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实录—大佬博鳌亚洲论坛激辩: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我们的金融?
3月24日,在2017 博鳌亚洲论坛 分论坛“ 数字货币 与 区块链 ”上,来自泰国2C2P 创始人Aung Kyaw Moe、尚晨集团董事会主席兼总裁蔡志坚、塔塔咨询CEO Rajesh GOPINATHAN、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Visa副董事长Ellen RICHEY、 中国银联 总裁时文朝在国际会议中心一层东屿宴会大厅D围绕区块链技术、分布式的数字货币展开深入讨论,论坛主持人为BitSE CEO钱德君。
以下为现场实录:
钱德君: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在博鳌亚洲论坛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分论坛见面,今天这个论坛是最近两年来区块链发展如火如荼的一个表现,这也是我们博鳌亚洲论坛首次设立这样的一个分论坛。我们的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发展到今天,大家已经看到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以及区块链技术关注程度已经越来越高。首先我先一下自我介绍,我是钱德君来自BitSE。今天来了几位重要嘉宾他们是:中国银行前行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李礼辉、塔塔咨询CEO Rajesh GOPINATHAN、Visa副董事长Ellen RICHEY、中国银联总裁时文朝。
我们首先请几位嘉宾谈一下关于各自在区块链方面的理解,因为区块链和数字货币在最近几年中,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今天有来自银行方面的专家和IT方面的专家, 请各位谈谈对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看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请几位专家用比较短的时间有一些各自对这个技术的看法,做一些分享。
第二个环节,我们会提出一些关于这个行业比较有专业性的问题,也看看在这个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大家做一个探讨。最后有一些时间开放给在座各位,提出一些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接下来有请李礼辉、李总给我们做一些关于区块链方面的见解分享。
李礼辉:说到区块链或者区块链金融,我觉得我们还是要把它放在一个金融创新、科技金融或者 金融科技 这么一个大的环境、大的背景下来考察更好一点。这几年我们中国的金融科技或者科技金融取得了很好很大的进展,未来会有几个新的领域必须引起大家特别的关注,讲一下我的想法。
一个就是 大数据 应用的升级 ,过去大数据基本是在一个比较小的平台或者比较单一或者少数几个企业范围内应用的。未来大数据应该是一个跨平台、跨系统、跨机构的综合数据应用。现在我们的大数据基本停留在企业层面,未来政府层面、监管层面会更多的使用大数据。
第二个方面就是 人工智能 ,这方面比如说人脸识别系统、语音识别系统,这些会成为身份识别非常重要的工具。百度他们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准确率高达99.7%。如果说我们用这个来做身份认证,而且如果说我们把这种身份认证跟大数据的应用结合起来的话,就能够开拓非常新的一个领域,这个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称之为超级电商金 融 。现在所谓电商金融基本还是停留在电商取代实体店的程度。但是我想未来电商应该是在线上的电商加上实体店的电商,加上生产厂商和设计师加上现代物流这样一个超级电商的模式。这种超级电商模式对金融来说重要意义在于,它会带动很多供应链金融、新的消费金融等等业务的发展。
最后一个方面当然是我们这次会上特别讨论的区块链金融 。区块链金融我的判断是,现在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重要底层技术还没有完全突破,初步探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也很赞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判断,区块链有改变金融的潜力。谢谢!
钱德君:区块链金融行业大家都把它看成一个分布式帐薄,交易和清算领域有很多应用场景。在
企业服务
以及咨询行业有什么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呢?请塔塔的Rajesh
GOPINATHAN谈谈您的看法?下面请Ellen
RICHEY女士跟我们向下Visa全球的布局以及从金融趋势领域来看,我们是如何看待区块链的?我们刚才提到关于区块链大家都觉得是一种比较创新而且有可能是一种颠覆式的技术,银联在这方面有没有一些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并且我们是怎么看待这样的技术的?在支付领域中有没有可能未来应用的前景?
时文朝:颠覆这个事儿只是中国人经常说,媒体经常说这个东西是个革命性的,那个东西是颠覆性的。其实,无论是数字货币也好还是区块链技术也好,我们认为它就是一种技术,至于说技术如何运用?可能要把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相结合才能找着它应用的领域。所以,无论是数字货币也好还是区块链技术也好,既不神秘也不玄妙。我们现在说它能够颠覆什么还为时过早。
从银联和Visa面对这些新技术的反应来看,我们大体上是差不多的。因为大家都在说区块链技术是颠覆去中心化的,像我们卡组织属于典型中心化的机构。但是,我们和Visa这样的组织都不认为这些技术能够在短期内对我们的运作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首先它是一种技术,而且像李行长说的, 仍然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它仍然有非常多的局限性。 比如说,从区块链技术而言,它有比如事实交易、高频大额交易、隐私的保护以及网络攻击。到目前为止区块链仍然没有形成一个主流统一的标准。我们银联自己也在和非常有活力的这类公司一直在合作,我们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团队一直在跟踪研究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的技术。
我们的研究也感觉到,因为整个区块链它首先是一种理念,用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方式来做这些技术体系。你会发现,实际上真正在区块链技术研究当中,有实质性进展的,后面都是有中心化的大机构在牵头推动的,比如Visa和中国银联。因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牵头的很难找到一个相应的责任主体。
所以这一切我们都认为,区块链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当然它可能在研究的过程当中突然有一种新的技术发生了飞跃式的应用,可能会带来一种我们现在还不可预测的新的应用场景,但是这是后面的事。
区块链的应用,银联自己的研究结构要分短期、中期、长期的。短期是跨地区、跨行业的,需要防篡改、丢失的这些性能和领域近期会有一些原型设计和试点验证。比如说跨境贸易中的支付和对帐,比如说有上下游关系的供应链金融的场景运用等等。再具体的很远来看会怎么样?可能现在还说不准。
另外关于数字货币,其实数字货币的实现不一定非要依赖区块链技术 。实现数字货币的路径是很多的,区块链技术只是可以实现它的技术路径之一 。当然数字货币,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种数字资产,它的流通,交易是需要相应的技术体系支撑的。但是你说数字货币今后和法币的关系是什么样?也可能不仅仅是技术的原因,这已经超出了技术体系所能解决的范畴了。我的大概理解是这样的。
李礼辉:其实区块链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结构,就是我们大家现在所熟悉的比特币就是去中心化的结构,但是大家知道比特币每秒只有几笔、不会超过十笔,这种低频次和低速度交易中现在的区块链技术是能够适应的。
但是,金融交易的特点是什么呢?金融交易特点是高频次,它的每秒交易比如说Visa、比如说我们中国的银联可能每秒交易是几万币,如果一排队的话股票价格可能已经变了,外汇价格已经变了, 所以它必须是高速度、高容量,而且必须有高可靠性。
所以现在不管是IBM也好还是一些联盟也好,他们研究的不是去中心化而是多中心联盟的方式。所以我自己觉得,就中国来说,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很好的中心化的体系,这种电脑体系,包括Visa、包括银联、包括中国银行也好,我们有很好的这种系统,我们应该把这种中心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分布式的帐本结构,这可能比较适合于未来的发展。
钱德君:我们在区块链技术探索道路上做了很多尝试,并且尝试做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我们现在看到整个全球金融机构对这个关注度非常高,我们有没有参与一些国际上的协作、协同?并且在这个技术方面做一些尝试呢?
时文朝:我们对这项技术一直在密切跟踪,我们和一些国际机构包括支付机构,包括银行,境内和银行、和数字货币研究所一些机构都有定期不定期的一起讨论、研究,某一些项目要进行原型设计,我们都有比较密切的合作。
从我们银联自己来说,因为我们中国银联的工程师大体上有1500人左右,我们当中有很大的团队,他们一直在研究这个事。我这次参加这个论坛,就是觉得这次银联做了很多事,我们工程师不怎么说,所以想给大家传递一个消息,其实我们中国很多机构都在默默的研究,而且在脚踏实地的研究。但是大家好像都没怎么发声。比如说我们对跨境支付的帐单对帐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和几家银行进行了原型设计,而且现在正在进行试点的验证。
包括,按照上下游关系对物流行业、保理行业,我们在和一些企业也在进行原型设计和试点的验证。这些东西可能在不远的将来会得到一些小规模的应用,也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发现这些技术设计的理念、技术框架、技术路线、技术路径是不是能够和现实的应用场景相结合。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我想这些东西都是非常有益的。
钱德君:大家认为区块链和金融是可以天生结合的点,互联网金融这个角度来看区块链可能能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是在交易还是在风险管控或者哪些环节在未来是一个突破的点?
李礼辉:就区块链目前的这种技术结构来看,关于区块链未来所能起的作用大家都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想至少从理论或者从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来看,区块链的应用有可能能够使现在的这种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升级。
第一,我想区块链它因为是一种分布式的点对点的结构,这种结构如果做的好的话,能够实现多点之间直接的交易和所有信息的处理。我们按照传统的业务流程、按照互联网业务流程可能要分好多步才能完成的事情,利用区块链的技术它有可能能够在一瞬间同时完成,这样来提高效率,节约我们的交易成本,这个可能是第一个方面,我想区块链金融是对金融的一种贡献。
第二种,区块链有这种创造信任的能力,我们说传统的信任都是靠个人诚信的积累,和第三方平台,比如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支付宝等等第三方平台加以验证。但是区块链理论上具有自己能够制订规则的能力,自动的执行规则。而且可以把交易双方和交易多方之间的上午契约、商务条款变成一个技术程序写在智能合约里。
法律上的有关规定和监管上的有关要求也可以写在智能合约里,当交易要完成的时候,所有的交易必须符合契约的规范、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范和监管的要求。这样就可以提高信任程度,或者说它可以在我们信任的环境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创造信任。
其实信任的积累、信任的形成对普惠金融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看到现在80%的小微企业、70%、80%的个人,他们难以得到一般的融资。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个人的诚信和信任程度不被认可。所以区块链的应用如果说能够在技术上解决信任问题,它是有利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所以这两点是区块链金融对未来金融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方面。
时总裁这方面也有很多认识,我很赞同他的观点,目前主要因为底层技术还没有突破,所以现在我所看到的区块链的研发、取得的一些初步的进展、包括邮政储蓄银行资产托管系统、包括微众银行和华润(音)银行联合贷款清算结算系统等等,这些系统本身速度不一定特别高,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没有得到认证,我想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大概有三件事:
第一,和新的基础技术,就是底层技术的研发,包括智能合约、共识算法、保密算法。第二,金融场景的应用。第三,就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有关技术标准的制定 。只有这些完成以后我们的区块链才有可能真正成为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的一种很好的新的技术方式,这一点再说一个就是我认为我们中国目前在这方面进展还是比较快的。我认为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有可能比其他国家走的更快一些,更早取得一些成果。
钱德君:李行长观点是区块链技术最近两年得到高度关注,但是没有看到像现在其他的技术包括 云计算 和大数据分析已经全面铺开,甚至很多已经在实际运用中了。刚才李行长也提到了一些从他眼中看到的我们区块链碰到的挑战。这些挑战在我们目前看来,是技术层面为主?还是说我们在整个应用往前推进过程中是目前缺失的部分?
钱德君:想请教一下四位嘉宾,从你们各自的探索领域中有没有看到我们目前大家所碰到最重要的那一道槛儿,是不是还没有办法往前突破?我们有没有办法给大家一些建议?包括所有企业界以及政府、甚至一些创业公司,有没有现在要关注的一些点?
李礼辉:简单说一下,目前最大的障碍还在于底层技术方面。最重要的底层技术有三个,第一就是共识算法、第二是保密算法、第三是保密合约。我们怎么样让底层技术比如每秒可以处理几千几万笔交易,也要保证安全可靠,这是金融交易最重要基本的要求,这点现在还没有突破。另外我们在技术标准建立以及相关法律建设方面也做的不够。我是很希望我们国家能投入更大的力量加大底层技术的研发。
时文朝:看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一说就奠定了我们讨论的基础, 我再补充一下,现在在应当中,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我补充的还有两个关系的处理 。一个关系就是,就像刚才李行长说的,技术这三个点,底层结构、标准体系、监管环境,如果不明确,应用的场景有很难明确,所以它两个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技术本身如果没有突破性的进展,应用场景很难找,那就找不着业务模式,特别是盈利模式,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关系就是处理用新的这些技术系统和现有的业务系统它们两个替代的关系。就是说我现在的业务做的好好的,干吗非要用这个东西呢,而且这个东西不是没成本的。比如说最明显的一个成本,所有的在区块链中块的结点信息都是全量的,就有一个存储的资源大量膨胀甚至浪费的问题。
比如我们李行长还是中国银行的行长,他就要决策,是用新的技术来做还是用老技术来做,或者新技术来补充完善我的老技术,使它融合起来更好呢?所以这两个关系也决定了这些事往前推进进展的速度。
李礼辉:我们现在都在讨论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其实区块链应用最大的领域是金融领域,金融本质是什么?金融本质是拿别人的钱做自己的生意,所以必须钻到法律和监管笼子里,任何金融创新都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都不可能是无政府、无监管的,这种事情任何国家都不可能走得通。
第二,金融的特征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风险,一定要避免产生那种系统性的风险。所以现在区块链的应用,比如说区块链交易所已经出现了很多黑客攻击成功的案例。
我们在应用新的技术的时候一定要防止新的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我想说的是,是个新的事物而且得到大家的关注,在理论上它很有发展前景,我们中国从中央银行开始,到时总这里的银联卡,到各自金融单位还有一些民营企业,民营机构都投入了巨大力量,这是表明大家对金融创新科技金融的一种重视。但是这种路子还是要走的比较稳当一点更好,我们需要创新同时要管住风险,让我们的创新推动整个经济和金融的进步。
钱德君:我们看到像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在几年前,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从社区发迹起来的,社区的这种力量,我们看到已经越来越不一样了,以太坊(音)甚至不是一个公司,这样的一个组织在它拥有自己所谓的代币之后,在全球化进行交易,而在它的平台上现在开发这种应用的程序员,甚至已经超过上万名。我也想请教一下四位嘉宾,像这种不同形式的在我们过去是很难想像的。
我们在未来,大家是怎么去看待它的?并且有没有可能像今后在社区以及传统机构很多的领域发生一些融合?发生互补?甚至是说有合作的机会呢?
李礼辉:现在有很多社区包括以太坊(音)的社区,其实一定意义上比特币也是一个社区,以比特币为例,有些国家把比特币定义为数字货币,我们国家不把它定义为数字货币,把它定义为一种虚拟商品或者虚拟资产,我是更赞同我们国家的这方面的认定。
但是,这种比特币交易平台是很难禁止的,你可以规范、引导、管控,但是很难禁止它。所以我自己觉得这种社区的存在今后是个必然,关键在于我们的政府、有关监管机构要提高水平监控它。
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我们以后Visa也好,银联卡也好,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快、更加便捷的产品来满足大众金融、大众交易的需求,这样的话它这种社区本身的价值也就被取代了。
但是这种社区还是会一直存在的,这是我的一些认识。问题在于,在社区以内,或者参与者认可的范围内,像比特币这样的一些东西是可以作为支付工具、交换工具的。而且它还可以跟流通中的法定货币进行交换,所以它就带有金融的属性,这种架构本身它真正是去中心化的。我们现在央行也在采取办法管控比特币交易的平台。
但是,这种比特币交易平台是很难禁止的,你可以规范、引导、管控,但是很难禁止它。所以我自己觉得这种社区的存在今后是个必然,关键在于我们的政府、有关监管机构要提高水平监控它。
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我们以后Visa也好,银联卡也好,能够提供一种更加快、更加便捷的产品来满足大众金融、大众交易的需求,这样的话它这种社区本身的价值也就被取代了。但是这种社区还是会一直存在的,这是我的一些认识。
钱德君:其他几位嘉宾又想要做一些补充的吗?
时文朝:主持人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问题,它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个社会治理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科学技术的进步让大家逐步从工业、农业、交通等实体经济中解脱出来了,随着特别是智能化科技的进步可能以后大量的人都闲着,闲着干什么呢?可能不同的人按照不同的理念组合成不同的社区,这个我觉得是一种社区。
因为社区都是按照理念来组合的,对一种事物和资产认同,从而组成了社区,在这个社区里面有一种东西,比如数字,某一种具有特质的数字,可能为这个社区有共同理念的人所接受。
比如说比特币,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接受,但是对于比特币的玩儿家,他们那个社区的人来说,他就认为比特币可能就是黄金,就是他那个社区里的通用货币。但是,对整个社会而言,你只是一个社区。整个社会的治理如何治理这个社区普遍接受的东西?这是另外一回事。反过来说你这个社区普遍接受的东西是不是让全社会都接受?这是社会治理的事儿。
所以社区兴起也好特种数字资产兴起也好这和整个科技进步、社会经理、经济社会全球化都是相关联的。实际上是一种理念,可能很多年轻人,接受了一套东西,我不知道Ellen
RICHEY你接不接受,反正是我从理念上是能接受的。但是你要让我去买点什么代币、比特币,可能现在我还不知道怎么买,我可能也不会买。
比较在它那个社区里也具备这种特质,代币在它的社区里也具备这种特质。所以我觉得这是随着科技进步,整个社会治理理念的问题。我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钱德君:非常精辟,谢谢时总。今天我们的主题是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在我们谈到数字货币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定义,其实我们在区块链出现之前,很早以前就有很多类型的数字货币,甚至我们所谓的私人货币QQ币也是一种类型的数字货币。但是现在谈到数字货币,可能我们指的是一种可编程、并且在当中可能能够集成一些智能合约在其中,并且使得它的货币可以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自动化执行的一种货币。
有些人提出来,当我们有这种可编程数字货币的时候,用区块链的技术也许会发现在今后,形成一种新浪潮的革命,成为价值互联网革命。这也是最近一直提出的观点,所以在这儿想请问一下四位嘉宾,你们对于区块链这种说法,认为它是下一代的价值互联网或者是下一代互联网革命的这种提法,有没有一些你们的观点或者说对于它的一些看法?
李礼辉:这个话题有点大,我自己觉得区块链技术还处于研发阶段,区块链金融数字货币都在研发阶段,对于它为未来能不能取代现在互联网金融业态,我觉得还是需要进一步观察的。我们现在很多是根据区块链已有的所谓的特征,不能赋予它很多定义。初步研究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
至于说未来能不能变成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金融形态?我自己是看好的,但是还不是特别的确定。我前面说了,我倒觉得,人工智能的金融发展,还有大数据升级应用以及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的结合,这个可能是近期或者说现在已经开始的一个新的金融的转折点。我觉得我们的金融已经从这种移动互联金融向智能金融转变或者升级的阶段了。这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加现实、更加重要。
钱德君:其他几位嘉宾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在谈所谓价值互联网是指,原先互联网上只能传输信息,我即使通过向银行转帐也是发送一个信息给到银行,让银行帮助我来做处理。
但是,现在看到的一些情况是说,我已经发现在互联网上比如说比特币,它只是一段代码或者是互联网存在的虚拟的东西,但是它能实现和颊脂垫对点传送,这个变化使得大家在讨论这种价值互联网,是指我突然发现我通过互联网已经可以开始传送价值了。而不仅仅是传送信息,这种影响是不是会在今后,比如在金融变化上,整个金融的业态上会发生一些转变?想听听各位的见解和想法?
时文朝:价值互联网首先取决于对价值的定义,实际上现在整个金融系统,我们帐户里的东西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帐户都是一串数字。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包括各家银行做的所有这些带有智能性越来越高的业务运营的技术体系,它本身就是价值互联网。
如果你非要把价值和信息、数字分开的话,当然可能技术进步会产生新的价值形态,就目前来看,我们看不出来这种新的价值形态会以什么样的载体,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现在说区块链很可能会成为一定的价值互联网,我老觉得这个太玄乎,有点看不见摸不着的意思。反正每一次新技术,比如互联网也好,现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也好,大体干这个事的就是三种人。
一种人就觉得不谈谈数字货币和区块链好像落伍了,好像让人觉得你这个人不学习,跟不上形式,不行了。第二类人,他自己其实有没有完全弄明白,但是他靠这个吃饭,在那儿忽悠。还有一些人,他确实在认真研究这个东西,像李行长讲的那三点,每一点越做有时候会面临很困难的境地。做着做着觉得困难太大了。大体上是这么三类人。所以像价值互联网的提出,我不知道是这三种人里面哪一种人提出来的,也可能吧!
钱德君:最后请几位嘉宾预测一下,关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行业,几位嘉宾觉得真正来到我们身边和改变我们生活和改变我们的形态大家觉得需要多久?
李礼辉:区块链底层研究最快一到三年,成熟投入应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底层技术的建立和完善会成为未来数字货币重要的基础。所以我想三年、五年以后可能我们腾看到一些比较成功的研发的成果。
主持人:下面开始提问环节。
问:想问一个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问题,其中一个挑战就是,一方面银行数字货币需要依赖银行在二元模式下做一些货币流通,另一方面这对于银行存贷也是一种冲击,李总和时总,你们怎么看银行这方面的挑战和收益,挑战是技术上还是冲击现有的不管是支付机构也好,还是银行也好?还是说老百姓对于使用方面的顾虑?从银行或者支付机构的角度来说,应该在这个进程中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应该积极参与还是观望?
李礼辉:我认为数字货币既然作为一种货币,它必须是有发行主体的,必须是有主权背书的,也必须是有国别的。所以,央行正在研究取得一些初步的进展,我认为如果成功的数字货币它第一可以实现更快的点对点的交易。
第二,它可以保存完整的不可更改的可追踪的信息,所以它就有几大好处。可以节约交易成本,节约货币流通的成本。央行可以更加准确的监测每时每刻货币流通的总量,对对货币管理有好处。反洗钱这种关于信息流动全面的监测,加上QIC知道你的客户这样的一些手段,可以让我们反洗钱监控以及其他监控做的更好。
目前来说的挑战或者是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我刚才反复提到的,区块链的基础核心技术或者底层技术的研发十分重要。这个技术要能够满足高品质、高容量的要求。同时又要保证这种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这是一个很难的任务。
第二就是,我们在法律的建设上需要做专门的研究,因为其实我们说数字货币,它仍然是一个主权货币,但是它肯定跟传统的货币有很多不同的特征。另外,在数字货币的时代,我们怎么样去认识支付宝等其他的一些支付工具呢?这些都需要在法律上有个新的建设,我觉得这些可能是我们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
时文朝:我没有更多的补充,因为数字货币像区块链一样仍然在研究的过程中。因为它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选择方案,最终实施的时候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方案。所以,你说对老百姓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整个货币流通之后是溢价了还是怎么样?现在说不准,等这个事靠谱的时候咱们再商量。
问:我是中国金融杂志记者,我的问题问中外两个大的银行卡组织领袖,刚才谈的新技术,对普惠金融的问题,因为李行长谈到了区块链对普惠金融方面有很大的推动。想问一下,在两个组织的实践和推动下,在普惠金融方面新的科技会有哪些帮助?尤其是刚才您说的价值互联网,我倒是觉得它对征信方面,比如说对小微企业主的信用积累方面有什么样的突破?
时文朝:普惠金融的范畴非常广泛,现在从政府到各大金融机构,包括社会上很多市场化机构都在参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都想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能够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如果说支付是普惠金融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话,我们都在一道尽可能的把效率高、成本低、又安全的支付方式带到偏远地区,带到现在还没有享受高效金融服务的老百姓手里。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刚才咱们说了,区块链这些新技术仍然在初级阶段,它很多东西都不太确定,所以我们现在仍然很困难,找到普惠金融中支付运动区块链的方式和场景。
第二个,现在我们包括Visa、银联和一些机构都在不遗余力的做普惠金融,如果运用新技术做这些普惠金融的成本还要高,那可能会延迟新技术的应用。因为最终是让老百姓获利,让老百姓得到好处,在这个基础上改善老百姓的体验。如果说不能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新技术都是吹的,非得等到它的成本、效率、安全性比现有模式还好的时候,才可能大面积的应用和推广。
钱德君:感谢大家今天得到来,非常谢谢四位嘉宾,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谢谢四位嘉宾给我们的分享。谢谢!
本文作者邱祥宇,亿欧专栏作者;微信:qxyfinance(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