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唐宁:“原则”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宜信唐宁:“原则”

从今天起,我想写写我平时采访和参会中的一些见闻,工作让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中国金融创新领域最前沿的企业家和创业者,这些金融创业者们的经营之道、为人处世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既是大时代的投影,也在影响新金融时局的走势,作为一个行业的记录者,我觉得有必要把我的观察写下来,一来做个记录,二来也有助于咱们《央行观察》的读者吸取他们的经验教训,今天这一期我们要谈的是宜信的创始人唐宁。

1 八年之后再见唐宁

我第一次见到唐宁是在 2010 年,地点是在建国门桥边上的社科院,经常混北京金融媒体圈的朋友们都知道,社科院经济所和金融所经常会有各种小范围的分享,这成了很多年轻记者积累资源,听一些公开场合听不到的话的机会,在那次小规模分享会上,唐宁穿了一件蓝色衬衫,他向几位来自孟加拉国的学者分享小额贷款与普惠金融的经验,至于唐宁讲的具体内容我已经不记得了,印象中只记得听众听的挺开心,时不时报以掌声,那也是我参加的气氛最为放松的研讨会之一。

宜信唐宁:“原则”

2010 5 月社科院的那次研讨会

那时,我对宜信基本还是无感。 2010 年的中国金融行业还是国有银行的天下,国家四万亿刺激计划后,所有人关注的重点还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国有银行,它们不断刷新纪录的盈利水平,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后来的几年,由于报道领域重点切换到央行和宏观政策,我对宜信关注的还不是很多,只在媒体上看到零星消息,但不知不觉间,宜信曝光的频率明显提升。同样的,在我和其他金融科技公司接触的过程中,也经常能听到各种与宜信合作的消息。比如,一家现在专注于负债管理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的 CEO 就说,他们今天业务模式的创新就是受与宜信合作的启发。宜信的触角开始渗透到金融行业的方方面面。

直到去年,宜信企业传讯部的朋友让我在时隔八年之后再次近距离接触了宜信。现在的宜信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家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的金融科技公司,旗下有一家美股上市公司“宜人贷”(截止 2018 3 14 日,股价 42.48 美元,市值 25 亿美元),和新三板创新层挂牌公司“宜信博诚保险服务”。今天,他们在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和普惠金融等方面都有了深入的涉足和拓展。

但是, 这一切的开始,是从 12 年前唐宁看到助学借款的机会而萌发的。 12 年间,用唐宁自己的话说,他“把手弄脏”,在从一个天使投资人向一位创业者转变的过程中,也将宜信从一个只给学生发放助学借款的机构,变成了一个全功能的金融服务公司。今天,宜信服务的对象涵盖都市白领、普通小微企业主、高净值人士等中国各类人群。

上上周五,我旁听了宜信 CEO 座谈会,这个座谈会每个月举办一次,一次两小时,唐宁会利用这个机会就他最近的所闻所思与宜信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分享,虽然时间很短,但是管中窥豹的话,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唐宁的领导心法,这里写下来几点,供大家参考。

宜信唐宁:“原则”

宜信 CEO 座谈会

2 靠原则和价值观形成自组织

去年和宜信再次建立沟通之前,我的一位曾经在宜信工作过的朋友告诉我宜信内部很“乱”,从那以后,这个“乱”就种在了我的心里,但是直觉告诉我,对于一家创业企业来说,“乱”可能不是一件坏事。

还记得我刚工作的时候,家里的一位亲戚跟我说,“凡是天天抓纪律、抓考勤的企业,一定是效益不好的”,当时我刚从大学毕业、涉世不深,不明白其中话的道理,现在,随着阅历的增加以及对于企业管理认识的加深,我开始明白,精英的创业团队总是包容式管理的,领导可以有很高的结果要求,但是要对员工有充分的包容,优秀的具有自驱力的人才其实是不需要死板管理的。比如,阿里云总裁胡晓明最喜欢的公司氛围就是“热火朝天、乱七八糟”,员工最宝贵的创新活力往往就是需要些“不守纪律”。

这与我们惯常考虑问题的思维模式是相反的。受制于民族文化和国家治理体制,很多公司往往强调“命令和控制”,这本身没有什么错,“命令和控制”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它并不是今天精英团队的打法。

唐宁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尊重科技创新人才的个性化要求,是让他们发挥创造力的基础, 2018 1 月,在北京举行的一次活动上,唐宁谈及对精英人才的柔性管理问题时表示,海归人才希望有宽松的办公氛围,他就在北京 CBD 附近的朗园为他们找办公场所。

“乱”是相对的。让我们拿自然界的鸟群举例。我们经常看到鸟群作为一个整体在天空中形成非常有韵律的移动,科学家一直试图搞清楚鸟群进退有序的原因,借助大数据和高科技,他们终于搞清楚在鸟群中没有鸟王在指挥,更没有心灵感应。每只鸟只需要同时跟踪左右两侧临近的六七只鸟。它随时获取这六七只鸟的飞行速度和方向,然后自己按照这些速度和方向的平均值飞行,就能很好地协调。

宜信唐宁:“原则”

靠原则形成自组织的鸟群

如果从单只鸟的视角上看,鸟群会很“乱”,但是如果退一步,看整个鸟群的话,你会意识到,它会是进退有据的。类似的,精英团队靠的是原则形成的自组织。

读过凯文·凯利《失控》和《必然》的朋友对此应该并不陌生。凯文·凯利用蜂群的例子说明了同样的问题。我们整个宇宙的奥秘也是蕴含在类似E=mc²这样简单的数学定理和公式之中。

大道至简。公司和组织的运作也遵循同样的道理。正确的原则和价值观能使得企业走上正道,能够在组织管理者不过多干预的时候形成自组织,这对于企业的创新至关重要。比如,一位国有保险集团公司创新金融条线的负责人就在一次内部分享时感叹道,国有金融机构的创新很多是被行政层级所阻断,下层的想法没有办法逐级反映。

但是这种因原则而产生的自组织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创始人对原则和正确做法的不断宣传和灌输,以便使得组织形成类似人体肌肉记忆的“组织记忆”。

在 唐宁 的CEO座谈会上,我仔细观察他的言谈,他其实是在用“原则”来管理公司。 比如,作为一个金融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唐宁始终强调技术要为业务需求服务,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这一点他不仅公开场合不断强调,和内部员工沟通时也在反复重复。

在和 宜信 旗下翼启云服首席创新官刘灏交谈时, 唐宁直接问,翼启云服的 区块链 产品解决了小微企业什么样的痛点问题? 刘灏介绍了在特定场景上的尝试,即为大型企业的外包服务公司提供员工工作量的确认记录,工作量一旦经过外包公司的劳动者、乙方外包公司、甲方大型企业的确认,就在区块链上记账,未来不可变更、不可篡改,而这个工作量就成为了乙方向甲方索取服务报酬的凭据,翼启云服以此为基础提供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

宜信唐宁:“原则”

宜信旗下翼启云服首席创新官刘灏

类似的,在与下属谈及 人工智能 等技术时, 唐宁始终要问这个技术是怎么应用的,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久而久之,唐宁这些念兹在兹的口头禅也成了员工们的集体记忆。

原则要靠信号传递。 用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讲就是“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在和公司内外的沟通中,唐宁将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经常讲、反复讲,这些有助于他将自己的意思传递给公司上下。

3 金融和科技人才要紧密结合

“瞎子背瘸子”就是唐宁经常用到的一句话。

唐宁经常要求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用他的话说, 创业就是“瞎子背瘸子”,是双方互相学习、补短板的一个过程, 他要求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在互相沟通工作半年之后,可以基本地知道与业务相关的对方领域的Know how,在他看来,在金融科技领域,只有双方紧密合作在一起,形成“team of two”的二人组,才能取得创新的可能性。

的确,今天的创新更多是体现在要素的重新组合上,当 将一些跨界元素结合时,往往就形成了“新物种”。 近几年来,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这个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层出不穷,所有人都看好金融科技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典型的如今天大数据条件下的互联网借款,虽然网络借款也是借款的一种形式,但是与传统的贷款相比,在获客、甄别信用和反欺诈等方面,都与传统借款有了很大的区别。

宜信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的一个重要业务方向,就是科技赋能。 对于宜信本身来说,它的业务也有很多能被数据化改造和提升的空间。

给别人赋能的前提是自身的能力,金融科技的能力建设已经成为了今天这个赛道中创业公司竞争的焦点,谈及这方面的创新,唐宁认为,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互相合作是创新的起点,他在公司中始终提倡并鼓励这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这种鼓励和引导渗透在CEO座谈会的方方面面。

宜信唐宁:“原则”

宜人贷技术负责人陈鼎

“你在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有什么经验教训?”,唐宁向宜人贷技术负责人陈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要想游到河对岸,必须要跟业务团队,或者是风险团队,混在一起,包括吃,包括做,一定是非常严密的工作在一起,把相互的内容交叉,才能形成合力,对我们的业务才能更有帮助和意义。”陈鼎回答道。

在和宜信大数据创新中心工程总监张军的谈话中,唐宁也在问金融人才和科技人才沟通学习的问题。

宜信唐宁:“原则”

宜信大数据创新中心工程总监张军

“你花了多长时间把他们搞的私募股权、创投、母基金这些事搞明白的?”,张军是技术背景,唐宁特别看重他金融业务的掌握程度。

“坦白说,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了解他们这些专业的东西都在做什么,我觉得这也是想要跟大家分享的另外一个事情,我们科技团队非常希望能够和我们金融团队一起合作,能够一起做很多事情”,张军回答道。

“最有效的招有哪些?”,唐宁问。

“不停骚扰他们,和他们一起学习了解,当然,我自己也会看资料,带着问题骚扰他们,他们如果有什么问题,也会随时找到我们,双方相互学习”,张军说。

……

4 全球寻找资源,占据趋势性战略高地

靠“原则”让公司形成自组织,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注重金融和科技创新要素的结合,这些都是宜信成功的要素。 此外,唐宁也特别注重从更高维度、更广范围给公司找到最好的人才和发展资源。

创始人的格局就是企业的格局。 如果我们把创始人比作一位将军,那他就需要找到战略制高点,带领团队爬上一座山,从山上推石头打敌人,这时每个士兵的战斗力和勇气都比平时提升了 3 倍,地理的优势给每一个士兵赋了能,所以更多的时候,企业的成败考验的是将军的战略能力。

从这个意义上讲,唐宁就是那个不断寻找制高点的人。 在他的眼中,普惠金融、财富管理、 金融科技 都是可以持续十年以上的趋势性机会,他希望宜信围绕这些趋势匹配资源,用金融科技服务普惠金融与财富管理,围绕这个方面展开公司的能力建设。

这种资源的获取和配置已经上升到了全球层面。 今天,金融科技领域的玩家们,在市场、人才、资本、技术、业务模式等方面的竞争已经是全球化了。 前两天,一位中国金融科技创业公司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的高管去美国出趟差,就是为了挖回来一位技术开发工程师。

宜信唐宁:“原则”

唐宁在宜信CEO座谈会

宜信也在推进全球战略。今天,宜信财富的投资团队由很多海外本土投资人士构成。宜信在硅谷当地就有自己投资团队,随时关注创业企业的动向,出于“专业的事情要由专业的人来干”的考虑,宜信在海外布局的时候尽量延揽当地的人才,宜信财富硅谷投资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之前就是渣打银行全球金融创新部门的负责人。唐宁认为,投资者要具备“打三个电话”就能摸清创业者本质的能力,因此本土化人才至关重要,现在,这种尽调能力上升至不仅有专业人员的视角,也有AI大数据的辅助。在金融科技投资方面,宜信投资效果斐然,在CB Insights 和 FT Partners接连发布的金融科技观察报告榜单中,宜信新金融产业投资基金都榜上有名。

座谈会之前,唐宁刚从美国回国,每年春节,他都要去美国,趁着国内放假的间隙去拜访和考察美国的创业团队、基金和金融机构,了解金融科技行业最新的进展,比如看看有哪些新的创业公司,认识认识这个领域的牛人,观察观察出现了什么新的商业模式。

而这些,都可能在将来为宜信所用。

随意打赏

宜信创始人唐宁宜信财富 唐宁宜信财富唐宁宜人贷上市宜信财富金融超市宜信公司宜信唐宁宜信普惠唐宁宜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