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杨飞:坚持做相对单纯的金融机构
2016年第十八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由中国投资风险研究院协办、亿欧媒体支持,在6.5-6.8日在中国深圳.五洲宾馆举办, 专题论坛2: 并购 热潮后的 冷思考
专场主席: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周可君、演讲嘉宾:德同资本创始主管合伙人-田立新、 IDG 资本资深合伙人- 杨飞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韩惠源、德勤全球网络成员上海勤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傅永辉、深圳市中锂财富投资控股集团创始人-李凤岭。
杨飞:记得十年前谈风险投资的时候,我们自己一直觉得这个是边缘的经济活动,被少部分人认知,被社会所忽视的一帮人,可喜的是经过IDG是93年在中国做风险投资,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到了最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这个行业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参与的人很多,进来的资金多并且优秀的公司。
特别是投资的公司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的成为了整个经济发展的龙头,成为不能回避的一个经济现象和投资现象,像BAT,也都是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 如果没有风险投资的时候,我想会有这些公司可能会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长一点 。
作为IDG本身来讲,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赶上这一波了,就像钓鱼的一样,时代的这一波,我们相对来讲是比较单纯的投资公司,没有做成投资集团,没有太多的去扩张投资活动,基本上还是坚持了一个行为,就是找优秀的团队、优秀的 创业 者、优秀的项目去支持这些项目,然后支持大佬,去推动他们的上市,或者是被并购,基本上这么坚持了二十年。
相对算是一个单纯的基金,当然我们追求的一个理想,追求企业发展的真实性和行业发展的基石,我们觉得这样可以给基金带来一个回报,也显得主业比较突出,容易被我们所接受。幸运的是,我们这种坚持也得到了一个良好的回报,现在说BAT+小米+360的五家公司,我们只有A没投到,其他四家都投到了。 从积累来讲,我们积累了有一部分是经验,然后更多的也有一些教训,所以常说的,能给投资对象带去一些见过的导致企业失败的因素,让这些我们投资的对象能够避免走弯路,这个是觉得最大的价值 。
坚持的还是做相对单纯的金融机构,去培养一些新的增长点,毕竟是时代变化,形势比人强,就是早期我们更多的是在第一、第二名去做风险投资,现在也有PE基金和购并重组基金。另外,覆盖的范围可能也从原来的TMT到医疗基金、大消费、能源,都有一些覆盖。坚持的信念不变,但是使用形式稍有变化,希望给大家通过这个场合认识,多交流、多合作,我们再创佳绩,谢谢大家。
周可君: 我们观察的IDG成长,IDG这边很少跟上市公司做PE+上市公司的基金,还是专注于纯粹的投资,这一方面看看杨总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向?
杨飞: 原因是购并重组的冷思考有这么三个要素:
第一、购并重组应该是持续的一种投资活动;
第二、购并重组能给社会留下什么;
第三个我们大家都来参与这个事情;
这是冷思考要告诉大家,虽然给上市公司去做购并重组基金这个事情,其实很多上市公司都来找我,想跟IDG一起搞购并重组基金,我们都比较谨慎,购并重组基金这个事情跟上市公司合作还不多。其实购并重组基金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做的还是有 创新 的。实际上从购并重组这个事情来讲,只要有资本市场存在就应该存在,而且是大力推广和发展的一种投资行为。
作为购并重组是介于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PE投资和二级市场的对冲基金之间的一种资本注资形式,既有它的高效性,又有能够承接性,而且也是整个资本市场最活跃的一种资本组织形态,实际上在美国几十年的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每年大概有三万五到四万起的购并重组事件发生。这个已经持续了几十年了,有的时候有的年份可能会多一些,有的年份会少一些,但是整个影响的资本量来讲,它比IPO要多得多,所以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当传到中国来,中国整个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所以说大家好像以为这是一个相对吸引的活动,实际上不是。那么我们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事情呢?就是我们存在的问题,其实作为购并重组是两个事情推动的。
一个是赚钱效应,一个是行业整合 ,就是发展这个公司使它主业更强更大,更持续更长期发展的一个客观需求,只是由于最近两年,这种购并重组的赚钱效应太偏了,使大家忘掉了去梳理这个真实的东西,把一个公司进行重新定位,最后经过购并重组能出来好公司,这个是大家共同的需求。
如果仅仅是强调赚钱效应,一购并重组,股票无缘无故的就涨,实际上购并重组完了,有的公司我们看到进行多次的购并重组,最后对整个市场,对整个社会来讲,它就没有起到购并重组的真正的本意,这个是现在要去拟制的一种效应 。在现行的政策去考虑这个事情的时候,实际上应该是多方调研,不能一刀切的事情,所以说作为购并重组基金去发展,我还是看好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