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电影:扎堆周五上映,国产片票房略胜进口片
2017年全年共有1693部影片有排片或放映记录,其中本年度上映新片490部,非本年度上映影片1203部。在本年度上映的新片中,票房(不含服务费)超过10万以上的影片共397部,共产出票房509.8亿,占全年总票房的97.4%。下文中的分析基于这397部影片,而非全年上映的所有影片。
各月概况
暑期档新片数量最多,春节国庆双档票房领跑全年
2017年平均每月上映影片33部,第一季度上映的新片数量比较少,其后每月上映的新片数量比较平均。其中,2月份上映的新片数最少,仅18部,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春节假期不便于新片宣发。6月份上映的新片数最多,共46部。
每月新片上映数量如下图所示:
除8月和10月份外,每月上映的影片中都有票房超过10亿的超级大片,其中票房最高的是7月份上映的《战狼2》。1月和2月份各有两部10亿以上的超级大片上映,可能与2017年春节档横跨这两个月份有关,其他月份各有1部票房10亿的超级大片上映。票房超过5亿的大片中,有5部在9月份上映,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庆档的影片集中在9月底上映,4月、8月和12月份各仅有1部票房超过5亿的大片上映。
影片国别
国产片票房略胜进口片,好莱坞大片依旧强劲
如果把凡是有中国参与的影片(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独立制作,以及内地、香港、台湾与国外合拍的影片)都算作国产片,把其他影片都算作非国产片,则2017全年共上映307部国产片,合计票房273亿,占新片总票房的53.6%,共上映90部非国产片,合计票房236.8亿,占新片总票房的46.4%。
307部国产片中,内地影片244部,港台独立制作影片16部,中港台合作影片33部,中外合作影片14部。 90部非国产片中,美国影片40部,美国与其他国家(不含中港台)合作影片11部,其他国家影片39部。除美国外,我国进口影片最多的国家是日本,全年共进口9部日本影片。韩国与日本同为天朝的邻国,而且韩国电影的水平丝毫不输日本,但2017年国内竟然没有进口一部韩国片,不知道是不是与中韩关系恶化有关。
从单片平均票房看,国产片平均票房0.9亿,非国产片平均票房2.63亿,三倍于国产片平均票房。 这并不能说明国产片票房产出不如非国产片,主要是因为国产片在国内的上映门槛极低,许多影片滥竽充数,而非国产片是经过选择后才能在国内上映,平均票房更高不足为奇。
在13部票房超过10亿的超级大片中,国产片占5部,平均票房13.4亿,非国产片8部,平均票房9.4亿。非国产片虽然数量占优势,但国产片平均票房占优。在31部票房超过5亿的大片中,国产片12部,平均票房4.9亿,非国产片19部,平均票房5.8亿,非国产片在数量和平均票房上都占优势。在票房过亿的90部影片中,国产片51部,非国产片39部。整体而言,在5亿以上的高票房区间,非国产片依然具备一定的优势,这主要是好莱坞大片的功劳。
影片类型
动作片票房一枝独秀,艺术片惊悚片产值最低
影片类型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大多数影片都是多种类型混合的,很难将一部影片明确定义为某一类型,譬如《战狼2》,军事、动作、战争等都是其类型。为了方便起见,本文主要按片方自主定义的影片主类型作为影片的类型。
在这些新上映的影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剧情片,共66部,其次是爱情片和喜剧片,分别为65部和56部。从票房产出看,动作片产出的票房最高,共221.1亿,其次是喜剧片和动画片,分别产出票房85.5亿和43.6亿。从单片平均票房看,动作片最高,平均票房4.25亿,这主要是由于《战狼2》的贡献,奇幻和科幻片次之,分别为2.52亿和2.29亿,这主要是好莱坞的贡献。
2017年类型片数量分布及票房产出图:
由于很多片方不愿意将自己影片的主类型定义为艺术片,如《二十二》被定义为纪录片,《七十七天》被定义为剧情片,所以主类型为艺术片的影片仅3部,平均票房25.3万,是平均产出最低的类型片。除艺术片外,惊悚片的平均票房是最低的,41部惊悚片共产出5.5亿票房,平均单片产出仅1335.6万,由此可见,国产惊悚片已经成为低质量影片的代表。
上映时间
影片扎堆周五上映,周六上映影片单片票房最高
熟悉新片上映的人都知道,现在大多数影片都喜欢安排在周四或周五上映,其中周五是最热门的影片上映日,大概是因为片方经过多年的摸索发现周五上映是对影片票房最有利的时间,上映过早(周一到周三)害怕影片撑不到本周末,上映过晚(周六日)害怕影片撑不到下周末。
2017全年有272部影片在周五上映,占新片总数的68.5%,周四和周六上映的影片数量一致,均为37部, 周三上映的影片数最少,仅7部。令人惊奇的是,有24部影片选择周二上映,不知道是不是片方认为很多影院还有周二半价的习惯。
虽然大部分影片选择周五上映,但平均单片票房仅1.17亿,而周六上映的影片单片票房达到了2.42亿,周四上映的影片平均票房也达到了2.4亿,均两倍于周五上映的影片。其他时间上映的影片,单片票房均低于0.5亿,周日上映的影片最低,平均票房仅0.11亿。
周四上映的影片平均票房很高,唯一的原因是《战狼2》选择了周四上映,除开《战狼2》,其他影片的平均票房仅1亿,周六上映的影片平均票房很高,唯一的原因是2017年的大年初一是周六。由此可见,那么多影片选择挤在一周中的某一天或某几天上映,真的有科学的依据吗?真的对票房有帮助吗?这的确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均价和场均人次情况
低票房影片均价偏高,低峰月大片场均人次偏低
均价最高的影片是《归雁》,高达67.3元,均价50元以上的影片共7部,单片票房均低于500万,均价40元以上的影片共12部,单片票房均低于1200万。这些影片为什么能获得这么高的均价,个中缘由,则不便细说了。
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均价最高的是《十八洞村》,为37.7元,由此可见中国观众的可爱,都愿意掏钱高价观看“精准扶贫”主题的影片。《西游伏妖篇》《功夫瑜伽》以37元和35.9元的均价紧随其后,也是10+亿票房的影片中均价最高的,可能是因为这两部影片都是春节档上映,而这个档期是影院普遍涨价的时候。
场均人次方面的情况与均价类似,场均人次70人以上的影片共11部,大部分都是票房很低的影片,其中票房最高的《守边人》,总票房仅1190万,场均人次却高达117.9人,匪夷所思。票房过亿的主流影片中,大黑马《前任3》以47.8人的场均人次排在首位,《战狼2》以38.4人的场均人次紧随其后,《西游伏妖篇》以36.1人排在第三。
票房10亿以上的超级大片中,口碑热片《寻梦环游记》以18人的场均人次排在末位,可能是因为该片在11月这个传统低峰月上映。 票房5亿以上的影片中,《正义联盟》以13.2人的场均人次排在末尾,该片也在11月上映。可以看出,低峰月上映的影片,虽然场均人次偏低,但可以获得较多的排映场次,同样有望获得较高的票房。
首周票房
“首周票房占比”反映观众口碑,观众日渐理性
首周票房是判断影片总票房的重要依据,严格地讲,只有将首周票房定义为“自上映之日起一周的票房”,才具备判断和互相比较的意义。然而,大多数人更习惯于将影片的首周票房定义为“自上映之日起至当周日的票房(以周一作为一周的第一天)”,也就是说,如果影片周一上映,首周票房包括7天的票房数据,如影片周日上映,首周票房仅包括1天的票房数据。
正因为对不同影片而言,首周票房包括1-7天的票房不等,故本不宜将首周票房用作影片之间的比较。同时,正如前文所述,由于近70%的影片都在周五上映,这些影片的首周票房均只包含3天的票房数据,所以对大部分影片而言,用首周票房来做相互对比也未尝不可。
首周票房最高的影片是《速度与激情8》,高达12.2亿,其次是《战狼2》和《变形金刚5》,分别为9.3亿和7.8亿。票房高的影片,首周票房通常都比较高,两者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这很容易理解。也存在一些总票房高但首周票房不高的影片,这类影片通常是靠口碑上位的。
如果首周票房占比(首周票房/总票房)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影片的票房走势,首周票房占比越低,影片票房曲线越好,那么,排除那些“一周死”和票房很低的影片,《寻梦环游记》《七十七天》《乘风破浪》首周票房占比最低,仅为10%~12%,《羞羞的铁拳》《功夫瑜伽》等首周票房占比也不超过15%。 如果“豆瓣评分”代表文青对影片质量的态度,也许“首周票房占比”可以当做观众对影片质量的态度。
首周票房占比超过80%的影片大多都是票房低且上映时间短的“一日游”和“一周死”影片。在票房过亿的影片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以80%的首周票房占比排在首位,明显反映出其口碑不佳导致票房断崖式下跌的情况。《二十二》首周票房占比高达77%,着实令人意外,虽然周一上映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也难免给人其他联想。《奇门遁甲》《妖铃铃》等影片首周票房占比高达70%,多少与它们的口碑相匹配。
结语
整体而言,2 017年的影片票房还表现出两个主要特征:一是口碑对票房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文艺小众类影片开始在市场上有更好的表现。
同时,传统的好莱坞爆米花大片(如大片的续集系列、漫威的超英系列等)在国内的号召力开始越来越弱。这些可能都是国内电影市场以及观众逐渐成熟的表现,对电影市场而言,则不失为一件好事。
推荐阅读:
40天,55.7亿,《战狼2》携暑期档国产片逆袭
国庆档影片票房超29亿元,《羞羞的铁拳》一家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