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报告:中国银行业如何改写未来十年风险管理格局?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麦肯锡报告:中国银行业如何改写未来十年风险管理格局?

在宏观经济下行与监管重拳治理的双重冲击之下,中国银行业陷入了不良攀升、利润下滑和增长乏力的困境。 麦肯锡 在其最新发布的银行业CEO季刊中提到,2018年中,中国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率 已升至1.86%,不良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

尤其,随着“逾期超过90天贷款全部计入不良”、限制非标业务等新规密集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使得银行的传统增长模式备受挑战,让原本就备受煎熬的利润水平再遭重击。

麦肯锡在其报告中提到,新规一出,部分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不足5%飙升近20%。行业真实的不良率加速暴露,这样导致银行利润承压,巨大的逾期贷款包袱也让 信贷 资源难以释放。

麦肯锡认为,在此背景下,银行如何更有效识别并缓解风险、风控如何提供更高效迅速的业务支持、同时满足监管的要求等变得尤为重要。 风险管理能力的强弱,将成为未来银行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并直接决定银行估值低高低。

1、高收益信贷业务空间巨大,中国暂不会有 信用卡危机

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4至2018年中,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余额在短短的数年里翻了一番多,从8400亿元上升到19600亿元,同时行业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从1.25%大幅提升至1.86%。

同时,不良率的持续大幅攀升极大地冲击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国内银行业的资本利润率已经从三年前的近20%快速下滑到2017年的12.6%,净利润增速也从长期的两位数减慢到2017年的6%。

因此,降存量、控新增、还要保利润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破局难题。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寻找高收益的资产业务,加大向零售板块倾斜成为必然的选择。包括小微、消费金融、信用卡等高收益信贷业务成为了银行中长期的重要布局。

去年,麦肯锡也曾在一份银行业报告中预测到,未来5-10年,零售银行对于银行业的利润贡献会超过50%。

尤其最近一年,各家银行都加大了在零售业务上的投入力度。以信用卡业务为例,不管是发卡量,还是授信规模都在过去一年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一趋势在头部的几家股份行,和国有大行尤为明显。

根据央行日前发布的《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38亿张,环比增长4.17%。人均持有信用卡0.46张,与上一季度相比,增加了0.02张。

随着以信用卡为代表的个人信贷业务的“大跃进”,不少人担忧,中国是否会面临日、韩、台湾等地区曾经出现过的信用卡危机?

对此,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曲向军认为,虽然信用卡的发卡量和授信规模增速较快,但对比国际上的成熟市场,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但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分配问题。

同时,在保持该业务规模增长的同时,也要及时调整风控策略、优化风控能力与之匹配。比如,信用卡业务一个很常见的情况就是“套现”。如何提升相应的风控能力,鉴别出套现或者欺诈人群等是最基础的一环。

他表示,零售业务增长快、利润高,商业银行都在努力跑马圈地,还没有来得及精耕细作。同样以信用卡业务为例,现在的获利还主要来自于利息,没有充分挖掘价值客户,也不太注重商户一端(消费、交易费率)等。

此外,针对目前银行与 金融科技 公司、互联网巨头等联合放款的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大有可为。银行自身的能力不足,在3-5年内,这种联合放款的模式将占据很大份额。但随着银行自身风控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可能会慢慢转化为自营。

2、从规模驱动到能力优化,风险管理成为核心竞争力

麦肯锡认为, 包括监管拓宽加深、客户期望改变、技术助理风控、风险类型增加、消除风控偏见、持续降低成本等六大结构性趋势将改写未来十年的银行风险管理格局。

以客户期望改变为例,随着科技与金融的融合,金融服务的效率不断提升,用户的选择更多,要求也变得更高。过去风控流程按天来算,现在缩短为几秒钟内就要完成决策流程。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银行战略转型和业务重心的调整,风险管理的价值与定位也随之变化。

麦肯锡认为,中国银行业以往的金融模式主要是规模驱动,营销是核心竞争力;而如今,中国银行业步入关键变革期,风险管理能力将成为新的竞争力,并将直接决定银行估值的高低。

过去两年,科技创新影响着银行业务链的每个环节,但最重要的颠覆可能发生在业务承接和销售流程上。究其根源,金融科技公司们并不会变成银行,而是夺取直接客户关系,进而从银行业务链上分得一本羹。

据麦肯锡测算,数字化风控可通过提升信贷管理效率、降低信贷与合规损失,帮助银行节省20%—30%的风险运营成本。受益于新的数据来源、高级分析方法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智能风控正在银行风险管理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除了前述零售业务,在新的市场和监管环境下,包括对公业务、投行业务、小微贷款和消费金融等领域,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流程同样面临新的挑战,亟待重塑。

以小微贷款为例,截至2017年末,中国小微企业数量近7500万,小微个体工商户超过5000万,巨大的小微市场带动了高速增长的融资需求。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数据透明度低等特性,银行往往难以提供服务。

但不管是从监管政策的要求出发,还是源于银行自身的发展诉求,未来加大小微金融业务的投入也是必然的趋势。 在麦肯锡看来,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小微业务的风险特点,必须重新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体系。

机遇和风险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看是广阔市场、繁荣前景;另一面看则是危机四伏、挑战重重。就看,如何驾驭风险,把握机会了。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麦肯锡中国麦肯锡思维未来十年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