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领域重新洗牌,技术变革下的四大趋势
2017是中国 医药 流通结构发生剧变的一年,这种变化的结果很多将在2018年展现出来。最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两票制”今年会在全国各省全面展开,并且可以预见局部地区将试点推行“一票制”。可以说,2018年将是中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医药流通经济的新启始年。
四大趋势
1、供应链扁平化趋势显著
随着“两票制”的推行,药品出厂经过最多一个医药物流平台企业的服务即直达销售终端(医疗机构)将成常态。
在这一大前提下,工业药企、医药物流企业、医疗机构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有紧密的合作机会与需要。以往层级配送的药品流通形式和管理体系,已经不符合政策需求和市场导向,而工业药企和规模商业药企会成为医药供应链扁平化管理的直接推动者。
另外,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基于现代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医院药品院内物流延伸服务方兴未艾,实现了企业和医院药品供给信息的共享,迈出了整合药品供应链资源的决定性一步。可以预见,各区域内的龙头医药流通企业将不断向当地主流医院输出院内药品供应链智能化物流延伸服务解决方案,在更高程度上推动医药供应链管理的扁平化,提升配送效率,提高药品流通企业响应医院药品订单的供应链协同能力。
根据全国药品三方物流联盟的调研,很多规模商业药企已投入资金研发或使用医院院内信息系统、针对工业药企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工具,实现与上下游客户的信息高效共享、订单共生和线下及时服务。如江苏省医药有限公司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开展的医院内部物流(SPD)项目,通过“全流程质量追溯管理、零库存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和智能设施设备,实现该省医药公司、医院、科室、患者之间的多位一体化管理,从而达到药品、耗材、器械设备等医疗相关产品在供应、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全程质量监管,高效提速医院供应链管理营运。
同时,工业与下游医院机构也逐步接受了彼此更加紧密的共生关系,很多机构的组织体系已经做出了调整,并向扁平化趋势迈进。据笔者了解,修正药业等近年来不断在国内各省区自建、共建各类医药商业企业,试图实现供应链体系更加高效、扁平化和接地气,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
2、信息技术贴上“智慧”标签
管理与物流体系的扁平化离不开物流体系和智慧信息技术的支持。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84号)(下称《指导意见》),该文件的发布在系统上支持了智慧信息技术在医药流通业的运用。
事实上,以“两票制”为代表的政策导向有助于推动大型药品物流服务平台的成长,更大储存能力、更大拆零处理能力、更高效与快捷的配送要求、更远范围的异地仓库的协同管理,车辆的同温异地调配等,无一不要求现代药品物流体系必须具备 大数据 的处理与分析、管理能力。在销售终端,无论是医院用药的快捷配送还是药店终端的会员健康服务管理,都需要智慧信息技术的商业化运用更加贴近民生,才能有效整合新药研发生产、流通使用、疾病谱变化及患者健康需求、消费习惯等数据信息的商业使用。
在实践中,一些科技公司如上海通量信息科技等已在多个大型医药物流中心案例中使用了智慧货到人缓存系统、拆零货到人自动拣选系统,以及针对百姓个人的自动发药机系统,极大缩短了药品物流过程,提高了准确率和响应率。深圳鑫泉健康网也在研发个人居家使用的智慧小药箱,实现针对个人用药需求自动下发面向药店的补货订单,实现针对不同药品的温湿度自动管理等功能。据悉,这一定位与思路赢得了境内外部分药企或投资资本的青睐。
还有,国药平顶山二期项目中使用到了 机器人 作业:机器人箱拣区的整箱货物来自高位货架区与零箱收货入库,自动分拣区主要负责机器人区与拆零区货物进行自动分拣。笔者了解到,本项目的移动机器人实现“货到人”作业,在所有涉及分拣库区的业务流程中(包括上架、补货、拣货、盘点、退货等),员工均无需进入分拣库区内部,只需在工作站等待,系统就会自动指派移动机器人将目标货架运到工作站。待员工在系统指导下完成业务后,再将货架送回到分拣库区,由此,作业效率得以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人工强度及成本。相比传统人工仓,机器人运作效率提升2~3倍,快仓系统单台工作站拣选效率可达250箱/小时;空间利用率提升15%,仓库储量提升1.5倍多。
可以预见,智慧信息技术在中国医药大健康领域将更加贴近老百姓,更加人性化,有望成为支持企业管理的基础技术,也将围绕“人”的健康需求继续长足发展。
3、第三方物流开始盈利
第三方医药物流中心在国内某些省份有五六年的运营历史,但真正盈利的不多。正是“两票制”的实施给予了药品三方物流成长的机会:“两票制”实行后,大量挂靠或实力不强的医药流通企业、自然人将消亡,这些业务自然而然地将聚集在优质的大型医药物流企业手中。
此一背景下,国内知名医药物流规划设计与自动化集成商牵头成立了全国药品三方物流联盟,据悉,现已构建了覆盖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医药物流标准化服务网络。其中的一些联盟成员单位如云南昊邦、昆明鑫源堂等是国内较早取得三方物流运营资质的企业,目前都有超过150家的药品、器械客户入驻并接受专业的三方物流服务。数据显示,这两家企业的医药三方物流板块已经开始盈利。
同时,京东物流也正式介入了药品三方物流,在国内多个区域与全国药品三方物流联盟的成员单位合作,正在推广“医药云仓”业务。有消息显示,目前已经完整覆盖中国主要省区,下一步将以省为单位进一步细耕市场。邮政物流、顺丰、中铁等也纷纷加快了进入医药三方物流市场的步伐。
此外,以苏州点通物流、上海百奥泉物流等为代表的专业医药、器械三方物流承运商业,还重点拓展了冷链药品、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运输市场,其盈利性也在成长之中。
4、 电商 经营宽进严管成常态
2017年医药电商迎来了多次政策的变化:当年年初取消医药电商B、C证,大幅降低了实体零售药店进入互联网领域的门槛。国务院13号文的发布,明确支持“互联网+药品流通”、“网订店送、网订店取”等创新模式。9月底国务院公布新一批取消行政许可的事项,备受关注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的审批(医药电商A证审批)也涵盖在内,被业内视为医药电商的“全面解禁”。
在国务院取消审批的文件中,亦同步强调取消审批后,食药监管部门会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严格把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关部委近期还发文强调处方药外流暂不可实现,本质上还是强调了在外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百姓健康始终是需要放在第一位的考量因素。
不难预见,未来医药电商行业“宽进严管”是常态,医药电商企业面临的不再是拿证时一次性考察,而是事中、事后的监管措施,真正的全程管理。当然,目前被鼓励的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的药品线上零售模式,若能与各地医疗机构正在试点的电子处方外流对接,承接相关业务,做到凭真实处方销售处方药,机会仍存。
格局洗牌
“两票制”“营改增”、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等,倒逼医药流通企业调整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式。加上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上药集团、九州通等全国性医药集团攻城略地,不少中小型医药经销企业或被收购,或艰难生存,或自行退出。
2018年,医药流通领域依然挑战与机遇共存,市场与利益共享。无论是国企央企还是民企股份制,大家都想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但观念的转变、模式的创新依然是2018年医药流通领域的主线。跑马圈地、重组并购、股份制、集团化……流通大佬们还会按照他们的布局高举高打,勇往直前。
占据总数80%的中小型企业,除了一部分因主客观原因自己愿意被收购、被重组的之外,有相当一部分还是想自己干。自己创下这份基业不容易,毕竟跌打滚爬多年,积累了相当广泛相当完善的人脉关系和渠道资源,也与上游的生产厂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拥有一定的品种资源。在没有遇上实在无法抗拒的因素之前,他们不会轻易抽身。在笔者看来,公司不怕小,只要有自己的品种,有自己的终端网络,有自己的推广队伍,有一股勇于探索敢于冲锋陷阵的精神,坚定信念,做专业化的公司,盯住某一块终端市场精耕细作,还是能收获硕果。
2018年也是医药流通领域重新洗牌的一年,一直叫“狼来了,狼来了”,狼终会来,强者恒强。虽然说不上是弱肉强食,但市场运行本身就充满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竞争是残酷的,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永恒的法则。顽强崛起,再创辉煌,那不是一句挂在嘴上的空话,企业之间的竞争,拼的是实力、资金、网络、品种以及信息化、智能化。
整个医药流通领域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颠覆几十年来的运行模式。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全面渗透到医药流通领域的各个层面,串联起开票、下单、仓储、监管、发运、结算等系列流程,使得从厂家到经销商分销商到终端客户,产品流向、产品库存完全信息化、透明化,打通了衔接上下游客户之间的所有链条。将加快产品库存和经营资金的周转率,使供应链流程更加系统化、扁平化,从而达到降低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信息化、智能化在企业中的快速运行,将推动整个医药流通领域的变革,提高行业集中度,规模化、集团化、智能化的大公司引领潮流。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需要强大的后台支撑,说到底已经超出观念的范畴,是以高端的人才、充裕的资金、成熟的技术共同搭建起颠覆原有行业模式的平台。
2018年,医药流通领域将会呈现这样一种局面:一边是群星璀璨,大放光芒;一边是无边落木,悄然离场。适者生存,强者发展,这是市场运作的必然结果。
2018年3月23日,亿欧将在广州举办
GIIS 2018第三届医药未来领袖峰会
,就跨界玩家、创新药研发、产业基金、CRO、两票制、处方外流、医院和药店管理运营等热门话题,携手业界大咖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在认知层和方法论给行业带来新思考、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