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P药房:“4+7”或引爆院外市场!辅助用药机会尤在
【编者按】尽管院外零售市场要成为医药企业下一步竞逐重心的提法,已有颇长一段时间。但真正让医院与药品进一步脱钩的还得是不久前带量采购中标品种的超预期大幅降价。
本文发于医药经济报,作者为李蕴明;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把握抗肿瘤药自费时间差
对标国外,治疗重症、价格高、通常需要特殊注射和监护管理的药品是目前 DTP 药房经营的一大重点。
从政策层面看,大病防治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给出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相关部委围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提出保重病、合理控费、促改革等举措。其中,保重病就包括“健全特大疾病保障机制”。早在20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针对部分专利、独家药品临床价值高同时价格相对较贵的情况,建立了医保经办机构与药品企业的谈判协商机制。而到了去年10月份,国家医保局又下发通知,将包括奥希替尼等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
通过落实降价、纳入医保以更好地提高患者的用药保障以及体验是一系列政策的核心。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碰到一些挑战,如医院出于成本控制等原因肿瘤靶向药物未能获取——而院外DTP药房瞄准的正是这个时间差。典型的莫过于去年下半年两款全球知名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百时美施贵宝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Opdivo)、默沙东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在国内获批上市。当这两款药品由于采购周期等缘故未能在医院及时铺货之际,国内销售药房清单已累积有百余家。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邻客生物科技副总裁、临床事业部总经理桂枫的认同,他坦言,相比起国外DTP药房拥有的多个品种,目前国内才开始医药分家,因此DTP药房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的销售来自新的自费
抗肿瘤
用药,包括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
不过,正如去年11月国家医保局、人社部、卫健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执行落实工作的通知》所明确,不得以费用总控、“药占比”和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的供应与合理用药需求。对于阿扎胞苷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要求医保部门开展2018年医疗机构年底费用清算时,谈判药品费用不纳入总额控制范围,对合理使用谈判药品的费用要按规定单独核算保障;在制定2019年总额控制指标时,统筹考虑谈判药品合理使用等因素,及时调整基金支付额度,保障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和患者用药需求。
“该通知的下发,尤其在控费上的‘豁免’,是为了确保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的落地。”一位DTP药房负责人坦言,现在大多转型为DTP的药房都握有医保定点资格,若未来与国家标准接轨,医保统筹在院外药房放开,有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符合规范的药品购取途径。
长期辅助用药机会尤在
相比起抗肿瘤药存在的医保统筹不确定性,患者的差异化药品需求(如对进口药、特定品牌药具备特定需求的人群)则带来更大的院外市场机会。
“只要符合慢病、重症、 罕见病 领域的,患者需长期用药和跟踪服务的都可视为DTP的服务范围。”在阿康健康药店事业中心总经理陈磊明看来,基于某一病种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是国内DTP药房发展的一个方向。
早前卫生主管部门重申了对 辅助用药 临床应用管理,而发布新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也出现“辅助用药收入占比”的指标,业内分析认为,院内市场腾笼换鸟在所难免。
就目前进展情况看,院外市场长期使用的辅助用药仍然存在机会。医保目录中有适应症限制的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便是如此。
其中,白蛋白有明确适应症,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肝腹水、脑水肿等,在心肺分流术、烧伤、血液透析上辅助治疗。白蛋白虽然是辅助治疗用药,但本身并不是辅助用药,全国医保目录中把其适用范围限于抢救、重症或因肝硬化、癌症引起胸腹水且白蛋白低于30g/L的患者。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虽然属于免疫调节药物,但也明确适应症——原发或继发性免疫缺乏。因此医保目录中把其适用范围限于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新生儿败血症;重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川崎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两者往往的“辅助使用”也都客观存在,被患者用以提升免疫力等,但这些使用是不能为医保所报销。考虑到医疗机构有处方控量和医保控费,因此目前长疗程用药需要到院外药房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