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BIG5的智能交通总工程师跳槽去了华为意味着什么?
【编者按】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十分正常,只是当大部分的人员流动都趋向一致的时候,这就令人深思了。这一轮传统业界、体制内人才流向BATD、摩拜OFO、华为和自动驾驶类等新兴智能交通企业的现象比较集中,揭示了智能交通市场目前发展的态势。
本文来源赛文交通网,作者徐赫;经亿欧编发,供行业人士参考。
早上获悉,一位在我印象中已经是那家传统智能交通企业老臣符号的朋友跳槽华为了,在他35岁+的职业黄金阶段。这位朋友在这家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BIG5企业中已经位居总工程师。
“震惊”之余,让我对近几年传统行业大批人才流向BATD和华为等新兴智能交通企业再次进行思考。
上周,我的另外一位即将进入职业黄金年龄的朋友,在滴滴工作一年后,从新回归传统智能交通企业,在一家智能交通概念上市公司中,位居要职,迎接他的将是公司内部新业务领域的二次创业之旅。
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十分正常,只是这一轮传统业界、体制内人才流向BATD、摩拜OFO、华为和自动驾驶类等新兴智能交通企业的现象比较集中,揭示了智能交通市场目前发展的态势。
跳出体制
2015年3月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试点方案》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共公布九项试点方案,其中《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试点方案》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深化改革试点方案》引人关注。
两个试点方案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解决目前存在的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为导向而提出。
两个试点方案中要求:
“完善分配机制。一是实行工资总额总量控制、差异管理、绩效优先、适度平衡的收入分配办法。二是根据国家有关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完善分类薪酬体系,基础研究和公益服务人员收入稳定保障,重大应用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人员收入与绩效紧密联系,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人员收入与市场效益相对挂钩。三是建立领导干部收入与职工收入挂钩联动约束机制,统筹、优化和规范收入分配……。”
工资总额总量控制,限薪,部分工作岗位职工收入不再四平八稳,存在不确定性。
2015年,互联网+交通新业态企业纷纷出现,并很快进入业务扩张期。
2014年末至2015年初,OFO和摩拜纷纷成立;2015年,滴滴顺风车、滴滴快车、滴滴代驾等系列产品纷纷上线,滴滴进入快速发展期。
以这三家公司为代表的新兴智能交通企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传统业界的人才旺盛需求。
哪些每月还承担巨额房贷还款压力的人,哪些在院里上升空间处于尴尬位置的人,哪些受到互联网+交通新业态吸引的人,那些不安于现状的人开始一波流的涌进互联网公司。
上至交通运输部司委办局,下至交通运输部党媒交通报社。
最热的时候,据说某互联网公司挨着部门人员逐个询问要不要加入。
互联网+交通新业态,政府政策上还不完善,诸多政策政府都在观望,先期任其自由发展。这就要求互联网公司也必须对相关政策非常了解,对政策走向的把握具有深度的研究能力和判断力。
在这样一波人才流动中,多是工作多年,经验丰富的人,去职的多是与政策研究,与政府、行业相关部门有交集的岗位。
当年大学毕业的精英们进入表面光鲜,人人尊重,工作稳定,收入高薪的体制内是众多人的追求。
外面的世界很美好,而当自己工作七八年后,人开始逐渐成熟,技术能力可以独当一面,在人才扎堆上升空间狭窄的环境中,不安于现状,担心思维被禁锢的也是普遍想法。
于是,在哪些财富神话的感召下,轻松简单的人际关系;社会最为关注,高曝光率的品牌形象;备受重用的岗位;翻倍高薪的吸引力;更直接服务于众多社会百姓的成就感都成为跳槽互联网公司的理由。
传统行业跳槽新兴智能交通企业
2017年初,滴滴成立智慧交通FT团队,正式进入传统智能交通业务领域。2016年11月,百度地图与北京交警开始探索通过互联网路况大数据优化交通信号配时。2017年,阿里交通大脑在杭州萧山等城市地区开始试点。
运满满、滴滴优点、挺简单、小马智行……
出行、物流、定制公交、停车、自动驾驶等一大批互联网+交通新业态公司的出现,变革了传统智能交通行业,也带来了对智能交通人才的旺盛需求。
除了由体制内出来的人才去了这些新兴企业之外,传统智能交通企业也有大批人才跳槽到这些企业。
不同的是,传统业界人才开始进入新兴企业的技术岗位,市场营销岗位。
IT的领导团队+传统行业人才的市场+部分传统行业人才的技术+不知哪来的资本构成了当下新兴智能交通企业的人才结构。
易华录、海信网络科技、上海电科,交通运输部几个研究院,公安部几个研究所……在上述新兴智能交通企业中都会找到这些来自传统行业的人才。
为什么?
面对那些财富神话,创业故事,我们可以一辈子没有做到过,但是一定要参与经历过。
对于新兴智能交通企业而言,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云计算、虚拟现实、大数据,资本市场太多的新科技新规则令人应接不暇。
越来越看不懂的市场,做个APP写个公众号几个人就可以接下几万十几万的一单广告;满屋子顶尖人才,公司却持续不断的亏投资人的钱,但公司估值还在上升。
在这些唯才为任,绝不论资排辈的企业环境中,奋力一搏,不留遗憾。
对于传统业界而言,游戏规则上垫资、BT、PPP,近几年商业模式并没有大的创新,资源越来越倾向国有资本,个人在公司发展中的影响力弱化很多,很多时候纯粹的做好一项技术,一项工作也并没有强烈的个人成就感和满足感。
技术创新上,除去海康大华宇视等这些产品巨头外,市场主导话语权的系统集成商利润空间下降,资本游戏规则下企业营收天花板凸显,很多企业真实的技术研发投入几乎停滞,所谓的研发经费更多投在了集成项目的定制化服务中。
并不是不投入,是没有利润空间能支撑投入成为很多企业的现实写照。
那些离开传统智能交通企业的技术人才们,想必也是看到这一点才加速了跳槽的决定。
互联网公司的职业生涯
人来人往。并不是每个人都做好了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准备。
很多传统行业去互联网公司的人都有奋力一搏的想法,而在公司早期就进入公司或者新业务部门一起创业无疑会在公司未来发展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据某网《中国互联网职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互联网从业者平均跳槽时间为18个月,传统行业5年以下经验员工的平均跳槽时间为34个月。 除了互联网行业就业机会比较多之外,很多新创业的互联网公司/新业务部门寿命不超过3年也是重要原因。
在互联网公司里,真正体验机遇与风险共存,你是否准备好了?
“因为加班和老爸两年没见”、“没参加奶奶葬礼,和7年的女友分手”、“回家干什么呢,我连邻居都不认识”。
杭州的网易、阿里、华为、海康威视,北京的百度、京东、腾讯、新浪……网上流传的公司加班段子和深夜零点办公楼灯火辉煌的照片依旧令人印象深刻。
不断的学习,快速的学习,适应公司发展需要,避免被行业所淘汰。
“焦虑、犹豫”是这些走在职业生涯十字路口选择人的普遍心态。不论资排辈,能者为之,作为30、40岁的中年人,你做好接受80后、90后的领导准备了吗。
如果你只是对现状不满,如果你只是需要高薪,其实你还有很多选择。
行业洗牌,人才流向预示企业未来发展
10年前,交通行业精英人才出国了,扎堆去了设计院,去了科研院所;10年后,众多国外功成名就的人回国或加入互联网公司或创立公司。国际华人交通运输协会、海外华人交通协会在国内的年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传统业界的人开始流向互联网、大数据、自动驾驶等新兴智能交通领域。
就好像“贪婪”的资本一定是流向利润空间最大的领域一样,人才精英也一定会流向代表未来的机构当中去。