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消费级市场要回暖了吗? 找深潜在VR春水中的3Glasses问一问
在拜访3Glasses很久之前,亿欧和另一位深圳VR/AR产业从业者聊天时,他提到深圳有一家注册名就为“虚拟现实”的公司,这个名字极其贴合产业属性,许多从业者都想要,但是这个名字早在2013年就被抢注了。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金收购Oculus,VR(虚拟现实)才渐渐进入大众眼中。到底是什么公司,早在13年就有这么敏捷的反应?
我们拜访了这家公司——深圳市虚拟现实技术有限公司(3Glasses)以及创始人王洁。
三维仿真与VR有相同的DNA
3Glasses的前身是一家叫做“经伟度科技”的三维仿真公司,位于深圳市华强北,这里是深圳高新技术起步的源头,也是中国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缩影。王洁介绍,经纬度科技成立于2002年,早期为建筑、设计院做三维仿真技术和项目支持。
三维仿真是虚拟现实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是三维仿真的延展。 二者技术上的天然亲近性让王洁和团队较早地关注到了虚拟现实,见证了这个产业从小众冷门渐渐兴起的过程。
2005年,王洁开始寻找团队着手软件研发;2012年,3Glasses正式立项,和大名鼎鼎的 美国VR企业Oculus 同年成立。2014年12月,亚洲首款量产VR头盔3Glasses D1开发者版正式发货。
目前,3Glasses有三条产品线,分别是D系列、S系列和X系列。D系列主打智能便携,中端价位;S系列是3Glasses与微软合作的高端系列;X系列主打“轻薄”,重120克,只有三个鸡蛋的重量,作为5G来临后切入消费群体的一次探索。
VR硬件无法止步于研发,在攻克完技术难关以后,最令人头大的“量产关”才真正开始,供应链是所有VR企业的痛。
“你知道我踩过多少坑吗?”王洁苦笑。
VR,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新鲜事物。市场需要被教育,但如何能让消费者更容易了解和接受VR,这是王洁所思考的问题。 广州市番禺区,看似其貌不扬,但一直是中国电玩配套设备生产重镇。 VR兴起后,一部分游艺设备厂商逐渐向VR配套硬件厂商转型,这里生产了国内80%的VR泛娱乐设备。
王洁见证了番禺硬件厂商的转型。她说:“2014年我们做了D1系列,当时我们用的是生产苹果手机的生产线。他们做苹果手机是很专业,但是没有人做过VR眼镜。除了研发,我还要解决生产工艺标准,甚至是检测标准。” VR流水线势必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大部分是从3C电子产品迁移而来。
历史会奖励勇敢吃螃蟹的人。在鼎盛时期,番禺区80%的VR硬件出货量都是3Glasses的单子带来的。
国内一直缺乏真正优质的VR内容供应商
成立五年来,3Glasses选择了一些不错的行业伙伴,比如成为微软MR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中唯一一家创业企业(另外几家分别是惠普、联想、宏基、戴尔等)、比如和Unity进行VR内容上的合作。
2018年3月,中国VR产业发生一起收购案,3Glasses与创新视觉特效公司兼全球最大虚拟现实(VR)体验服务供应商之一的数字王国集团战略联合。 数字王国出资2.4亿,收购3Glasses 60%的股权,这是国内当前VR产业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 3Glasses成为数字王国“硬件+内容+生态链”VR产业链闭环上的重要合作伙伴。
当我们问起,为什么会以如此大的比例出让股权,王洁神色轻松地回答:“VR一定是个生态圈,没有一家VR企业可以单打独斗。”
数字王国是一家老牌特效公司,曾帮助《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头号玩家》等一众好莱坞大片制作电影特效,其3D建模的成熟技术与VR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3年进入VR市场后,数字王国贡献了一批有市场价值的VR内容,填补上我国VR市场上很大一块内容空白。 其在虚拟人、VR电影、数字替身、IP等领域的不断布局,引起了市场热烈反馈。尤其是“复活邓丽君”演唱会中全景全息的舞台设计,利用了虚拟人技术,让众多歌迷似乎穿越时空目睹一代歌后的绝代风采——同时,也心甘情愿地付费。
“我国一直缺乏真正有价值的VR内容平台 ,数字王国让我们看到,他们是真心想要在VR产业做点事情的,动辄花几百万美金砸在一部VR电影上,很多公司并没有这个实力和决心。”王洁说。
3Glasses“联姻”数字王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后者的全球化布局 ,数字王国由大名鼎鼎的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创建于1993年,多年来一直深耕内容制作,十座奥斯卡小金人在手,在全球布局了20多家公司,是3Glasses走出大中华区的重要基石。
VR回暖:消费级市场的崛起
2014到2016年,VR热潮来袭。许多VR企业直言要做消费级的VR眼镜。不论是从市场教育,还是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这都不是一个合适的想法,许多直接面向消费级市场的VR眼镜厂商倒在路上。
王洁说,方向很重要。 教育市场一定要做To B的生意,To C的生意要给消费者创造附加值。
3Glasses曾在多个场合点明 其商业模式是B2B2C——与成规模的线下体验店合作,消费者先体验,后消费。
“如果你感兴趣,你就买一台带回家,这就是我们商业模式的升级。对用户来说,会花30元、50元去玩的人,已经被基础教育过了。他知道这是VR,他的购买率是相对高的。”王洁说。
今天,这种商业模式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很少人知道,王洁是在全球VR产业第一个提出并践行这种商业模式的企业家。因为这个前瞻性的举措,3Glasses荣获2015年度新锐商业模式奖。截止2015年底,3Glasses合作的线下体验店为1500家。今天,这个数字攀升到5000。
2018年,VR在消费级市场有回暖趋势。C端消费群体在意什么?市场能够满足他们吗? 王洁说,年轻的消费群体在乎的有两点:第一是愿不愿意带上VR头显,第二是玩什么,VR是否能够提供有足够吸引力的内容很重要。
后者在和数字王国以及其他内容服务商的合作中,会得到答案。而要解决“愿不愿意”这个问题,又能拆分出好几个小参考标准:“首先是好不好看,其次是体验感如何。”
3Glasses的产品整体观感有一致性,颠覆呆笨的外型设计,流畅的线条和时尚的外观受年轻人的青睐。从重量上看,今年4月推出了X系列,是一款以“轻薄”为特色,只有180克,也就是“三个鸡蛋”重量的VR设备,完全从“头盔”升级改良为“眼镜”, 这是3Glasses为即将到来的消费级市场埋下的伏笔。
要把VR头显做轻薄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对于超薄这种形态的硬件,没有厂商不想把它做小做薄, 这是肯定的。但是这背后的技术门槛很高,尤其是光学。越薄,图形越容易产生畸变,背后的光学算法,图像算法就越复杂。原来做6倍、8倍放大就足够,但是为了轻薄,算法就要满足10倍、12倍放大的需求。”
5G商用虽然还未大规模走出通信业 ,但对于通讯技术要求极高的VR头显来说, 5G高带宽,低延迟和高性能计算的特点 能够很好地缓解VR头显常见的“眩晕症”。这一切,都为良好的消费者体验打下了基础。
消费级市场对VR产业的要求是全方位提升的,催促着VR产业朝着轻薄的硬件,良好的内容生态,流畅的视听体验、成本更低但效率更高的供应链体系前进。有人质疑VR产业始终在亏损,不是一笔好生意。王洁笑着反问:“我不是活下来了么,不是也活的挺好么?重要的是找对方向。”春江水暖鸭先知,在VR产业中长时间深潜的3Glasses对产业发展总有一种敏锐的嗅觉,这或许是3Glasses脱颖而出的关键。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