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科技COO胡玮:区块链+人工智能也颠覆不了传统金融
【编者按】 人工智能 、 区块链 、 云计算 等技术,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 。平安集团作为一家老牌金融机构,面对新科技也在思考如何转型。 平安科技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的角色,如何运用 金融科技 的力量带完成从传统公司到互联网公司的转型?
本文转载自 大数据 杂谈,作者平安科技COO胡玮 。亿欧编辑整理,供行业内人士参考。
区块链的热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的风口又不期而至,互联网金融公司如何应对技术改革挑战?上月,平安科技COO胡玮出席G+全球技术价值峰会,并发表了《大数据时代的金融
科技创新
》的主题演讲,分享平安科技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创新案例。InfoQ也借此机会采访了平安科技COO胡玮,看看平安科技如何将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结合到互联网金融中,不断进行创新应用的。
胡玮,于2013年加入平安集团,担任平安科技首席运营官,负责整个集团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办公管理,应用开发,生产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在就职平安集团之前,曾担任美国国际集团亚太地区首席技术官,服务于美国国际集团超过11年时间。
在2013年的时候,胡玮作为AIG亚洲CTO,刚完成将亚洲业务进行金融技术改革的任务,在准备回美国的时候,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找到他,邀请他再进行一次更大的挑战:带动平安科技完成从传统公司到互联网公司的转型。
当时的平安集团还是典型的传统金融机构,平安科技的角色相当于大集团内部的“技术部”,支持集团整体的IT规划、开发和运营。胡玮接受了挑战,平安科技在他的带领下不断优化传统应用,同时对互联网业务深耕,建立数据中心、云平台等,用新技术将老产品、老生态不断融合进来。然后又将这些技术开放对外,延伸到了平安集团外部,利用平安科技的技术帮助中小银行提高互联网金融的能力,做成了一个包含中小银行的生态圈。
如何在工作十几年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新技术,保持敏锐洞察、探索和尝试,达到目前的高度,胡玮给出了两个值得我们思考的点:1、在业务上保持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会促使自己多计划两步,总是提前规划未来技术和业务的发展。”2、在工作上要有很强的执行力,一旦做出决定,会带领团队高效打拼,很好的落实到实处。下面我们来看看平安科技如何使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胡玮如何看待金融技术创新;以及以他在美国就职十多年的经验,如何看待中美技术差异的。
金融+AI=?
现今AI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金融行业的很多应用场景。例如智能投顾、智能客服,为金融客户提供智能化资产配置与管理的建议;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提高销售的成功率及满意度;通过面部识别、指纹识别、声纹识别等加强放贷及支付的风险管控。平安科技对于人工智能布局很早,技术研发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目前已有很多行业领先的成熟产品。
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1、人脸识别技术
来自平安科技的AI实验室团队已经对人脸识别技术进行了超过三年的探索。在前不久国际权威测试集LFW公布的最新测试成绩中,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以99.8%的识别精度和最低的波动幅度领先国内外等知名公司,,标志着平安科技该技术已跻身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已广泛且深入地应用在各行各业,包括金融风险控制、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福利计划、铁路设施接驳等一系列高安全性领域。当前,该项技术已应用超过100个场景,超过2亿+使用人次,累积亿级的人脸库,保持着高精度、高可用性;涵盖金融风控、医保社保、铁路交通、机场安全等多个高度安全标准领域;不仅服务于中国平安13家专业公司,已成功应用于超过60家合作伙伴。
2、大数据预警
平安科技研发了早期风险预警信号模型,通过聚类、筛选、验证步骤,生成大数据风险因子,经过智能建模分析,输出最终的预警信号。经测算,对于上市和发债企业,该模型可提前3-6个月早期预警81%的违约公司;对于其他类企业,可提前3-6个月早期预警88%的违约公司,误报率均控制在20%以下。目前,平安科技大数据项目已经建立起覆盖全国34个省份、囊括19个国标一级分类行业的行业风险模型,生成风险指数、景气指数、行业关键指标指数等几十种指数产品,提高系统性风险的量化衡量精度30%以上。“更早一步、更准一些”,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大数据威力尽显。
3、自主研发的首款 机器人 产品-安博士
安博士是平安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综合体现,结合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导航等技术功能,目标成为“金融行业的全能员工”。现代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条件,让机器能够对上万人、数十万张照片、数十亿的特征进行分析计算。通过训练,可以让机器获得类似人类的分辨能力。
区块链
我们所说的传统金融互联网化,意义主要在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等方面。而区块链技术的嵌入,很重要的一方面就在于重构信用的形成机制。举例来说,当我们申请贷款时,需要提供相应的信用信息,这就需要依靠银行、保险或征信机构所记录的相应信息数据。但其中难免存在信息不完整、数据不准确、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比如电子凭证、电子票据(如收入证明、资产证明)等易被篡改,不能鉴定凭证形成的真实时间等。
区块链的用处在于依靠程序算法确认并记录相关信息,并存储于所有关联节点之上,信息透明、篡改难度高、使用成本低。因此,信用信息的获取和评估不再依赖银行、征信公司等某一个中介机构提供的信用证明,贷款机构通过调取区块链上已有的相应信息即可进行信用核实。从技术角度来说,即是借由区块链的节点通讯与共识机制,将信用数据的记录,存储,传递,核实等操作通过程序化操作,广播至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参与节点,并将这份由各个节点共同认可的信用信息存储与区块链上每一个节点,形成信用,便于随时获取。相较于传统的信用形成方式,不仅可以省去大量的人力、中介成本,而且所记录的信用信息也更为完整、难以造假。
另外,除了前面提到的例子,对于目前的金融行业而言,无论是各银行间还是银行本的身业务流程中,针对那些交易时滞、欺诈和操作风险等场景痛点,都可以基于区块链安全透明、多方确认、不可篡改等特性探索更为适合的技术方案。
麦肯锡在2016年5月份的其报告《区块链—银行业游戏规则的颠覆者》中指出,“对银行高管调研显示,约有一半的高管认为三年内区块链将产生实质性影响,一些人甚至认为18个月内就会发生”,而在我们看来,通过前面的技术预研和探索,2017年会是区块链技术广泛落地的元年,我们也将快速推进业务场景的试点实施,积极投资布局,发挥区块链技术的效力。
金融云与传统企业的云服务的对比
云计算的繁荣是构建在完善的开源社区之上的,金融云和其余的云计算在技术层面上并不会有明显差异,但金融应用系统因为业务特点和受监管的要求,有很强的行业属性,为了支持金融应用系统能够持续在云上运行,金融云的独特性体现在:
金融应用系统的子系统规模要比非金融应用系统大,其余行业验证可行的云体系并不能被金融应用系统生搬硬套,而是需要量体裁衣打造一套金融业务系统上云方案;
金融应用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需要隔离并且实现互访,金融云需要从安全合规的角度,设计云网络实现方式,除了高效交付之外,还需要有一套符合安全合规的滚动安全治理机制;
普通的云计算可以做到不同云主机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资源池,由应用考虑在不同的云主机部署子系统,而从金融应用系统高可用角度考虑,云部署服务必须识别有相互亲和关系的子系统,并为子系统实现不同的物理资源部署;
非金融行业各个应用系统共用块存储或者文件系统是很常见的,而金融业务系统中包括很多纸质业务凭证的扫描归档,使用对象存储方式更为高效,容量扩展性、隔离效果也更好;
针对金融应用“交易、同步、结算”的步骤,合理地调度底层资源,使底层资源能够在任何时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金融系统因为监管要求必须将一些特殊设备需要纳入管理,如专属物理机、加密机、特殊存储设备;
严格的从业人员资格和人员准入制度、权限管理和资格认证;
金融级别的多层次7*24监控平台体系、运维保障、灾备体系。
平安科技踩过的开源数据库上的坑
创新的路上总是充满挑战,对于平安科技也不例外。这里拿一个平安科技率先在金融行业大规模采用开源数据库PostgreSQL的例子来说明在技术创新上面临的挑战以及科技是如何应对的。随着集团互联网转型战略的推进,加快产品开发周期、数据格式的日趋多样性以及降低成本等对于数据库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开源数据库势在必行。但对于金融行业来说,安全、稳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如何在引入开源数据库的同时保证金融级别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
对此,平安科技在开源数据库产品选型和测试,架构、开发、运维规范制定和人员组织架构调整多方面、全方位进行优化和严格管控,确保引入的开源数据库能够满足运行金融应用系统的需要以及团队人员具备运维开源数据库的技能。同时,也制定了系统化推广PostgreSQL的策略,对系统进行重要性分级,从非核心应用开始试点,在使用中不断积累经验,秉承敏捷运维的原则对规范快速持续地迭代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员的运维技能和架构的稳定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趋于成熟。这时,开始扩大PostgreSQL的使用范围,运行重要性级别更高的系统。
通过一步步地推进,短短一年,平安科技已经以1000多个PostgreSQL的部署量位居全国第一,使用场景涵盖平安集团的各条业务线,而且未发生过一起生产事故!为金融行业采用开源数据库技术做出了典范。由此及彼,平安科技在其他技术创新上也是贯彻相同的原则,积极进取,谨慎验证,不断在创新和稳定之间寻找着最佳平衡点。
创新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的转变
科技创新带给传统金融机构的最大改变是经营理念上以及业务模式上的变化。在传统印象中,大家普遍认为金融机构相对封闭一些,对于创新变化和对外分享的意愿可能没有那么强烈。Fintech创新由于其简单,便捷,易用等优势对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迫使金融企业改变经营思维,在合规稳定经营的同时积极拥抱技术的创新共享,改良自身。例如各大金融机构重点布局的区块链技术,其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共识等特点的背后就是去中心化的精神。同时,普惠金融的推出,意在为普通大众提供既方便又便宜的金融服务。
金融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以满足业务需要来发展技术两者是兼容且相辅相成的,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可以双轮驱动。金融创新指改良型创新,通过工具、能力或功能的提升来实现产出,科技创新也许初期未必和金融直接关联,但其相对独立的新业务或新平台可以产生长期业务价值。金融科技、创新金融与创新经济之间将会呈现多向互动,互助共进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充分享受到创新带来的发展便利。
平安作为中国拥有金融全牌照最大的综合金融集团,在金融很多领域都做到了行业领先,虽然平安在很多传统金融领域做到了行业翘楚,但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挑战下,平安必须不断的主动进行技术创新来保持行业领先,超越竞争对手。通过科技为金融插上翅膀,为平安的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更便捷的服务,科技创新的一直以来都在平安的基因中。例如平安云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的数据中心,可满足多场景业务需求,为您提供全方位金融云服务。平安云结合自身已有的十多年金融行业技术支持经验,为金融界客户量体裁衣的打造一个安全合规的平台环境,让金融业客户能够安全入云。同时,在平安科技多年金融IT服务的经验基础之上,计划进一步推进和构建标准化、自动化运维管理体制,将平安云打造为长期稳定、可信赖的云计算平台,致力于创建国内领先的金融云。
中美金融机构创新差异
国内金融机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同时技术的发展可以非常迅速的推动到实际应用中。P2P,移动支付等行业被大众广泛接受。平安的定位是成为国际领先的个人金融生活服务供应商,聚焦构建大金融资产和大医疗健康。
从平安的传统金融业务到到年轻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大家都在积极地结合金融场景进行科技布局,并定期进行交流。“Fintech”应该是现阶段各个金融企业高管口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而且中国具有庞大的金融市场,无论从金融行业的技术创新现状还是创新潜力来看中国都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美对比,需从不同方面来看: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征信体系落后于美国;金融服务供给方面,中国传统金融服务渗透率低于美国,中美金融科技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皆不断深入。但在技术环境方面,中国金融科技借助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有望弯道超车;而且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中国市场也要大于美国。
中美两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现状差异较大,美国的金融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监管方面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案来确保金融科技发展的正确轨道。中国在过去几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政策监管的真空地带,所以造成了过去一些野蛮生长的情况。现在也到了需要加强监管,回归金融本质的时候了,我们看到中国监管机构也在不断的完善相关行业法规。
小结
Fintech是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利用移动互联、大数据等各类科技手段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产品及服务进行革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现今市场对于Fintech的预期,包括投资的热度都特别高,我认为还是应该理性看待Fintech,金融科技是对现有金融体系的有效改良和补充,目前还谈不上颠覆传统金融。另外技术与金融场景有效结合才能真正产生价值,目前市场上一些创新技术还需准确寻找真正合适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