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与健康峰会在沪举行,谈新药研发企业IPO的路径选择
11月2日,第五届 华兴资本 医疗与生命科技领袖峰会在上海东郊宾馆举办,大会上针对生命科技领域内相关热点话题,聚集领域内专家进行演讲、讨论。
其中,谈及新药研发企业 IPO 路径选择,参与讨论的嘉宾选择运用TMT思维方式,针对上市的先决条件、理想的上市地点、选择上市的考虑因素等方面问题进行讨论。
以下是演讲内容整理:
康桥资本首席执行官兼合伙人 傅唯 :
企业应先练内功,上市18个月前决定是上市地,过程中用最好的FA,选择最合适的投资人和上市地。
两个前提:
第一个前提,公司是在未来18个月之内上市,18个月之内没有收入没有利润的公司在A股上市不是一个选项,目前来香港也不是一个选项,所以只能去美国上市。
第二个前提,公司是中长期的上市规划,不要在意未来的上市地。因为18个月、24个月、36个月内可能发生很多情况,资本市场监管政策会发生很多情况,中国的创新板可能又会卷土重来。所以 最核心的还是只要我们的产品好、公司好,未来去哪上市只是路径问题。
建议:公司在设立和未来发展时期,尤其在每轮融资的过程中,一定要用最好的投行,在交易设计过程当中和融资过程当中,千万不要省钱,包括投资人的选择,我们应该有最好的FA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投资人可以给我们提供帮助。
第一,先把自己的内功练好是最重要的,到上市前18个月的时候再做一个决策。
第二,生物科技公司、大部分公司ROE(净资产收益率)都非常高,增长非常快。
——————————————————————————————————————————
药明康德首席投资官兼首席财务官 胡正国 :
从企业角度来讲,药明康德的上市历程经历了三个地方: 最开始(2007年)我们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5年私有化之后,药明生物到香港上市,药明康德在A股申报了主板IPO。
从企业角度考虑,如果企业要做很多海外并购扩张,一定是境外上市更方便。 因为中国境内上市的企业,要并购海外公司都需要经过ODI(对外直接投资)和证监会批复,意味着不管是发新股还是再融资都会因为时间问题错失最佳机会。
从市场角度来讲,三个市场各有利弊 。美国和香港市场都是以机构投资人为主的市场,一定是看你这个公司业绩和基本面。A股是大散户市场,更多是看大势,跟风,A股市场有巨大的议价空间。对于投资者来讲,如果投资了完全做新药的生物科技公司,十年都不可能上A股市场因为有至少2年盈利的要求。从投资来讲,如果你主要投资了医疗服务行业,还是要回A股上市,善用国内资源。
做投资也好做企业也好,一定要根据自身状况, 结合不同市场特点,来选择什么时候去哪儿上市,并不是说哪估值高就去哪。对于创业企业来说,现在不要考虑去哪上市,重要的是先把公司的结构做好,把公司股权架构做好之后,各市场之间都可以再做选择。
另外, 在美国上市,抓住窗口期很重要, 要赶在窗口放开时冲出去上市。中国不一样,A股上市是证监会规定的,发行新股时最高23倍市盈利,无所谓什么时候上市,因为上市后一定会涨上去。这就是两个资本市场的巨大不同。
——————————————————————————————————————————
红杉资本合伙人 陆潇波 :
创新药公司的研发周期都非常长 ,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没收入没利润情况,从退出的角度,A股目前很难有机会,所以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始人都会开始面临压力。国家创新药在临床加快审评和医保目录谈判机制上都给了很大政策支持, 但是在A股资本市场上现在目前看下来还是有挑战,只有有了良好的退出通道才能形成整个投资生态链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为投资人对于企业上市地的选择建议其实很简单,如果有收入有利润,且可持续盈利能力良好,而且大部分业务是国内市场为主的,虽然等待时间长一些,陆潇波觉得A股还是毋庸置疑的首选,毕竟 A股市场可以给予更高估值。 尤其是看到目前A股市场对于有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都给予了很高的估值,比如恒瑞将近2000亿市值,60多倍的市盈率,华大也超过了800亿市值。有了这样的 估值优势也会有利于这些龙头公司进一步并购做大做强, 对于一些不能够IPO的创新药公司,其实也可以选择被这些龙头公司并购获得退出,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能IPO。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很多创新药公司最后都是被大公司并购退出的,而且很多都是溢价并购的。
如果是没收入没利润的创新型企业,纳斯达克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首选。 如果要去纳斯达克,其创新药级别包括团队设置都要符合纳斯达克的要求。从投资人的角度会看国际型的创新还是国内级别的,国内级别的创新现在看下来, 上纳斯达克上市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但这只是目前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要再看看未来是否有新的变化,尤其是 香港的创新板应该会更有机会。
当然也需要认真研究公司的产品和团队,所处细分市场的成长潜力,这就要做更深入的工作,但总体来讲,对于中国经济和生物药的创新,红杉会非常积极看待中国生物药的创新,尤其是这么多的海归人才都回来了,国家政策又给了很多的支持。相信未来也许十年之后我们再看今天,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
香港联交所上市发行服务部高级副总裁 钟创新 :
香港市场最近出现不少的变化:
第一,沪港通和深港通计划启动后,交投量上涨势头非常明显;
第二,很多国内的基金进入,对企业估值有正面影响,新经济企业非常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第三,投资生态环境的逐步完善,香港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理想的融资平台。
沪港通在大概三年前启动了,深港通去年十二月的时候也启动了。香港今年明显的改变是,2016年平均一天的交投量大概670亿,今年最近很明显已经到了约1,000亿左右,增长了三、四成。前年南下资金占港股每一天的交投量约1%-2%,去年是3%—4%,今年已经到了约5%—6%,上涨趋势比较明显。
国内南下的基金对估值带来了一定影响, 市场里的投资者非常关注新经济公司, 去年年底的美图,今年的药明,刚刚结束了招股腾讯分拆的阅文集团,反应激烈。这些多多少少反映到他们的受欢迎程度,估值也很理想。
生态环境的改变: 在六月时候提出的创新板市场咨询提到香港有没有可能引入AB股的架构,没有收入的公司和在海外市场上市的中资企业回归香港第二上市等,向市场收集意见,看看市场希不希望引来新经济公司上市。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