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医工结合呈现十大热点方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医工结合呈现十大热点方向

当前,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生物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的交叉融合正在从根本上改变药品和医械的研发方式。10月26日,北航召开了首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高峰论坛,来自政府、医院、企业和高校的20余位领域专家对“医工结合”展开探讨。

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人民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领导应邀参与开幕式并致辞。会上宣布成立了中关村智友天使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由北航机器人所名誉所长王田苗任院长。此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主任姜雪还在会上公布了北京医工交叉创新前沿技术的十大热点方向。

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医工结合呈现十大热点方向

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医工结合成果可期

在国家推动医学和健康事业发展、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深化医工交叉融合是顺应时代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历史使命,更是医工领域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然要求。

此次,北京医工交叉创新前沿技术的十大热点方向的评选也是通过广泛调研国际医工交叉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临床需求,咨询学术界、产业界、投资界相关意见,从技术、临床、产业三个维度的凝练。

姜雪表示,希望此评选可以为从事前沿交叉基础研究、临床痛点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发展等方面研究机构、创业者、投资界提供参考,并为推动北京成为医工交叉创新全国乃至世界的战略制高点贡献一份力量。

会上,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宝亭从鼓励创新 医疗器械 政策的发展回顾了我国医械创新的审批变革与实践探索。并指出,从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10日,我国共受理创新医疗器械申请1200余项,其中232项申请被批准进入特比审批通道,65项创新产品已获得注册证书。

政策利好使我国创新医疗器械发展迎来春天,而老龄化的现状亦使康复器械的市场突起。会上,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樊瑜波教授就我国康复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讲述,并表示AI在康复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不管是训练、步行、轮椅、假肢的应用,还是康复、交互、陪伴、家居的设计,人工智能在都在拥抱康复领域,而且可喜的是我国医院对于康复机器人的认可率也在提升,未来把先进的科技手段综合应用到医院、个人健康、家庭健康、社区康养等领域可期。

在上午的演讲中,积水潭医院副院长吴新宝、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王俊杰、301医院肿瘤外二科主任刘荣等医疗领域专家分别就骨科机器人、3D打印与精准放疗、微创肝胆胰手术机器人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案例分享。

巅峰对话:如何突破医工交叉的边界?

“作为医生,需求就是我的驱动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科研处处长张纯表示,以眼科为例,手术实操能力是医学人才进入我院的必备条件,而如何发散医学思维与工科联系也是需要考虑的方面。此外,还有很多疾病单靠个人力量无法解决,这时需要利用人工智能、数据技术来辅助解决。

而要利用好人工智能和数据技术,医工交叉思维十分重要,像康复机器、手术器械都不是单个学科领域所能完成的。但现在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学科交叉还处于初级阶段。北京大学智能康复中心主任王启宁认为,单纯的交流并不能使机械专业的人才真正读懂医生痛点,将来做创新要具备两种语言,即工程语言和医学语言;两件事情,基础研究和技术转化。

同时,会上北京口腔医学技术高级工程师赵一娇也举例表示,当今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口腔和工科结合非常密切,像口腔手术这类外科治疗领域会引进很多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复合型人才,所幸国家正在重视这一方面,如设立口腔医学技术研究生专业等,来弥补专业人才缺口。”

但另一方面,让病人切实感受到行业发展的产品化、专业化,仍是一条非常长的链条。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说,这时候就凸现了创意商业转化平台的作用,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 精准医疗 创新平台。打造这类平台的必要性在于,很多医生对商业化领域非常陌生,而这却是技术从专利到上市,大规模解决临床问题的重要通路。

人工智能异军突起,医工结合呈现十大热点方向

探索医疗AI新方向,重塑智慧医疗体系

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虽然那时计算机只有几K内存,但惊人的计算能力,让人们大开眼界。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表示,在美国医院每年意外死亡的人数近30万人,如果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到患者行为监测中,此数字将大大缩小。人工智能的观察能力、识别能力和智慧能力已逐渐逼近人类,在记忆储存甚至远超人类,未来“人类+机器=超人”在医疗的应用可期。

超人的设想,仿佛是科幻片中机器人的代表。从医疗器械的发展历史看,人工智能的应用仿佛并没有那么轻松,大而不强是我国医疗器械发展需要直面的问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临床实验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孙京昇表示,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4000亿美金,我国市场规模为700亿美金,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增速为2%,而我国这一数字为20%。

孙京昇认为,历史的差距虽然很难赶超,但是人工智能、5G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可以快速赶上来。之所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单值高数量小的局面,与我国创业者过度追求有效性。现在创业生产的产品可以说都是医院需要的,但是为什么量却没有起来?因为医院的需求不止是有效性。这就需要创业者不局限于有效性做思考,还要思考人才、资金、场地、合规、维护等众多维度。

无论创新思维如何,值得肯定的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医疗机器人 协会会长、苏大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表示,当前机器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打造未来生产方式——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已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及性能医疗器械已等写进规划,作为未来我国医疗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

近几年,医疗行业对于医用机器人的探讨逐渐明朗,假肢机器人、智能假肢、康复机器人、智能床等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环境。未来,政产学研资医检、医工结合,建立健康养老创新与示范平台,人才技术集聚,产业孵化完善,才能真正促进医疗创新产业发展。

在下午的演讲中, 美敦力 中国企业发展风险投资和创新孵化部负责人、董事总经理施永辉, 平安智慧医疗 智能公共健康负责人、副总工程师李响还分别就世界医疗器械前沿趋势和美敦力投资战略、平安智慧医疗的AI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案例分享。

巅峰对话:医工交叉应用的难点与趋势

当下,我国与全球医工交叉领域的差距尤在。领业医药科技CEO盛晓霞作为海归创业者表示,同国外相比中国非常典型的优势在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国家强调创新的大环境。在创新创业浪潮下,人们上下求索的精神被激发,医工结合的发展机遇也将来临。

同时,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也从医院角度表示,体制内医生创新创业也有巨大优势。张福春介绍说,现在国家不仅对很多国产支架的报销比例提高,也对医疗研发团队的奖励有所提升,例如我院明确专利成果转化可以给医生70%的分成,大力鼓励医生创新。

对此,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护理部主任李葆华也表示,未来把优秀的医学人才和技术人才结合在一起培养,是医工交叉最大的优势。未来在医院护理领域,临床安全性强、相对单一的工作,或许可以在考虑人力成本的基础上应用医疗机器人,而且其市场也不仅限于医院,应聚焦于整个社会。

作为研发医疗机器人的企业方,天智航医疗机器人董事长张送根认为,从医疗机器人未来市场化看,美国的发展经验或许更值得借鉴。在美国没有医学本科教育,这为医生后期搞研究打下很扎实的理论功底,像强生70% 的医疗创新源于医生自己,医生再自行商业化,而我国要达到这种医工结合程度还尚待时日。

复星医药副总裁刘毅进一步表示,从融资角度看,中国医疗企业融资也许相对容易,但投资者的往往略显急躁。“医疗不是一个资本推动的行业,要想真正想落地、推广是需要时间的,做好产品与公司发展节奏是有巨大差别的。”

医疗技术的发展需要资本的耐心,更需要医疗生态的打造,“研发-制造-应用”是一个完整的闭环。阿里健康集团智慧医疗大数据运营总监裴云飞表示,目前我国医疗创新从学校阶段的idea到细化生产,再到产业化后的解盘,中间环节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尤其是作为研发者,最后搞技术还是做管理一定要弄清楚自己的心态。

最后,医疗技术的创新一定要厘清医疗数据的问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数据搜集有天然优势,那如何利用这个优势?腾讯觅影应用中心主任吴柱明表示,数据应用需要细分处理,一些细分领域的数据依旧不容易获得。“我们会与很多医疗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建立模型把数据价值化,再屏蔽掉数据利用的安全隐患后,去服务更多人。”

巅峰对话:医工交叉应用的难点与趋势.jpg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