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创新百人会丨虹星科技能否依远距离虹膜融合,解锁智慧安防新世界
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个人身份的识别与验证, 大数据 与云计算可给予充足的信息存储空间与数据加工处理平台,而识别认证的安全性与便携性既会并行也会博弈。因此,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运而生。随着指纹识别在手机终端的普及化应用、 人脸识别 在人证对比市场的大范围覆盖、步态识别在 智慧安防 领域的拓展...... 虹膜识别 作为一项认证精准率仅次于DNA的一项识别技术,在验证识别的安全等级与验证方式的快速便携上更为突出。
天津中科虹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 人工智能 领域孵化的高科技企业。 虹星科技基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远距离虹膜识别技术,并融合人脸等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方式,可捕捉目标图像并进行智能三维重建,通过比对本地/云端数据库,来完成人机交互识别。由此可告别传统身份认证中冗余的提前预约与繁琐的登记查验流程,将个人信息数据与人体专属特征绑定,将“无证行天下”贯彻落地到智能安防、智慧金融等领域是虹星科技的终极目标。
行人识别+司机识别:突破身份认证局限式发展
虹膜位于眼睛瞳孔外环形区域,被角膜层覆盖,呈复杂放射状纹理,出生6个月虹膜定型终生不变,具备极强唯一性和稳定性。相较指纹0.8%、人脸识别2%左右的误识率,虹膜识别误识率更可低至千万分之一。
虹星科技的核心技术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三维人机交互和远距离虹膜识别,现已推出的可实现商业化落地的远距离虹膜识别产品有四种:混合生物特征识别一体机标准版S200与旗舰版S200P、混合生物特征识别智能闸机S200G、手持式虹膜人脸信息采集设备W200,可进行在大规模人群下具有鲁棒三维活体检测的高精度身份认证。
其中,S200P内置主机及私有云,信息安全有保障。可应用于金融银行、VIP客户、智能楼宇、高端社区等工作区出入权限与常旅客数据管理认证。
S200内置独有的白名单/黑名单系统,白名单人员可做到无证进出,黑名单主动防御高危人员,并高效进行活体检测。可应用于监狱看守所、赈灾救援、考勤打卡、社保民生、门禁管控、考场监督等场景。
S200G将“虹膜识别+人证比对+活体检测”三合一,可应用于安检通关、地铁车站、边防控制、机场航站等大通量人群通关场所。
W200手持式虹膜人脸信息采集设备可满足全天候环境使用,虹膜融合人脸识别技术,采集成像超清晰,可在任意应用场景下使用。
虹星科技创始人侯广琦博士告诉亿欧,相较于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的技术优势在于:
虹膜识别是一种真正能够做到1:N的识别技术,除却可非接触式识别外,其精准率高于人脸识别。在学术上严格意义来讲,1:1是验证不是识别,而识别通俗上指的是你是众多中的哪一个。相较于人脸识别对于微整的不可控性,经过一次虹膜采集,个人数据信息便可被终身收录,由此产生的生物ID就可储存在数据库中。
当前,虹星科技的产品主要商业落地在室外空间行人识别与车辆管理司机身份识别两大场景应用,远距离虹膜识别工作距离可达1.2m距离,突破传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应用在门禁考勤上的局限式发展,对公共场景下的快速识别具有前瞻性引导意义。
远距离虹膜融合识别技术:“成像+算法”为重中之重
侯广琦提到,虹星科技的远距离虹膜技术的实现,重点在于智能成像和智能算法两大技术突破。 首先,前端高性能多摄像模组与低成本价位实现是第一步,而这些系统化工程并不是靠几部高清相机随意拼接可以完成。虹星科技目前可以实现一个主控芯片同时连接八路相机,其中有自主研发的TOF深度相机,可用来判断正面脸部姿态、识别距离远近、眼部睁合等图像识别,并可实时同步记录。
其次,三维成像技术与工业相机研发能力是虹星科技的金钥匙。在虹膜识别技术的研发流程上,大致包括自主搭建光学验证系统,确保系统分布的正确性,然后是电子光学结构硬件设计、适配软件并调用合适的算法,算法可针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处理。而在这一系列的制造流程上,虹星科技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北京、深圳都有分部。
在算法设计上 ,如何在深度图上识别人脸,并映射到彩色图上(可见光人脸),并和虹膜识别的图像在维度上存在合理的映射关系,是虹星科技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对于图像运动模糊与聚焦模糊问题的优化,便需要建立数据库研究算法去解决,并做成嵌入式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快速响应和高效的体验感。
核心技术上, 重点分布在高速成像与多传感器的融合、深度成像等前端技术,虹膜识别、预处理等算法的处理与检测。此外,私有云(数据信息只对企业内部开放)、公有云也在解决方案的系统化设计之内。
在技术难点的攻克上, 对于如何解决光线问题的干扰,侯广琦说道:“对于虹膜识别的光线有主动光和补光,在室外虹膜识别比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主动的光源照明。可选择性的将外界干扰影响降至最低。”在司机识别的研究过程中,由于驾驶舱内部的光线过暗,人脸识别检测效果较不稳定,而主动照明的虹膜识别能够弥补光线不足,通过优化图像、精细化算法处理,有助于大幅提升虹膜识别图像的清晰度和识别精准度。
区别于其他生物特征公司将算法置入前端设备的拼接式业务产品生产,虹星科技依据客户的虹膜识别需求,从镜头设备的定制化、到标准化芯片的内置设计、算法与方案都可自主完成。营销模式上,主要是以示范性项目的解决方案与向代理商集成商提供产品设备为主。
“人车大数据”如何实现安防交通的智慧管控?
目前,智慧安防领域是虹星科技的主要业务落地范围,其自主研发的远距离虹膜识别算法是核心优势技术,混合生物特征识别智能闸机S200G、壁挂式虹膜识别设备、与司机虹膜身份识别是其力推的主要产品设备。
侯广琦认为,当前的车辆市场数量高达3亿,因此,对于车辆的智慧安全管理上,将车与车牌识别做联动,司机的身份识别与车牌识别信息相结合,由此形成“人车大数据”。而司机识别是一个指纹识别无法企及,人脸识别无法高效拓展的新兴领域,而远距离虹膜识别是可开发落地在该领域的最佳识别技术。其中,线下生活出行场景下的生物活体是虹星科技的唯一目标检测对象,而对于图片类平面图像识别不予考虑,高效防伪拒绝假体欺骗。
而在竞争优势上, 侯广琦提到,近距离虹膜识别与远距离人脸识别这两种识别方式,因工作距离不重合,之间只存在“或”的关系,这样很难从人脸识别映射到虹膜识别。虹星科技将远距离虹膜识别与人脸识别技术巧妙融合,可实现同步识别与采集,并通过人脸识别验证其身份信息,对于规模化推广形成了先天的壁垒。
在商业落地上, 虹星科技首先选择对接政府市场,如公安、司法厅等国家机关单位,以设备的销售为主。其次是企业的安全支付市场、智慧零售为主,以“设备产品+云平台”的模式输出。最后是个人用户的司机识别上,例如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等领域。
虹星科技致力实现远距离虹膜人脸融合识别、行进中的虹膜识别、智能视觉传感器、生物多属性分析云服务等领域的探索与开发,从而为公安司法 、反恐维稳、边检、安防、机器人、金融、互联网、零售、教育、房地产等行业提供大规模视觉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的硬件—软件—算法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期待虹星科技能推出更加优秀的产品,为智慧城市发展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集聚等方面着力颇多,创新机制、产业升级、人才引流、协同发展等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相应的,人工智能、人才赋能正深刻地影响着商业步伐。
2018年10月18-19日,亿欧将在深圳举办 “引擎·引领” 2018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 ,集合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慧交通等一众热点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科技创新未来趋势,盘点技术革命下的发展契机。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664?herkunft=6648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