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火热发展,这5大产品误区需避免
【编者按】从2014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教育逐渐成为教育行业的趋势之一。在线教育产品也开始逐渐被家长、学生甚至老师所接受。
本文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出发,认为当前的在线教育产品存在5大误区:班级内IM聊天功能、学习资讯Feed流、AI类测评打分、问答&答疑平台、背词和查词。
本文发于芥末堆,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在线教育从2014到2019快速发展的这几年,有很多互联网产品人才涌入这个领域。
以前业内普遍认为 ,教育行业是技术和工具的最后倾销地,很多优秀的产品设计和功能,是先在电商、娱乐等其他互联网板块使用成熟后,最后才应用到教育领域。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教育行业的“抗周期性”的优势逐步凸显,越来越多互联网创业者、产品经理选择教育作为创业和求职的首选。
教育行业的产品设计,有非常多的特殊性。想做出优秀的在线教育产品,需要对教育场景的深刻理解。照搬照抄其他行业的现成经验,依照惯性思维去设计产品,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事倍功半。本文Jack Ma梳理了10个常见的教育产品设计误区,希望可以帮助新入行的产品经理们绕过这些“坑”。
1、班级内IM聊天功能
班级是在线课程很重要的一个单元和组织形式。一个班级中的角色,有老师,学生,助教,学管等等。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会因为授课场景,而产生比较强的社交关系,所以很多产品经理惯性的认为,班级IM聊天的功能,可以帮助老师和学生,以及同学之间,更好的进行在线的交流,所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产品功能。
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如果你去真实的培训机构的班级内看一下,就知道,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之间很多时候是不太多交流的,小班课的学生比大班课的学生交流稍微多一些,但实际上也很少。
班级IM在线聊天功能,在大部分在线机构的真实情况是,很少有人使用。在学习服务APP内置的班级聊天群内,平时几乎没有人说话。
因为在线教育的主场景是教育,教育产品具备2个核心本质:内容和工具,而非社交。
班级群因为老师提供的授课内容、学习资料、作业反馈,而产生存在的价值,其产品价值的本质是内容价值,而不是社交价值。
如果你坚持说,从上课这个主场景,一定会衍生出某些社交关系来,比如老师和学生,学生之间成为朋友之类,我们并不否认,但这种衍生出来的社交关系,对我们的核心商业主场景没有太多的回馈和贡献度,反而在有些情况下会让我们的商业主场景受损。比如1对1和班课场景下,老师和学生通过在线IM聊天,成为亲密的朋友,会增加私下飞单的可能性。
而且在今天大微信的社交生态下,学习APP内自建的IM生态,是很难留存用户的,用户一旦产生社交场景,会更倾向于直接加微信。
所以,班级内的在线IM聊天功能,在大部分实际的在线教育场景中,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2、学习资讯Feed流
很多学习类APP都面临一定的用户留存问题。这几年头条类的内容消费产品,增长非常迅速,所以产品经理们天然的会想到,在APP内增加一个学习头条,或者学习资讯板块,产品形态和今日头条很类似,模仿了新闻feed流产品设计形态,有的学习头条产品还可以切换资讯的品类,覆盖了很多门类,期望习头条能为用户留存贡献收益。
但其实,学习头条类的feed流产品,使用场景并不大,多数产品的数据情况也并不理想。用户对学习资讯,尤其是考试类资讯的获取,是非常谨慎的、严肃的。因为这些考试的成败,可能或多或少会影响用户一辈子的命运,所以在大部分学习资讯的获取上,会选择最专业、最全面、最权威的渠道。一般每个考试品类都会有类似的信息聚集地。
所以在主学习APP上,内嵌一个学习资讯feed流,给用户的感觉和认知是:随意、不专业、附加感强。feed流的产品形态,更适合碎片化时间的内容消费,而学习者获取考试资讯,需要处在一个稳定的stable的场景。
比如,用户在准备考研,那么一般用户会规划一个时间段,端坐在电脑前,分门别类的浏览自己需要的核心信息。所以PC场景、信息门户和论坛,更适合用户获取学习资讯,而不是在手机上的学习feed流随便刷刷。
所以,目前APP内的学习头条类的feed流产品,实际上是非常鸡肋的状态,使用数据很低,对用户留存的贡献就可想而知了。
3、数据化的误区:AI类测评打分
目前市场上,有一些智能学习评测服务,可以针对用户的单词、口语、作文进行无需人工介入的自动打分。比如,针对用户的单词发音,读英文句子的发音,还有用户写的作文,进行机器自动化的批改,打分,让用户能快速得到学习结果的反馈。
这类评测打分,目前主要应用在学习中的“练”和“测”环节。目前主流的自动打分产品,用户在完成语音或者文字的“输入”后,都会得到一个比较完善和精美的评测报告。例如,这个报告会包含英文口语和作文的各项能力得分(词汇丰富度、语法、发音等等)。
有人认为,该类自动打分工具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传统的老师1对1批改服务。因为该类工具的训练模型成熟后,批改的边际成本为0,而且效率和客观度也都优于真人老师。
在单纯的评测场景,也就是,用户需要快速拿到自己的标准化成绩和评测结果的场景下,自动批改工具效率确实优于真人老师。但是自动批改无法完成批改场景的一些重要服务:
1、学生错误点和考试考情考点、题型的延展分析。
2、针对词句的替换用法建议、改写。
3、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和提升的解决方案。
而上述3点,往往是考生完成评测后,真正提升能力的重要学习路径。而目前AI类的打分工具,在真人老师才具备的拓展、联想、引申、学习建议的推荐上是不足的。所以目前学生从拿到测试结果,到实现真正的提升的过程,真人老师的学习指导往往更加有效。相比于给用户一堆数据,不如给用户一些更有效的学习建议和解决方案。
4、问答&答疑平台
问答是教育场景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场景。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有问题需要和老师交流。目前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教育机构,对于正价课程附带的老师答疑服务,都比较模糊。
对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和课间产生疑问,不好意思问老师。课后产生疑问,想问老师又可能联系不上老师,课后的答疑服务全凭老师个人主观能动性。只能依靠学管和助教来补足。
对老师来说,课后答疑,算是课程满意度的一部分,但不好评价和量化衡量。行课期间也不太好针对答疑服务收费,引导到1对1购买的场景又不够,所以比较尴尬。
很多产品经理会思考,能否用产品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开发答疑平台,引入老师激励机制等等。
答疑平台的核心服务体验,是问题回答的及时性。老师的大部分时间在上课,即使有热情答疑,但也很难保证及时性。另外,非现金的激励方式,可能对老师的刺激有限,公司整体也很难划拨这部分单独的预算,答疑平台的整个商业闭环很难构建,体验也难以保证。
所以可能随着运营的深入,遇到上述问题,答疑平台就慢慢凉了。所以答疑场景是否适合用产品化的答疑平台方式来解决,需要产品经理斟酌。
5、背词和查词
单词场景,是在线教育行业比较老的一个学习场景,产生和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从产品使用场景拆分,分为背词和查词。从学习场景拆分,分为能力线和应试线。这4个纬度彼此交叉。
总体来说,应试线的用户,更加刚需,使用背词和查词的频率都会比能力线的用户多一些。
背词产品,能力线的用户占比,比查词产品的能力线用户占比要高一些。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为想提升英语能力的英语初学者,都要从背单词开始自己的英语学习生涯。背单词能解决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词汇量问题,进而降低阅读的难度,随着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而巩固学过的单词。
因此背词产品拥有更多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也拥有更多的英语初级学习者。背词产品,也有更高的用户使用时长和粘性。查词产品拥有更多的应试线用户,也更偏刚需用户。
因此使用上述理论,从变现场景去分析,百词斩推出的薄荷阅读,更适合其用户属性:能力线的学习者。金山词霸也推出晨曦阅读,但金山词霸主要是查词场景的应试线用户,应试线偏重短期快速提升考试能力,做这种泛英语阅读不能解用户考试的燃眉之急。
背词和查词的场景细分,给教育行业的产品经理一个很好的启示,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行业,即使都是单词产品,背后的人群,属性,学科,需求都是不一样的,能力线的学习者和应试线的学习者,其英语学习的需求和方式也是根本不同的,在变现路径设计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希望本文对从事教育行业的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2019年在线教育或将面临五大危机
在线教育要不惧怕亏损,坚持下来的企业才能称王
需求增速不减、渗透率变高,在线教育迎来繁荣期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