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的供应链政策
【编者按】美国是最先提出供应链国家战略的发达国家,由于供应链连接着产业上下游,关系着供需两端。因此供应链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转载自经济日报,作者李子文;经亿欧物流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在产业分工不断深化、资源要素全球配置的背景下,供应链已经深度嵌入我国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成为连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关键纽带,供应链创新发展也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
国际上,美国、英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较早认识到供应链在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供应链从企业微观层面上升到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的宏观层面,把 供应链政策 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推进多边合作的战略工具。观察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政策,能够为我国制定适合国情的供应链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发达国家的供应链政策
① 美国是最先提出并系统实施供应链国家战略的发达国家。 美国的供应链政策大都聚焦于国防安全、民生安全、国际贸易等重要领域的关键产品和物料的供应。
2005年后,美国的供应链政策逐渐向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向倾斜。2012年,美国发布的《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指出,全球供应链系统是对美国经济和安全“至关重要的资产”,同时提出“促进商品的高效和安全运输”和“培养具有弹性的供应链”两大战略目标,标志着美国将其供应链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
具体来看,美国供应链政策主要在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强供应链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通过供应链风险管理技术方法识别出关键领域的物资、基础设施等情况,并据此加强对不同领域供应链脆弱性的评估和预警;
二是,加强供应链弹性,通过保留适当的物资冗余应对外部供应链中断风险,并出台一系列提高制造业和国防工业领域供应链弹性的举措;
三是,促进政府部门和机构针对供应链安全问题进行必要的立法,从源头确保供应链安全,在一些细分的行业领域也出台了多项涉及供应链安全的法案;
四是,加强供应链安全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供应链合作框架和协议。
② 英国将供应链视为本国制造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 英国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战略,供应链政策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2015年,英国发布《加强英国制造业供应链政府和产业行动计划》,标志着英国将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的竞争力上升为国家战略。
英国的供应链政策体系趋于成熟和完善,在供应链协作、创新、融资、弹性安全等方面均形成了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一是,推动供应链创新。 在流程创新方面,帮助制造业研发并应用新的供应链生产线,推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支持制造咨询服务企业和制造企业密切合作;在技术创新方面,持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供应链不同环节的应用,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
二是,加强供应链上下游在人才招聘、培训方面的协作。 鼓励供应链核心制造企业借助其品牌力量帮助中小供应商招聘人才,并协助中小供应商进行定期的员工培训,共享供应链培训计划和项目,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协同水平。
三是,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改善供应链 资金流 。 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向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并为企业提供融资指南。同时,设立贷款基金,专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四是,着力提升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推进政府部门、原始设备制造商和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合作,为供应链内的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制定供应链绩效改进方案。同时大力支持能源、航空、汽车、铁路等重要工业领域的行业协会构建行业标准,向中小企业普及推行最佳的企业供应链实践方案。
五是,推进供应链协作。 鼓励各行业领域的行业协会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谈判和信息交流搭建平台,大力推动跨行业领域的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最佳企业案例的交流、分享等。
③ 德国早期供应链政策的重点是在制造业领域构建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为导向的绿色供应链,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方面,德国主要有四大举措:
一是,加强环境标志认证,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环境标志认证系统“蓝色天使”、第一个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绿点”标识,并在纺织、汽车、机械等多个领域推出生态标签。
二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推出“德国可持续发展准则”,要求企业参照该准则在各方面向公众公开供应链能源消耗、资源利用、温室气体及其他有毒气体排放等相关指标。
三是,设立政府奖项,表彰和支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环保型产品进入市场,涉及领域包括汽车制造业、建筑业、纺织业等。
四是,完善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监管。德国法律明确了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要求生产者对产品生产、消费、回收直到最终的无害化处置等环节实现全面负责,保证对供应链全生命周期污染排放的管控。
近年来,随着 人工智能 、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德国还开始积极推动工业供应链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构建智能化供应链已经成为德国工业4.0战略的重要内容。
④ 供应链政策也是欧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农业、制造业,以及物流、环保、能源等多个领域,欧盟都建立了专门的供应链协商和处理机制,其中既有强制执行的行政性指令,也有引导性的报告和说明。欧盟供应链政策主要关注两大问题:
其一,保障成员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供应链安全,尤其是保障原材料供应、货物或 物料运输 的安全性。 欧盟与美国在供应链安全问题上进行了深度合作,也向成员国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成员国的海关事务和企业进出口贸易提出了安全性要求。
其二,构建绿色供应链,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欧盟制定了严格的强制性绿色供应链法令,针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运输、分销及回收等环节制定了严格的环保要求。
综合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政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构建高效、协同、可持续的供应链,推动关键领域产业竞争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英国和德国的供应链政策就是典型的例子;
二是从供应链安全的角度出发,积极应对各类外部风险因素对关键产品和物资供应的影响,保障本国或区域内的经济安全、民生安全和国家安全,美国的供应链政策就属于此类。
经验借鉴和启示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政策及其实践,结合我国供应链当前面临的问题,我国对内应当积极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和协作水平,加快构建适宜供应链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化供应链发展环境;对外应当加强对供应链安全问题的研究,处理好推进供应链全球布局和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关系。
一方面,优化供应链发展环境,提升供应链竞争力。 供应链本质上是市场运行微观层面的概念,因此提高供应链发展水平还应从市场主体着手,着重提升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
对我国而言,供应链政策应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供应链协同的动力为重点,解决好企业想参与但能力和配套支撑不足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配套条件,积极推进供应链信用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供应链领域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促进供应链高效协同。
另一方面,积极化解供应链风险,保障 产业经济安全 。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企业、产业甚至国家竞争都体现出供应链竞争的特征。
对此,应构建有效应对供应链风险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形成供应链中断应急机制,并积极参与供应链安全国际合作。同时,在深度参与全球分工的前提下,推进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逐渐补足“短板”、发挥优势,提升在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