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甲医学博士体制外寻路记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大三甲医学博士体制外寻路记

【编者按】已经从体制内走向市场的口腔科医生张睿表示,出来之后不止要看好病、做好手术,还要学管理和运营,西方医学院会培养医生经营开业、管理诊所等能力,而在中国,全靠医生自学。

本文来源于看医界,作者为林希;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大三甲的殿堂里,每个医生都像一位小仙,有‘庙’赋予的能力和光环,只需要做专才,把自己的特长充分发挥;而一旦走出来就是凡夫俗子,必须逼迫自己学习和更新,蜕变成一个全能型的社会人。”

作为年轻的口腔科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博士,曾就职于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现任亿大口腔门诊院长的张睿医生,近日向《看医界》讲述了自己走出体制的经历和感受。

从大三甲辞职:到市场中寻求理想

“当时在体制内的工作状态,就是每天不停地看病、手术,机器般紧张地运转,很多细节想做得更好,但心有余力不足。特别是孩子出生的那段日子,白天忙一天,晚上去看妻子孩子,在两个医院之间辗转,疲惫不堪,总觉得这种状况不符合自己的理想。”

张睿直言,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也难言满意。他举例,一个病人需要拔牙、补牙、做假牙,就至少要去三个科室,要来回跑排队等待。人性化的医疗至少应该尊重人,不光是要减轻病痛,还要顾及患者整体的体验和感受。

因此,张睿先后从两家三甲医院离开,决定到市场中寻求理想。

据介绍,他先去了一家知名 口腔医疗 机构,但遇到了新的问题,资本注入后的主导力量,一心想上市,顾及不到基层门诊医生。他觉得作为医生要有个人价值,也要实现社会价值,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好的服务,受到社会的尊重。但当医疗变成一种金融行为,人的价值被忽略,就偏离了理想。所以一年后他再次选择了离开。

张睿表示,2018年,他遇到了理念上的志同道合者——亿大口腔的董事长田力宁。张睿表示,由于认同亿大口腔的医疗创新模式,以及让医生和医疗价值回归的理念,于是毅然选择了加入。

民营口腔的人才经:医生集团吸引上千医生加盟

据了解,我国口腔医疗患者超6亿,接受过治疗的仅有0.32亿人,潜在需求巨大。而我国的口腔人才资源却非常紧缺,据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现有口腔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到20万,业内预计,按照每4000人配1名口腔医生的国际参照系,口腔人才缺口超过十万。

据介绍,近两年,已经有多位牙科博士成为亿大口腔连锁的全职医生,张睿就是其中之一,此外,亿大口腔成立的牙谷医生集团还吸引了上千名牙科医生申请和加盟。

那么,亿大口腔是怎么做到的呢?亿大口腔董事长田力宁向《看医界》介绍了亿大口腔的“公利化”的创新发展模式:“公”是指与公立的著名医科大学等机构合建医院或医联体,目前亿大口腔已和山大、郑大、复旦、长治医学院、华西牙科等达成合资合作协议,在多地新建大学直属口腔医院连锁或医联体单位。

另外,“利”则是指以顾客的利益为中心,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医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据介绍, 口腔科的临床特征,不像其他大外科需要重资产设备投资,或整个团队支撑,通常单个口腔科医生就能完成整个诊疗服务,而且口腔科也不靠卖药,最核心的资源是医生人才的治疗技术。

而牙谷医生集团就是为了凝聚精英人才而创建,打造精英牙医执业平台与合伙人平台模式,医生可通过全职加盟、业务合作等不同层级的合作方式加入。

医生走向市场,需要持续学习

如今,在亿大口腔担任日常诊疗和管理工作的张睿坦言,“出来后最大的改变是更多更主动地学习,以前主要做手术,口腔科临床有很多很细的分支,要全面学习,变成一个口腔大全科的医生。一个患者来了,要尽量能解决他百分之八九十的问题。不止要特长专攻,还要知识技术面广,要变成全能型,真的是学无止境。”

张睿说,出来之后不止要看好病、做好手术,还要学管理和运营,西方医学院会培养医生经营开业、管理诊所等能力,而在中国,全靠医生自学。

据张睿介绍,亿大口腔的平台理念首先是给医生充分的自由和主导权,让他们发挥主动性,制定计划,主动提出需求,观念上要改变,走出体制就不只是医生,还是有独立主体性的经营者。

张睿特还别强调了关注尊重病人的理念。他表示自己非常认同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精神上的安慰,不仅医生要做到,护理团队更要在术前术后都做到细致入微。

张睿认为 民营医疗 要靠口碑才能长久,亿大口腔很多患者就医体验好,之后介绍患者过来,这种情况占患者比例的60%以上。

他作了一个对比,“大医院,患者太多,我也曾以患者身份去大医院看病,医生有时忙得头都来不及抬起来看患者一眼,对待病人像是生物模式。我们现在强调人文关怀,要有人的同理心,要给予人的关怀和尊重。”

有想走出体制的医生向他寻求建议,张睿说他当时决定走出来时也很纠结,现在一句话:顺应历史潮流,努力把选择的路走成正确的。

他表示,出来后,有了更大的自由性和主体性,有了更符合理想的医疗模式,更好的收入,人生也会更精彩。并建议同行,“下水”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很多东西需要改变观念、重新出发,“体制是一个圈子,进入市场就到边缘去了,就不在圈内了,很多时候就没有了平等对话的机会,需要自己画个圈才行。”

关于未来,张睿充满憧憬:“以后 社会办医 会建立自己的医生评价体系,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的医生评级。相信只要有政策的加持,有医生自身观念的改变,非公医疗会与公立医院形成利国利民的互补体系。”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