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这些用手术刀割开体制的日子
无影灯下,一双白色乳胶手套包裹的手紧握两把医用剪刀.....这是张强工作中寻常的一幕,却被真实地记录在了反映七位国内独立品牌创始人关于生活、关于创业、关于挣扎的纪录片《内心引力》中。张强构成了该片的七分之一。他出镜的这双手,开过无数次的刀,完成过多次医疗技术革新,组建了多家血管外科,也时刻记录着他思想的点点滴滴。
西洋音乐中,人们在聚会聊天,房间的墙面挂满了小幅油画,地上随意摆放着大棒干花。这是张强医生推荐的专访地点,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小咖啡馆。与约定的时间稍晚些后,他风尘仆仆的出现。黑色翻领T恤,黑框眼镜,招牌式的微笑着解释道,自己刚刚从杭州赶回来,几个小时前,他们对杭州投资的首个医疗机构的选址进行了验收。
张强,我国著名血管外科领域专家,曾创办浙江两家、上海一家医院血管外科,中国大陆首家医生集团的创始人,中国自由执业医师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媒体眼中的“红人”,去中心化时代成功为自己代言的网络大V,两个孩子的父亲,兴趣多多的Dr. Smile.....
2012 年,张强“下海”成为一个“自由人”。随后两年的时间,他一路进行着个人探索,实现了从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向创业者的转变。 2014 年7月张强创立了“张强医生集团”,进行单体探索,并逐渐累积经验。现在,他将把自己的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未来一年内,张强说自己的版图是要成立30-50个专科医生集团,并在2018年迎来爆发期。
一把手术刀的距离
如果说医生集团的1.0版本是乡村医生、私人诊所;2.0版本,是退休医生或受过正规医学教育的医生到民营医院执业的话,那现在的医生集团则是自由执业的3.0版本,这些医生大都接受过良好的医学教育,是医生群体的佼佼者,拥有突出的技术能力和很强的医生品牌。
从2014年三人起步创业就异想天开起名“医生集团”,到饱受同行诟病为口气太大,再到短短两年后“医生集团”成为医生自由执业的代名词,现在甚至卫计委都改口了,这个过程富有戏剧性。张强认为自己算不上那种“聪明人”,聪明人总是很敏感,瞻前顾后,无法专注。而他是靠着一种“钝力”做企业,要打破现有规矩。所以,很多事情,干脆不知道也好,往前走就行了。
公司基因决发展形态。 手握医疗资源中医生这张“王牌”,让医生集团拥有多种可能性和优势。张强认为与互联网医疗、体检中心比,自己处在医疗核心区;而与医院相比,他们的主体则更为灵活,战略易于调头。目前,他们既通过分成模式参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也拓展能力范围内的其他线下资源。今年张强医生集团会在杭州建立第一家日间手术中心,并引入了加拿大一家有名的疝气外科的专科医院经验。
医疗产业的发展受制于政策、品牌、地域、人才、时间培育等因素。 以“人”为核心的医生集团,如何提升、发展、管理医生,建立防御竞争壁垒? 张强 坦言,具备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医生非常少。但是他不强求,他对《医疗焦点》的记者表示,不是所有的医生、护士都适合实现跨学科的转型,对于那些有潜质和愿望的医生,才是他们的培育对象。
以前在医院的学术会议现在被搬到微信群里进行,培养对象被分配到不同项目组比如学术群、品牌群做负责人。 公司发展上,张强负责大战略,小战略细分给其他医生分负责,这种方法让大家进步很快。
建立人心的护城河,是张强防御竞争的门槛。他意识到,真正的人才不是去管制,而是建立标准模版及流程,让员工轻松发挥效能。这其中的举措包括他们刚刚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个人医责险。他希望找到到那些临床、服务上比他本人做的更好的医生一起合作。
非常有意思的是,与一般企业家忙得焦头烂额不同,张强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是“喜欢东弄弄、西弄弄”。他觉得人要学会调节自己。当他打开手机打算拍照桌子上的烛台时,会自言自语:怎么是自拍模式?而就在采访间隙,他发了一条微信留言:如果明天十点钟之前来得及,就可以手术,之后我要去参加会议了。
虽然曾经是三个公立医院的学术带头人,也参与过院方的行政管理,但医生集团毕竟是一个新的战场。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财务、法务、人事是他们的短板。张强也不例外,好在他知道弱项在哪。为了弥补自身劣势,医生集团引入了外来管理团队。他要求医生专心做好自己的业务,提高医师技能和管理水准,剩余的交付团队即可。未来,复制的专科医生集团,也将会共享集团行政总部的支持。
“接地气”,动手能力强的医生,是张强喜欢用的一类人 ,那种有很多教授、导师光环却不能上战场的,他不需要。他不赞成天天开会培训,这样会干扰执行力。他喜欢和能给他启发的人交往,有时候一个高人给他指点一句,就够他受用一年了。人不能死读书,困难时,要找业内高人指点迷津。
虽然培育的过程有诸多困难,但是张强相信优秀的外科医生更容易蜕变为优秀的企业家。因为二者都要具备内心强大、决断力、执行力、人格号召力以及情怀等成功特质。比如,外科医生整天与生死打交道,内心能不强大吗?在开刀的过程中,是选择开进去还是不开,如果开进去,出血怎么办?要当机立断做出选择。手术台周围的麻醉师、护士都得紧密围绕在你的身边,这也是一种领导力吧。另外,医生的情怀就不说了。
像谈恋爱一样去接洽投资人
对资本和商业模式的认识,对于张强是一个过程。有一年的时间,他们都在观察。他们从签约机构合作中,看到重资产医院在管理、运营上的付出。对于这种庞大的系统工程,非他们这些外科医生所擅长和能掌控的。随着合作中话语权的加强,张强慢慢开窍:与其自己做医院还不如走合作化的轻资产模式,成本控制空间更大。
目前,他们日间手术的平均客单价为三到四万元,靠老客户口碑介绍和互联网传播,增长迅速。在日后的品牌发展中,将打造团队品牌与个人品牌相结合的战略,并以团队品牌塑造为核心。
关于融资,张强早期也有过教训。2015年,尽管张强获得了A轮融资,但是当时他对公司是否走轻资产模式的发展方向还并不清晰。股改之后,他们决定退回融资,张强不愿意随随便便把股份稀释出去,也不愿意对投资方不利。
这些年和资本打交道,他学到了合理使用资本获取回报以及合约规定。体制内是病人和医院发生关系,而医生有时又很感性。现在,是商业让他们有了契约精神。医生集团要汲取商业中好的部分同时,更重要的是回归医疗本质,我们想做出有理想的东西,做出创新模版,培养好的医生。
想明白了,拿钱就有底气了。2016年,张强再次启动融资,一时间又成为媒体焦点。比如“三个星期洽谈期”、“张强医生集团对哪些资本说NO”。张强甚至为记者开了绿灯,让他全程旁听了十家投资方的洽谈会。他说,没什么好回避的,我们都是透明的。
资本也有感性的,张强认为同资本方的交流,要坚持原则,展现真实的想法,才是效率最高的。 “我们把想法说好,气场相投的就会过来,很在乎短期商业回报的就会自动离开。这真的像极了谈恋爱,如果开始就靠装来吸引对方,那是不负责任的,迟早会出事的。”
你能从他的神态中能感觉出,他内心的柳暗花明。执医多年的积累,体系内、外兜兜转转后,张强才算能理解中国特殊的医疗环境。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了两年医生感到绝望后去创业,事实上,他们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医生,是带着不成熟的思维去创业的。
相信自然,我们只是一片叶子
即使早年在体制内,张强也承认自己是个在争议中成长起来的“不安定”份子。比如当时在浙江邵逸夫医院时,他在磕磕碰碰中当上了科主任,他拒绝洗脑,喜爱独立思考。“如果你想读一本书,这本书还没有写出来,那你就写么。”张强喜欢这句话。
虽然对行业理解很深,也很早就想动身抽离,但是张强一直认为时机不成熟。真正触动他自主选择,是来自于家庭的变化。
2001 年,父亲的去世,带给了张强生死观的变化。虽然常常看到病人死亡,但他其实对死亡没概念,直到父亲离世,让他对生活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张强写了很多纪念父亲的文章,他突然意识到生命如此短暂,要抓紧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002年,张强开始了体制内的“跳槽生涯”:2002年负责组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并任主任、2004年负责组建杭州市血管外科中心并任主任、2007年负责组建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血管外科并任主任。
到上海后,张强参加了许多考试,最后面试时几个专家问他:“你怎么能在上海混?上海医院有很多个圈子,你一个外地人,凭什么打开局面?”张强说“如果上海医院里有很多圈子,那么我愿意他们走到圈子外面来,共同交流。”
2012 年,张强的第二个儿子出生。看着孩子无知无畏的探索世界,每天都在快速成长,他领悟到人生要去尝试。这次,他开始了更大的挑战,脱离体制,彻底单飞。对此,圈子里开始有人骚动、贬低甚至诋毁。张强说,出挑的人,一定会受到非议的,因此我不太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外科医生就是要内心强大。
早期重大决策之前,张强会跑到墓地和父亲对话,寻求答案。现在虽不必跑过去,但是需要,他会马上进入到一个心灵对话的状态。一个声音出来,另一个声音就出来博弈,从而让人性处于一种稳定和理性的状态后再做决断。这是他已经养成的思维习惯,让人轻松。“做企业需要这种特质,一个冲动,一个错误的决策很可能就是企业的灭顶之灾。”
他喜欢马云,同为浙江人,他佩服这位同乡的逆向思维方式。 但是,他不欣赏马云扮演的苦尽甘来的励志演说家角色。他说浙江人太过于精明、勤奋,为了未来的目标,总是先苦后甜。这种低质量的生活,使得很多身价上亿的老板说没就没了。
所以,张强希望医生集团的人“不是先苦后甜,是每天都要甜。”对比四年前,如果不是走出来,无非就是存款多一点,人还是那个人,老得快。而现在,思考在提升,知识面在改变,是生命的延长,这些已经是最丰厚的回报了。
有人说张强很聪明,他从事的外科领域、开拓的专科领域,都是易标准化、易复制的,也有人说张强今天在医生集团行业的号召力已经很难再有复制。而张强自己说,好与不好,资本已经在说话,如果有一天失败了,上帝会在你失败前早早给你暗示,那我早点接住便是了。
也许,并非每次的自我博弈都带来最正确的选择;也许,更加勤奋,会让他们发展更好。但是,激进与平和两者间的平衡以及决定后不纠结地执行下去,才是张强更加看重的部分,也是他认为的人生要有包容度和张力。采访中,他两次提到痛惜同为医疗创业的张锐,“那么富有创业激情的一个人英年早逝,他把自己燃尽了。”他说,创业就像马拉松一样,要留有后劲,要有几轮的爆发期,要把人生参透。他甚至大胆预测,未来创始人的健康状况一定会被列入投资人的考察指标。为此,他要开启自己的八块腹肌训练计划。
张强说自己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人就是自然中的一片叶子,不可能永远立于枝头,该飘就要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