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School创始人:个性化、智能化、数据化将成教育“标配”
【编者按】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对人类的威胁现在常被我们提起,打造个性化教育的公司渐渐走入我们的视野。此前,由Google工程师一手创办, 扎克伯格投资的AltSchool 就是其中一家。
在GES2017未来教育大会期间,AltSchoo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ax Ventilla来到中国进行关于个性化学习的分享,在演讲中他回答了 学校如何实现个性化学习 ,以及在个性化学习中,技术到底技术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带来什么样的贡献等诸多问题。
本文原载于搜狐教育,内容根据Max Ventilla整理,经亿欧编辑,供业内人士参考。
孩子门从互联网接受的教育效果显著吗?
在开始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否愿意读科技小说、科幻小说,还是并不感兴趣?我觉得选择不感兴趣、不看科幻小说的人,一定是过往经历非常有意思的一群人,选择看科幻小说的人群是非常执着于现在的,而选择看科技小说的人群是更关注未来的,这是个简单的评价。
我希望“未来教育”结合这三者,成为一个既了解过去发展,又可以让学生们着眼现在,同时可预测未来的大趋势,从而能够自如的应对未来的变化。
引用孔子的话,“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如果我们理解现在,就能预知未来,因为历史都是循环往复的,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还是能赶上的,要努力争取。
在过去的一万年间我们发生了什么历史性的变化?我展示了一些惊人的数据,证明这个世界曾经有多少人来过、生活过。
8000年前,我们看到很多人从水平发展过渡到垂直发展,随后迎来了工业革命,人类开始自由进行体力劳动,这种体力劳动,逐渐改变了社会的发展。
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又即将进入一个同样需要创新和革新的时代,而这种创新不仅关于体力劳动,更多的是自由的脑力劳动。
如果我们畅想一下后代可能面对的未来,我们应首先回想从人类大脑到电脑我们花了多少年的时间,如果再过100年,电脑的劳力成本将远低于人类的脑力活动,也就是说我们的后代在他很小的时候就需要做成人所承担的工作,因为简单的工作都被电脑取代了,而当他们长大成人,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所以,纵观教育体系和系统,包括美国、欧洲、亚洲整体的教育系统,我认为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的国家,从小培养孩子电脑思维的国家,一旦拥有并适应这样的思维,他们的脑力工作会变得非常沉稳、非常高效。 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到电脑普及的影子,例如孩子可以从电子设备上开展学习,一台电脑就可以教授孩子很多知识。
那么如何来评估孩子从电脑等平台接受的教育是效果显著的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以高中学生为例,从1900年左右基本没有高中毕业生,到70年代,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出现在社会上,大概70%的人口都能得到高中教育,因为人们开始具备经济能力和时间。
我们在考虑人群是否愿意接受教育的时候,需要考虑的是他们是否感兴趣,学习程度怎么样、学习情况怎么样,同时进行一定的评价。
对于普通学校来说,学生的兴趣度会越来越低,从小学的76%到高中就会降到44%的兴趣率,也就是说,学生对于学习感兴趣的程度,是随着年纪的增高逐年递减的。
我们也进行了研究,和教育专家交流去了解,实际上不仅仅是学业成绩,包括情商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无论是5岁的孩子,还是50岁的孩子,谁也不愿意被别人左右,被人告诉他应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
在个性化学习中,技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我们怎么样去改观呢? 大家都认为技术是一个巨大的机遇,然而到底技术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能够带来什么样的贡献?
据悉,学校90%的预算都放在了明星老师、权威性老师及基础设施上,其中只有10%的学校资源是可以被充分利用起来的,如何能够把不同系统和学校的10%预算给融合在一起,适用于所有的学生、所有的老师,这就是技术优势所在。
在教育系统当中,硬件是不断提高的,现在只有一些少数的供应商和硬件的提供商,以高成本价格给到教育系统这些硬件。 以后,我们会让技术实现低门槛、低成本,并且能够从硬件和软件的内容方面进行更好地融合,让老师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让大家能够对正确的教育、良好的教育达成更深入的共识。
Altschool创建了软件培训技术平台,不断地研究,在过去教育系统的中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比如说,我们会用Snapchat,它这种截图的形式,Snapchat一开始扩展非常快,但到了一定价值局限的时候,我们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发、需要更多的人机交互、需要在扩充之前积累实验,总体来说教育的技术是按这样的曲线在发展。
虽然,教育的技术还没有到达右边这个非常高价值、高意义的层面,但是我们仍然在路上。总体来说,Altschool在扩充之前,融资到2亿元,初创公司可以融资2亿元做真正的技术研发,搭建教育平台,是非常罕见的。这样的教育平台从很多缺陷小的系统开始,逐渐做得越来越好,逐步完善得越来越好。
要做到这一点, 我们需要就并不仅仅是技术,而是教育科技,是把教育和科技结合在一起, 这和科技本身的定义是不一样的。
公司的领导团队,是一批有很多教育经验的领军专家以及工程师,同样教育家和工程师的比例是一样多,像另一位公司创始人,他之前在另外一家科技公司有10年的工程师经验,我们把这些人聚合在一起。首先创造学校,我们在美国的东西海岸都有我们自己的学校,每天3-14岁的学生到这个学校接受教育,这正是我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的教育。
我们做得不仅仅是学校本身,还有教育家和工程师也会参与进来,思考如何使得理想的教育呈规模化,惠及所有的学生和老师。
现在我们已经创建了这样的模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一个真正的教室环境中,和他们的同伴、同学一起学习、成长,不是在虚拟的环境,而是在一个现实的教室环境中。 在这个环境内,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给予学生正确的建议和指导。
在现存的环境中,我们不凭空创造一个新的概念或者新的学校,而是把新技术、教育技术应用到已有的学校中去。我们讲教育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个实践,教育就是生活,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询问最近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发生,它有什么意义,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学生和教师之间应该有这样的互动。
我们设计这个平台,就是使这样的互动存在于学习周期中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可以评估学生的进步情况,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轨迹,可以为学生制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教师、家长、学校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方实现共同协作。
如果我们只有技术没有教师,或者如果我们的教师不懂科技的话,我们都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教师真正有对科技拥有开放包容的态度,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 如果我们要想创造一个理想的平台,我们希望运用已有的智能设备和联通性,创建一个共同的平台,使得学校和教育系统,他们的使用方式无论是教学、内容、课程,都可以自己选择,并且部署于不同的教室环境。
我们从最底层开始融合,事实上就可以实现在最上层获得更多的自由和多样化,使得政府、学校理解学生,继而做出最明确的决策。这一切都在一个共同的聚合资源的平台上发生。
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Altschool做了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平台,我们有Playlist 平台,这个平台允许每个学生定制化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堂。 例如要了解芝加哥的信息或者读一本书,两个在同一个现实教室的学生,可以共同进行,这使得教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做计划、写教案、评估学生的进步,并且和学生度过更高质量的学习时光。
同时, 为了提升教室里老师和学生的相处效率,我们也提升了教室空间的利用率,在一个教室里学习的同学们,既可以从事单独的活动,也可以开展团队合作。
我们也在现实的教室中花了一段时间去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了解他们有怎样的能力,怎样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他们?我们开始基于这个系统观察结果和收集的数据更好的理解学生,这里我们需要用机器学习采集学生进步的数据,比如来自教师的反馈或者标准化的考试、学习材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系统越来越智能化,这些数据将反馈给教师一些数据,数据可以反馈出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意味着什么。 但是无论提供什么样的课程或者学习内容,在现实中都有不同类型的学校,用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工具在不同类型的学校教学,他们的体验和经历都是不同的。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宝贵,所以需要尽量利用这些时间。
美国有一场特别的考试叫在线标准化考试Map,旨在定位学生学业进步量的考试。对学生学业在各个指标上做量化,通过一段时间的指标对比,将进步的程度可视化。更直观的了解学习掌握程度和进步速度,以便于给予学生的学业成长以个性化的指导。
通过学校间,学区间的横向对比,可以便于学校与教师掌控进度,修正课堂进度与计划,方便教师确定各个教学组的增强重点与以及需要强化的技能与概念。说通俗点,就是方便教师做出教学决策。
我们发现在一学年内,学生的成绩比之前进步了20%,在几个学年内提升了50%。使在校时间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这样的平台系统会越来越好的理解学生的成绩取向,这样使得教育者、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的现状。
这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学习,我们相信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也相信最好的老师都是被培训的,而不是天生的。但是如果要更好地培训优秀教师的话,我们需要协作,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我们知道, 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比起以教师或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更难。 所以,如果我们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就需要为教师、学校提供支持,这样我们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我们相信在未来是可能的,教育对于未来世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想现在正逢其时,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解决诸如疾病和贫穷等众多困扰世界的问题。
2017年只剩一月就要落下帷幕,在人工智能、新零售等如火如荼的新科技、新业态的推进下,产业创新来到关键节点。亿欧智库希望通过几个小问题了解您所认为的产业创新是什么,哪些概念又能代表过去一年的产业创新成果,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回答我们的问卷!问卷链接: 产业创新怎么看?创新者年会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