种生态,一种开放的生态,向下可对接琳琅满目的不同厂家摄像头,向上承载百花齐放的行业最优算法和应用,让各个厂商做自己擅长的事情,通过灵活组合,始终保持实战能力的领先。云平台应该能够基于用通用服务器来构建基础设施,做到软件与硬件解耦、前端与后端解耦、应用与平台解耦。目前看,大多所谓的安防视频云,存在“假大空”现象,没能让集成商或者用户,感受到云的“开放、易用、灵活、高效”等特质,反而诸多掣肘(门槛较高、扩展困难、单一厂商)。

视频云的理念很好,也是未来的趋势。但是目前的落地情况,基于传统安防厂商的惯性、利益关系及安防项目的特性(产品、方案、集成、服务一条龙),真实落地的“视频云”并不多,而传统NVR、存储服务器及磁盘存储包装成“视频云”的不少。

早期的视频云,过于强调超大规模“平安城市”中心云概念,导致县级或者企业级应用不敢奢望,实际上,视频云从逻辑上可能是“一朵”,但从部署上,规模可大可小,未来“轻量”、“边缘”、“次级”的视频云会普及,AI则可按需在“云边端”部署。

小结:虽然杭州同城,虽然都发力“视频云”,但在“智慧城市”领域,海康和阿里定位不同,也不是一个层级的,海康从视频扩展到大安防,一直对趋势及研发控制很好,引领安防行业众多厂商快速前进,而阿里则一招“从天而降”的打法,从顶层设计智慧城市并扩展到“视频云”,安防只是其中一块。相信未来两者的合作多于竞争,共谋“城市大脑”。本文的比较仅仅在于探讨“视频云”的问题及愿景。


2018年8月24日,亿欧将在北京举办“ 科技落地 物链未来——GIIS 2018物流产业创新峰会 ”,就传统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物流科技应用场景及实操、物流科技新畅想等议题,携行业人士一同探讨新机遇下物流科技如何更好落地及发展走向。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38

视频云丨阿里向左、海康向右

随意打赏

阿里云服务器阿里云邮箱阿里短视频阿里云域名阿里云企业阿里云视频阿里视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