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泛生子基因CEO王思振:暗黑科技?基因检测未来或只是底层技术
13年前,王思振自己也没想到,13年后的他会和美国Duke大学终身教授阎海一起创业,并且带领来自世界一流学府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做一件在那时候看来是“暗黑科技”的事情。
2013年,相识多年的王思振和阎海一起成立了北京 泛生子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泛生子前身), 2015年,CEO王思振将泛生子生物重组,成为“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生子”)法定代表人,阎海担任泛生子首席科学家。 同年,泛生子完成A轮1.35亿元融资,一年后,又完成了由中源协和领投,新天域资本、分享投资、约印创投、嘉道功程等跟投的数亿元B轮融资。
目前,泛生子已成立美国北卡、中国北京双研发中心,且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建成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临床医学检验中心,还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近日亿欧专访了泛生子CEO兼联合创始人王思振, “管理癌症而不是治疗癌症”,他这样向亿欧描述泛生子,“我们要做的是在癌症的全周期打造一个闭环。”
心里的种子埋了26年,突然,时机到了
泛生子并不是王思振创业生涯的起始,也并不是他大学所学习的专业方向所在。王思振的第一次创业在2004年,作为美国知名互联网通讯公司iTalkBB的联合创始人,负责全球市场营销及企业发展规划工作。再早前,他曾在银行业服务7年,任职公司包括美国第一资本银行和GD资本。
而看似和生命科学毫不相关的金融、通讯等行业的工作经历,对于王思振来说,只是再自然不过的学习的过程。“我其实一直对生命科学这个领域很有兴趣,而突然某一天时机到了,我就去做了。事物之间本身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隔阂或阻碍,很多人容易被这种所谓的“跨行”框柱,对我而言就完全不存在。”
“之所以选择生命科学领域创业,在于我对于生命科技一直有某种情节。”在读大学时,王思振就想学习相关专业,却阴差阳错读了金融。 “26年后,我终于能跟这个领域里面最优秀的行业人员之一去创办一个公司,这对我来讲是莫大的幸运。”王思振的语气变得兴奋起来。
谈到和阎海的相识,也属机缘巧合。王思振告诉亿欧,在2012年iTalkBB被263通信集团收购后,他已经开始做一些生物科技领域的风投。泛生子的现任董事长何为无介绍阎海和王思振相识,聊了几次之后,双方都有很强烈的意愿去搭配合作重新创业。
基因组学自1983年被提出,至今发展已有三十余年。据路透社的研究数据,在2011-2013年期间,基因组学已成为“最热门”的科研领域,而正在2012年这个节点,王思振、阎海、何为无三人碰撞出了火花,接着发展成燎原之势。
打通纵横,致力癌症全周期干预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不同的肿瘤都可以“说话”,并“说”出它们的基因特征,泛生子就可以设计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传统 基因检测 仅对人体单个基因中个位点的变化进行检测,而这些测试并不全面,并且由于患者组织样本有限,也会造成对其他检测机会的限制。
泛生子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 向医生和患者提供用以对抗癌症的新型基因武器,通过分析肿瘤和血液中全部2.1万个基因组序列或于肿瘤最为相关的120个基因序列,提供相关肿瘤基因突变与先进靶向治疗的匹配报告。 根据泛生子的基因数据库,每半年还会再次对患者进行分析,并将最新适用的最新适用的靶向治疗方案通知患者和医生。
“癌症市场,不管是产业链纵深,还是行业的横向宽度上来说,都是极大、极复杂的。泛生子是基于这两个维度上去发展。”王思振介绍,泛生子致力于在横纵双方向上,打通癌症治疗的全周期,包括风险评估、早期筛查、分子病理诊断、用药指导和预后监测。
1、纵向:目前,泛生子的商业化仍重点落子在基因、癌种的诊断, 但王思振表示,泛生子已经在早期筛查领域极度关注并有所布局,在下一阶段,早筛的商业化或成为泛生子的下一颗棋子。在不同时间点上,泛生子会有不同的侧落点,全产业链闭环的打造始终是其耕耘的方向。
2、横向: 王思振认为,癌症并不是一个市场,不同的癌种分属于不同的市场,泛生子选择的是其分析认为最有价值的、优势的癌种进行耕耘。除神经外科之外,呼吸、消化道、泌尿领域也是泛生子关注的方向。
源起科研,落地临床
精准医学是一门交叉科学,需要分子生物学专家、医学专家、计算机专家、未来可能还需要AI领域的专家,支撑 精准医疗 发展的三驾马车——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和临床医学缺一不可。而对于精准医疗基础的基因检测,信息的积累和技术实力尤为重要。
研发团队是泛生子的生命力核心,泛生子近400人的员工团队包含超过三分之一的研发及技术人员,其中,研发团队硕博士学历人员占比超过50%。 “不论是在核心团队建设,还是未来发展规划,泛生子将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要研发中。”王思振很坚定。
他解释道:“泛生子不是要做一个科研服务的企业,科研服务只是工作核心的一部分,你可以把我们看成一个精准医疗的企业。我们最终想做的,是发现临床中的问题,然后设计解决方案、商业化解决方案,所以你会发现,泛生子其中起点仍然是要做大量的科研。”
那么,在做足科研“功课”之后,怎么去落地临床,泛生子选择的是to B的打法,也就是和医院合作,随后逐渐拓展到C端。 目前,泛生子在全国范围合作的医院约有近300家,覆盖多为一二线城市。合作形式包括科研和临床两方面。 “具体到场景可以描述为‘两条腿走路’,即探索和应用。”王思振说,“不管是探索还是应用,独立地去做这两件事情是不成立的。医学专家知道他临床上碰到了什么问题,分子生物学家可能有一个理论框架,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可以怎么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将他们拆开来看,是没有意义的。”
2014年6月,阎海教授与北京天坛医院张力伟教授针对脑干胶质瘤(一种极度危险的脑癌)的基因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世界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 该研究发现,癌细胞中存在一种新的基因突变,不仅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能阻止癌细胞的灭亡。而这项研究也在2015年延长了一位患血管中心型胶质瘤的14岁女孩8年生命。医生通过其基因诊断服务,准确地找到了她在BRAF基因有V600E突变,并为女孩针对这种特定突变进行了基因的维莫非尼靶向治疗。
暗黑科技?基因检测未来可能只是底层技术
假如你告诉一个癌症病人,必须接受基因检测才可能获得精准的靶向治疗方案,接受最为精准的治疗,你觉得病人接受的概率会有多少?在五年前,你收到的或许会是一番质疑。
王思振坦诚,在医学教育程度并没有那么高的情况下,也曾受到过怀疑。“对于新技术的出现,现在大家总爱说是‘暗黑科技’,其实在从事所谓‘暗黑科技’的创业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共性,就是一开始你做的事情,很多人是不懂的,而且会有相当高比例的人不相信,认为你在忽悠,哪怕你摆出了例子,都不具备说服性。”
但他预言, 基因科技一定会成为未来大健康行业的底层技术。“就像 人工智能 一样,这项技术可能在十年后,成为各个领域的底层技术。”
癌症市场是一矿深井,足有源头活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存肿瘤患者约为750万人,预计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约为3200亿元。对标美国,中国的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至少有60%的提升空间。而艾瑞曾在报告中指出,2012年基因检测的市场规模还不超过2亿美元,但其预计2018年将达到近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2.7%。
随着近年基因测序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人们逐渐对基因检测的接受度和认知度的提升、国家政策也向精准医疗伸出橄榄枝,泛生子前方的道路,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清晰一些。
“我们本质都是科学家,不是商人。产不产生收入不重要,和谁一起去做正确的事情最重要。” 如果你要问我泛生子是什么,或许这就是答案。
【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暨第三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将于12月13日-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来自全球的100+名国内外顶级大咖、300+家主流媒体、4000名合作伙伴与行业精英共同参会,共话产业创新的未来与发展。邀您共同参与!
猛戳链接查看活动详情: http://www.iyiou.com/post/ad/id/420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