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加强,教育行业发展的空间在哪里?
编者按:2018年教育政策频发,国家加强了对教育行业的监管。民办教育作为公立教育的有益补充,对中国的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教育行业的未来前景怎么样呢?近日,在 i-EDU主办的首届教育产业投资人节上,几位教育届的大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本文发于“iEDU投资人俱乐部”,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11月22日,首届i-EDU投资人节特别呈现“政策促产业升级,教育的革新与机遇”为主题的1V1巅峰对话,对话嘉宾从自身经验出发,纵论教育行业走势,为大家带来最具前瞻性的政策解读和行业建议。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主编&创始人贺春兰 主持了本次对话,
副会长杨志彬、龙门教育CEO黄森磊、民办教育协会研究院副院长方建锋 就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方建锋:不能妄自菲薄,更要回避雷区
民办教育协会研究院副院长 方建锋
对于新政出台所传递的信号以及大家高度关注的未来趋势,民办教育协会研究院副院长方建锋表示,大力度文件出台后,关于资本进入教育是否是寒冬的讨论声音越来越大,但是据目前上市集团公开数据显示, 教育行业的毛利率还是高于各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投资教育的收益依然可观,跟其他行业相比,我们是夏天。
就感受来说,首先,政策因素是教育投资行业一定要过的关, 资本应该重视合规性 。
第二,从已上市的几家教育机构来看,营收状况不错,但构成值得分析,如果把免税部分跟政府补贴等政策因素去掉,营收没有那么高。
第三,资本投入教育要注重教育本身的质量。整体来看,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以兼并收购为主,但是其中资产未必都是好的,虽然上市之后营利情况会发生好转,但从美股与港股的实际情况看,这之后用于营销的成本也居高不下,就连一向被看好的教育培训行业都占到营收的80%,长期发展肯定是问题。 花在教育本身上的钱远远低于营销成本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危险的。
总的来看,投资对教育提供的帮助很大,港股上市的十几家教育机构,平均每家融资都在十亿以上,银行很难提供这么大额度的贷款,但同时投资行业也应该有敏感性,对于该回避的雷区就该回避。
杨志彬:社会资本的压力必然会增加,但不意味没有发挥空间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 杨志彬
有着50多年教育从业经验的民办教育协会原副会长、学前教育第二届理事长杨志彬表示,会场上的教育者都对国家教育多元化发展做出了推动,至于眼前时期是冬天还是春天,不同的人有不同感受,例如对于万千家庭来说,国家资本的进入绝对是“春天”。投资人属于社会资本,原先因为国家资本投入不够,给了社会资本一个进入阵地。
民办教育发展迅速,助推了学前教育的发展,满足了多元化的需求,在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上竖起了丰碑,应该予以肯定。但教育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政府理应大力投资, 现在政府要扛起这部分投资责任,之前进入学前教育的社会资本必然会感到压力,但不意味着社会资本没有发挥空间,只要优质够资源,并且怀有为教育服务的初心,就有发展空间。
黄森磊:政府与民办教育是一家人,沟通到位很重要
龙门教育CEO 黄森磊
龙门教育CEO黄森磊表示,2018年教育行业的发展变化,有两方面需要加强沟通。一是政策方面。今年政策频发,从投资角度看,对教育行业投资热情下降非常明显, 目前对教育行业实际情况影响不大,但对未来预期影响比较大, 后续的政策方向不明朗,整个教育行业都存在一定的焦虑与疑虑,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个需要加强沟通的方面是新高考。对中国教育界来说,高考改革意义重大,改革理念和方向都很好,带给公办校和民办校的机遇和挑战也都大大提高。但目前情况是,公办校在迎接新高考方面,准备不足,各省市都要求退后;对于民办学校来说,也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存在不足之处。这样的根本性 政策变化在落实过程中要提高关注、加强沟通,避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改革初心被无形增负所替代 。
这两个“沟通”最后都落实到同一个问题——自己人的问题上,从两方面理解,一个是政府把民办教育当自己人,民办教育修订是为了规范发展,但在层层落实的过程中,各地对政策实施方法不同,投资人很难把握尺度。教育行业亟待的是透明、公开、可实施、接地气的政策。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也要把政府当自己人,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不能只谈市值和投资计划,也要用实际行动推动民办教育发展。
相关推荐:
2018年教育行业的“四大政策”及解读
【政策解读】最严幼教政令面前,民办园将何去何从?
进入管制时代,在线教育企业将面临政策监管的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