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商业化时机成熟:平台价值变大 美团变现能力承压
ofo的倒下引发了一场关于免费模式失效的讨论,随之而来的是互联网在迅速告别免费模式,精耕细作成为包括巨头在内的互联网企业的生存战略。
近日,有媒体报道,阿里本地生活 服务 公司旗下的口碑平台将于2019年3月开启商业化。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6月,阿里和蚂蚁金服集团合资成立了口碑公司。成立之初,口碑曾宣布平台提供的所有服务,商家可免费使用,免费期为三年。过去的三年,商家入驻口碑、在口碑售卖套餐、接入手机点单等服务都不需要向口碑交费。如今,三年免费期即将到期,口碑将开始对商家端服务收费。
三年的免费期,让口碑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对手花十多年时间才达到的商家覆盖度。已经让商家尝过免费的甜头,口碑现在开始收费,阻力有多大呢?
商业化时机成熟
据36氪报道,有商家透露,口碑已经在与商家沟通从3月起收费一事,给出的费率比美团低整整50%。
而美团的抽成比例已经让很多商家“吃不消”。近日,央视报道了许多餐厅退出外卖平台的消息,一家南宁快餐店的店长表示最初与美团外卖合作时,佣金是15%,后来调到18%,如今又上调到22%,“已经难以负担了”。
业内人士认为,线下商家一直以来对于按效果付费的接受度都很高,口碑商业化在商家端的阻力并不大。以美团点评为例,从2015到2018年,美团点评的整体变现率从3%提高到13.1%,这主要来自于美团向商家收取的佣金费率的提高。口碑的低费率策略,能够在保证其收入的同时,继续从美团手中抢夺市场份额。
佣金抽成是美团核心的商业模式,一直以来,美团都是通过抽成来补贴外卖的亏损和拓展新业务。口碑通过低费率来扩大市场份额,美团变现进一步承压。
另一方面,去年10月,阿里巴巴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新公司由饿了么和口碑两大业务合并组成。饿了么在“到家”业务上积累的本地生活服务资源和强大的即时配送能力,以及口碑在“到店”业务上形成的成熟商家服务体系和消费者洞察,成为一个整体,推动以 餐饮 为主体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全面数字化升级。
根据公开数据,中国4万亿的线下餐饮市场,只有10%不到的部分被数字化了。线下的数字化升级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口碑与饿了么肩负着本地生活数字化的重任,将与阿里生态内原有各个板块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和化学反应。
由此可见,无论是内部环境还是外部环境,口碑商业化的时机业已成熟。
精细化运营 挖掘用户价值
对于服务类小微企业的痛点,口碑希望用精细化运营思路来解决。餐饮、服务行业的营销原先较为粗放,因为没有全面丰富的用户数据。如果有大数据指导,开店选址、新品研发、供应链进货等决策都会更科学和准确。
从本质上说,餐饮商家经营的是时间和空间的单位效率。比如时间上,就餐高峰时间段如何通过提升前厅服务流程和后厨的效率来提升翻台率?闲时时段的产能能否被挖掘?在空间上,能否把到店的服务范围扩大到半成品、标准化熟食的配送?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可以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找到。通过手机点单、智慧餐厅等模式,口碑帮助商家逐步实现门店经营的数字化;通过口碑大数据给商家提供营销方案和营销工具,帮助商家降本提效;提供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营销方案,帮助商家进行会员识别和管理。
口碑与饿了么的联合,依托阿里整个经济体的数据,可以开放更多的数据能力和数据工具,让商家能够便捷地运用数据去做商业决策,为商家提供完善的生态服务输出和数字化升级。
流量红利和资本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免费、付费已经不是商业法则的重点,重点是如何提升效率、带来更好的服务。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