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王田苗教授:创业浪潮中的科技力量
在创业浪潮中,最引人注目和令人期待的当属手握高精尖科技含量项目的科研工作者。硅谷著名投资人 Peter Thiel 曾说:“我们想要会飞的车,但我们得到的却是140个字符。”当然,140字和微博同样对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但是当你第一次在街头看到有人胸前叉手眼戴墨镜,站的直挺挺却稳稳向前位移,定睛一看是脚踏双轮的情形,一定会惊叹道“当今科技已经先进到这种地步了吗?”,恍然已经将科幻小说中幻想实现。
以孵化 Ninebot 走入大众视野、为人异常低调的王田苗教授,常常被外界与以孵化大疆无人机为人熟知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相提并论。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博导、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以及国家特聘教授、长江学者,王田苗教授和他的一大批学生,就像是科研人员创业者中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通过引入战略资本,将孵化指导和资本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加速企业发展,引领国内科研成果商业化的脚步。
我国 机器人 产业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彼时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科研机构与国有企业配合工作,形成了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第一次发展高潮。然而,由于市场需求匹配等原因,机器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此后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停滞。
“但机器人技术具有长期刚性发展需求”,王教授说道,“不论经济增长处在或高或低的周期里,制造业对智能化机器人的需求、劳动力成本增高、单一、重复工作劳动力短缺的趋势是不可逆的,那么,机器人就逐渐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从长期来看,这种需求一定是相对刚性的。”
机器人代替人,智能化生产的浪潮是大势所趋,一时的滞进终究不会停下历史的脚步。2010 年以后,我国机器人装机容量逐年快速递增,人力成本的攀高,包括一些利好政策的出台,都让中国机器人产业在各路东风的推动下快速发展。
2012 年底到 2013 年初,应国家 科技 部和国家海洋局极地中心的邀请,王教授作为中国第 29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技术专家,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随队到南极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科学考察活动。在南极参加科学考察的经历让王田苗教授更加感受到了机器人的重要性。“在极端条件下,机器往往能够完成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王教授回忆道。同时,在南极考察期间,王教授一面做再生能源的移动机器人研究实验,也一直在反复思考科技 创新 时代的 创业 孵化模式。
当讨论到中外机器人产业差距之时,王教授陷入了一段深思。“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任重道远”,王教授坦言,“中国拥有不错的市场规模,科研人才也不断涌现,而除此之外,恐怕和国外还有一些差距”。
说罢差距,王教授却提高声调特别地强调道,“信心是很充足的,这并不是无来由的盲目,而是在考量增长数据的情况下的估计,我们确实很有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超过欧美发达国家”。
然而当前中国社会仍然存在一种守旧风潮,认为科研人员参与商业运作是某种程度上“不务正业”的行为,不免让人感到惊诧。不论从何种角度来看,商业与科技的结合在很多时候不仅可以在消费市场中着实提高用户生活水平抑或工业制造效率,而且往往也有助于正向刺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此,王田苗教授感悟和思考颇多
“具有激情梦想、有实现创业价值和有企业家基因精神的科研人员他们迟早会走出去勇敢地创业。”王教授说道,“当然科研人员首先要看到自己具备有什么不可替代性技术或产品或资源,还要专职、专注、全心。”因为创新创业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往往并不是只有技术,或是只有好产品,企业发展就能顺利或成功,它还需要市场、团队、文化、资源等等各个方面。
因为社会分工的缘故,科技人员可能不善于市场、财务、运营方面的工作。那么,最好的办法即是扬长避短,找到优势互补的合伙人,让善于商业运作的合伙人在创业过程中与科研工作者互补,也许就可以大大提高创业之成功概率。
Ninebot (纳恩博平衡车)就是一个找到平衡点的极佳案例。2013 年末正式发布之时,创下了预订 31046 台,总价值接近 4 亿人民币的销售记录。在 A 轮接受小米、红杉等投资的 8000 万美金之后,Ninebot全资收购了行业先行者,曾经视为两轮平衡车代名词美国的 Segway,彼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
也许是考虑到部分科研人员对离开编制独立创业,走出「Comfort Zone」的犹豫,王田苗教授补充道,“创新创业是年轻人的世界,有梦想,有激情,不怕苦,不怕失败,可以从头再来,因此建议在科技人员 45 岁之前,破釜沉舟,往往有可能成功。“
当然,对于科研工作而言,商业化不一定对于所有学科都是最优解。譬如,比如在基础科学领域,以市场为导向不免会造成目光短浅的后果,因为这方面研究往往具有颠覆、变革性,一旦出现就有可能重塑市场格局。但是,在技术研究领域,面向市场,对市场保持敏锐的嗅觉则是很有必要的了,需要着重强调产学研结合,解决当下经济市场中的实际需求。
“我们应该需要承认市场基础性调配和优化属性,让民间资本配置有价值的技术、产品和服务,通过建立孵化器、研究中心等具体方法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企业的产出效率和存活概率。”王教授说道。
然而,从科研到创业,怎么样才能完成一次漂亮的转身呢?
“如果现在还是学生的话,首先还是要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王田苗教授说,“但是大家不应该拿一个标准模子去衡量所有学生,并不是只有科学家、创业者才叫成功。对学生来说,他如果想去当科学家,如果想去当创业者,如果想到非洲、到南极、到没有人的地区去探寻未知的事情,我觉得都应该去尊重他的选则,这是他的人生,不是别人的人生。”
2015年10月创立的,研发汽车智能液晶仪表的友衷科技,其中多名创始人和员工都是王教授的学生,在学术中获得相当出色的成就后,将常年所积累的技术理论应用到解决实际市场需求中去,2016年3月底获得 真格基金 天使投资,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展。
孵化了像 Ninebot、Remebot 这样的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王教授也逐渐有了自己“看人方法论”。
“走得长远的创业者都有共同的特征,了解客户需求,富有激情,战略逻辑清晰,做事有的放矢。”王教授细数道,“然而,要成就伟大的企业,创业者一定还要有「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专注” 。
在科研成果商业化过程中,创业者有时会忽视市场的需求和商业运营,醉心于技术而无法自拔。而需要承认的一点是,如果想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技术、需求、运营都缺一不可。
“要先服务于客户,有一个好的产品与务实简单的商业模式;第二是有野心与专注专一精神,想把企业做大,想让企业有竞争力;最后是要有持之以恒的学习,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家就是这样千锤百炼成就的”,王田苗教授这样总结道。
谈及为何要同真格基金合作,王教授表示,“我所看中的真格基金不仅具有战略眼光,而且具有伯乐的情怀胆略,很多别人不敢投资或者尝试的高技术壁垒项目,真格敢于创新与支持。”
因此,在未来,真格基金将与王田苗教授携手一同瞄准硬科技,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投资和孵化,让科技点亮亿万中国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